担当有为 不辱使命
十九大报告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航标灯,是中华民族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员令,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报告指出,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面对当前的社科环境,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社科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好阵地,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创新,开拓进取。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共识,不断提高社科工作引导力、影响力。
一、强化思想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用维护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思想政治基础,营造清朗的社科环境,进一步增强履行好使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
二、强化责任意识,践行哲学社会科学神圣使命
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落实责任。社科工作者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落实社科普及、社科交流、社科研究和决策服务等工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面加强、全面过硬。把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深入一线了解社科发展最新动态,上接天线落实中央最新文件精神。搭好政府与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凝聚社科力量,加强科研学术研究,提升服务决策水平。要着眼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三、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创新”是前进发展的动力。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我们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社科普及上采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深奥、枯燥的理论通俗化、乡土化,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强化“互联网+”思维,以“融媒体”释放“融效应”,抢占思想舆论工作制高点,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微宣讲和新媒体,扩大覆盖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在学术研究上要创新工作方式,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问题导向力度,创新智库建设体制,吸引更多专家学者聚焦经济社会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为经济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同时推进社会科学交流平台多样化、科学化,使社科交流活起来、亮起来,碰撞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社科成果。
展望未来,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常态,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学习十九大报告。做好准备,苦练内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面提升的综合素质,迎接美好明天的到来。
(作者尹媛媛 常德市社科发展研究中心干部)
(编辑:雷春嫍)
(审核:曾景昌)
(签发:李云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