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科研课题>详细内容

创新日常监督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6-15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摘 要: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特别是要把日常监督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做到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为干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近年来,常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围绕强化日常监督积极探索创新,但在工作实践中,也出现了聚焦不够、合力不强、方法不新、能力不足、担当不力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还需要在监督定位、监督重点、监督方式、监督合力和监督能力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

关键词:纪检监察;日常监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要不断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要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特别是要把日常监督实实在[1]在地做起来、做到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为干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创新日常监督的探索

近年来,常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围绕强化日常监督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做法。

(一)在监督定位上坚持“监督的再监督”。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持续深化“三转”的要求,坚守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责定位,按照协助不包揽、推动不代替、到位不越位的原则,通过压实主体责任、下发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追责问责等措施,督促各级党组织扛起日常监督主体责任。市纪委市监委出台《关于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办法》,并建立责任清单,逐一细化党委(党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主体责任;深入贯彻新修订的问责条例,2019年1至10月共问责党员干部371人。石门县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6大清单,组织开展一把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公开承诺活动;津市市探索开展政治“画像”监督,就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由市委书记与纪委书记对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二对一”进行谈话提醒,等等,有力推动了主体责任层层落实。

(二)在监督力量上突出“四个全覆盖”。坚持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着力推动“四个全覆盖”监督贯通协同。市纪委市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明确专人联络巡察组并协助工作,实行巡察发现问题共同研判、重大违纪线索提前介入,并探索纪委监委向巡察组移交重点线索开展“命题”巡察,有效增强了监督合力。围绕构建全覆盖、立体式、无盲区的监督网络,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如实行“三个为主”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推进监察职能向经济开发区、管理区等特定区域延伸,赋予派驻纪检监察组监察权,实行市管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县乡纪检监察一体化,构建市县巡察上下联动机制,等等。同时,着力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审计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市直相关单位问题线索移交、监督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监督力量整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三)在监督重点上聚焦“四个关键”。即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管好关键人,主要是管住各级一把手,以及在管钱管物管人等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市纪委市监委大力推行“两同时”谈话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廉政风险点必谈、关键岗位干部必谈、有关纪律要求必谈“三个必谈”。同时建立党内监督报告制度,要求下级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组长)向上级纪委书记定期径报同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管到关键事,就是加强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选人用人及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市纪委市监委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着力加强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减税降费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案件。管在关键时,主要是加强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管理。市纪委市监委将日常监督与重要节点监督结合起来,抓住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这些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派出督查组进行明察暗访,狠刹节日病。管在关键处,就是找准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制度规范的薄弱处加强监督。市纪委市监委把以案促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在精心选取本系统本部门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采取下发纪律检查和监察建议书、督促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系列整改行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等措施,推动形成权力结构配置科学、权力运行规范透明、风险防控及时有效的良性局面。

(四)在监督方式上创新实施“5+2”监督。即在全市推行“画像”监督、同级监督、前置监督、靶向监督、末端监督,在澧县和安乡县分别开展智慧监督和优化监督环境试点。在“画像”监督方面,出台政治生态分析试点工作方案及指标体系,6个监督检查室分别选取一个区县(市)和一个市直单位进行试点,结合日常监督工作,对试点单位政治生态状况实行研判分析和“精准画像”,督促及时改进政治生态中的薄弱环节。在末端监督方面,深入开展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联百村联百企”活动,市县两级纪委监委60多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100个村、100家企业调研走访、联点监督,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畅通基层群众监督渠道,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督”和“清风连心桥”微信监督群平台建设与运用。全市入群人数16万余人,受理投诉86000余条,办结率达98.7%,群众满意率达98%。澧县全力打造澧州智慧监督云平台,建立廉政档案管理、“四风”问题监督、民生资金监督、工程项目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营商环境监督、纪检内部监督八大版块,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安乡县出台《优化日常监督环境十五条》,着力优化日常监督环境;西洞庭湖管理区建立公开问政等监督措施,重点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实行精准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当前日常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日常监督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聚焦不够,监督职能泛化。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监督职责定位和边界把握不准,日常监督中监督什么认识不清,错误地将监督“全覆盖”理解为 “什么事都管”,监督职能发散、泛化,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三转”之前的老路,凡事冲在一线,承担了一些本属于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范畴的事项,如干部教育、制度建设、内部监管,等等,甚至代替党委(党组)下达任务、推动工作, “监督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 “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变异为“把纪委挺在前面”,结果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牵住“牛鼻子”,对所有监督对象等量齐观,“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上,监督重点不突出。

(二)合力不强,监督贯通不畅。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虽然已经形成,但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没有形成“最大公约数”。比如,按照规定,在日常监督上,监督检查室负责对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业务指导,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检查室与派驻纪检监察组之间缺乏统一管理与协调,工作中相互沟通衔接不够,存在协作不畅、多头布置任务等问题。某派驻纪检监察组反映,同一个信访交办件办理结果曾先后向委机关不同内设机构汇报7次。党风政风监督室、监督检查室与派驻纪检监察组之间在履行日常监督职责上均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之处。另外,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机关纪委以及授权监督单位的纪检组织职责分工不是很明确,在统筹力量使用、协调联动上不够顺畅,监督的合力不够强,没有形成“攥指成拳”。

(三)方法不新,监督抓手有限。虽然在日常监督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创新,但总的来看,开展日常监督主要还是依赖于专项检查、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等传统手段。有的找不到监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日常监督抓什么、从哪里抓感到茫然,特别是对非党监察对象如何开展日常监督,办法不多;有的把监督融入日常工作不够,缺乏点穴式、针对性的监督,监督的精准性不强,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开展日常监督局限于按部就班式的检查,没有做到见人见事见细节,查不出“病症”,开不出“药方”;有的缺乏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监督、大数据信息共享等信息技术监督手段运用不够,开展日常监督仍然依靠传统的老方法、老套路。

(四)能力不足,监督效果弱化。日常监督工作政治性、专业性较强,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从政治上考量、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往往就事论事,看不到背后隐藏的政治问题。有的对党纪法规、谈话技巧、程序规定等熟练掌握不够,开展监督时不注意工作程序,监督的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如何按照监察法要求和“四种形态”标准开展日常监督,更加力不从心。有的对被监督部门的业务工作不熟悉,外行监督内行,开展监督无从下手,日常监督停留在参参会、看看资料、查查上下班作风纪律等浅层面上,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有的思维模式固化,对日常监督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日常监督是虚功和隐绩,既耗费大量精力,又抓不出什么成效,不如审查调查查办案件的震慑效应大。

5.担当不力,监督畏首畏尾。有的开展日常监督受熟人社会影响,开展监督往往顾虑人情世故,特别是派驻纪检监察组与驻在部门党员干部天天一栋楼里办公、一个锅里吃饭,低头不见抬头见,监督起来抹不开面子、拉不下脸来;有的担当精神不足,爱惜自己的羽毛,怕得罪人,监督主要负责人怕“穿小鞋”,监督班子成员怕“伤和气”,监督下属怕“丢选票”,不敢坚持原则,监督起来底气不足,畏首畏尾。有的求稳怕乱,担心监督严了树立的对立面多,不好开展工作,因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开展日常监督往往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能躲则躲,实在躲不过就和稀泥,求得表面上的一团和气。

三、加强日常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把握职责定位,做到规范监督。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职能职责、工作权限等涉及主责主业的内涵外延发生很大变化,对新形势下深化“三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三转”的要求,牢牢把握转职能这个核心,坚持职责纪定、职责法定,立足党章、党规和宪法、监察法规定,坚持“监督的监督”定位,把工作重点放在监督党委履行主体责任、部门履行监管责任的落实上,确保职能不发散、不走偏,防止大包大揽、越管越宽,滥用监督权力。要规范监督程序,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坚持集体决策,严格审批权限,健全内控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合规、合纪、合法。

(二)突出监督重点,做到靶向监督。一是在监督对象上,重点瞄准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关键岗位、重要环节上的骨干,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关键少数”的监督上。特别是要抓住各级一把手这个当前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党内监督报告、权力责任清单、“两同时”谈话、巡察监督与派驻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二是在监督内容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贯彻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选拔任用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同时,还要结合被监督单位职能职责,善于发现和解决该部门或系统内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发挥好“探头”作用。三是在监督范围上,重心要由“八小时之内”的常规监督,向“八小时之外”的全程监督延伸,让党的纪律和规矩在八小时内外都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形成“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全覆盖的监督链条,彻底扫除监督盲区。

(三)创新监督方式,做到精准监督。围绕实现日常监督常态化、近距离、全天候,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加强政治生态分析。深入了解分析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状况,形成综合分析专题报告,对“关键少数”进行精准政治“画像”,建立政治生态问题清单制度,强化闭环管理,督促被监督单位及时整改政治生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谈话。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有关问题线索,对党员干部进行谈话函询,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加强对谈话函询结果的抽查核实,防止“一函了之”“一谈了之”等轻松过关心理,增强针对性和严肃性。三是抓好巡察整改监督。监督检查部门派员参加对被监督单位的巡察,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充分运用巡察成果,坚持巡察监督、整改落实一体推进,建立健全向党委书记专题会议汇报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巡察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等制度,严肃查处虚假整改、消极整改、选择性整改甚至边改边犯问题。四是深化以案促改。扎实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案例,通过下发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等形式,督促案发单位及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章建制防控廉政风险点。五是扎实推进智慧监督。认真抓好“互联网+监督”工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监督单位权力行使及监督对象动态监管等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平台,形成全天候、可视化、近距离的监督“天网”,让监督更加精准高效。

(四)凝聚监督合力,做到联动监督。一方面,提升系统内监督质效。围绕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相互衔接、无缝对接,加强内部协作机制建设。比如,以监督检查室为依托,与所联系的派驻纪检监察组一起,组成监督执纪协作组,由监督检查室协助分管领导协调派驻机构日常监督工作,并建立联合检查与办案、信息共享、问题线索和处置情况报告、重大案件督办等制度,提高监督执纪工作合力;探索建立监督检查室与巡察机构、派驻机构以及机关其他内设机构监督信息流通机制,信访举报、作风监督、巡察监督和案件管理等部门涉及监督工作的信息,及时抄送相关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及时报送驻在部门“三重一大”事项情况、“关键少数”相关情况;监督检查部门向巡察组提供被巡察地区有关情况,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放大“四个全覆盖”的综合效应。另一方面,凝聚系统内外监督合力。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监督上均负有重要职责,必须做到凝聚合力、协调联动。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完善线索移送、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推动各成员单位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协作配合,不断增强日常监督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同时,整合党内党外监督力量,推动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权力监督之网。

(五)提升监督能力,做到善于监督。一是强化干部培训。纪检监察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监督质效。要把监督能力建设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大规模业务培训,以及跟班学习、“业务比武”“小微课堂”等有效的实战培训方式,着重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日常监督的能力水平,全面掌握日常监督方式方法,补齐监督能力短板。二是强化检查考核。要加强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监督开展情况的考核,纳入纪检监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通过发挥检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让抓好日常监督成为硬指标。三是强化自我监督。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把监督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对疏于监督或监督不力的严肃问责追责,对滥用监督权力的严肃查处,着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群众满意的执纪执法铁军。

 

课题主持人:

向才焰  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

吴永兴  市纪委常委、秘书长

肖少球  市纪委市监委调研法规室主任  

罗  雷  市纪委监委调研法规室干部    

杨文韬  市纪委监委调研法规室干部    

王 静  市纪委市监委调研法规室干部  


  该调研报告系常德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9年度重大委托课题

 

 

(编辑:雷春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