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实践和思考——以常德为例
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从根本出发,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内涵、主要特点、范畴体系和工作路径,为新时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科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部署,发布了一系列相关讲话,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为在新时代做好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本遵循、明确了工作任务。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社会科学工作的干事创业的热情。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而社会科学普及是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是让社会科学走进人民大众的重要渠道,肩负着提升人们辨别是非能力,转变观念,提升人文素养等重要使命,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动全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做好我市协同创新发展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实现社会科学工作纵深研究与横向普及有机结合起来,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每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进行深度思考。
一、常德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现状
2016年,随着《湖南省社科普及条例》的出台,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非常重视,我市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共建立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社科普及基地20余家。三年来,在社会科学主题活动月期间,主要通过主题展览、举办专题讲座、社会服务实践、送教上门、文化下乡等多种方式,深入机关学校、深入街道社区、深入乡村基层开展各类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共计433场次,受众人数达115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社会效益明显。
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市也根据社会普及工作的有关要求相继完善下发了《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加快构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方案》《常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创建和考核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社科普及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社科普及基地的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打造“常德社科大讲堂”社科普及大型活动,组建社科普及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强对各社科普及基地的督促指导,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启动开展“爱祖国、话湖湘、赞常德”普及活动。
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委的要求和我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目标及社会公众需求,我市举办了内容丰富、互动参与性强的群众性社科普及活动。大力开展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普及,如市社科联以每年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月为契机,在我市的文理学院、幼儿高专、芷荷社区、新安学校、兰坪村、石门县太平镇开展的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理论宣讲、“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宣讲等活动。在宣讲活动的同时,还精心组织制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果等200余块社科普及知识展板,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宣传普及,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引领了大众思想,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帮助人民群众开拓视野,也让老百姓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温暖。
(二)以县市(区)多点协作联动的普及方法为特点,互动开展“红色展览、常德故事、文化研究”宣传活动。
从2017年起,我市多个科普基地和社会组织也相互联合,组织了不少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社科联联合市文化礼仪协会、市国学教育研究会、市国防教育学会、市心理学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大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精准式宣讲,以“古诗词鉴赏”、“传统文化校园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社科普及进校园活动;中国常德诗墙联合常德市范米粒阅读指导中心、礼仪文化协会等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知识讲座,如“品读名家诗词、铭记中华精髓”讲座、“诗礼传家”、“书香中国•诗歌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专题讲座等;东方红博物馆联合中国常德诗墙共同组织开展 “忆住昔峥嵘岁月稠”的红色展览,高扬新时代正能量,发挥对社科普及基地新平台作用,形成社科普及更大合力。
(三)以自主创新的社会科学普及内容为亮点,整合开展“学术成果、学术交流、学术咨询”普及活动。
近年来,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立足资源整合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组建了社科普及专家宣讲团,深入大中院校、街道社区、机关单位等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学术报告、展板巡展等活动。与相关单位主动加强横向联系,创新性开展了相关活动。如与省社科联、省湘学研究院、湖南文理学院联合举办的《孙开华评传》首发暨海峡两岸孙开华研究学术交流会;与省社科联在湖南文理学院联合开展的第九届湖南省学术年会报告会;与常德市名人研究会、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宋教仁思想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有效的资源整合,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社会科学普及的作用有效发挥。
此外,《阅读日志》《名城之恋》《讲述·流动的中国》《湖湘文化名著读本丛书》《国学经典丛书》等一批科普读物在全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推荐活动中脱颖而出。
二、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高,宏观政策滞后,社会普遍对社科普及工作的认知度不高。
目前我国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还存在较大误区。由于自然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能动性以及近代中国历史的深刻教训,长期以来国家资源主要向自然科学倾斜,对社会科学的认识不深,投入不够。一是反映在科普工作方面,从官方到民众,谈及科学、科普主要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普及,很少关注到社会科学普及。目前,我市只出台了《常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方案里涉及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纲要少之又少。二是国家部委层面缺乏社科联机构承担社科普及职能,归口不明晰,社科普及工作缺少有力的管理。三是国家层面只有未将社科普及与自然科学普及分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法律、行政法规,尚未出台社科普及工作专项条例、法规等文件,宏观政策制定滞后。
(二)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科普社会效应。
中央宏观导向是地方基层的风向标,宏观政策缺位也导致了目前我市社科普及机制体制的不顺畅。一是领导机制不健全。2017年,市社科联报市委批准成立了社科普及联席会议,因各种因素影响一直未召开会议,各成员单位对各自职能了解不透,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推动力度不明显。二是法规条例不健全。2015年省级出台了《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而常德市本级尚未出台相关文件,社科普及结合本市实际程度不够深入,不能因地制宜进行科普宣传。三是经费投入不够。我市挂牌的社科普及基地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类型,官方社科普及基地必须坚持纯公益性质,没有收入来源,只能靠财政经费开展科普活动。如市社科联2016、2017、2018年三年用于科普的经费累计105.52万元,平均支出为35.17万元,相较于人民群众对社会科学普及知识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可谓捉襟见肘;又如省级优秀科普基地市丁玲纪念馆每年财政预算经费在100万左右,包括人员薪资、场馆维护等方面的支出,工作经费都十分有限,专项用于科普活动的少之又少;而民间自筹经费创办的社科普及基地没有国家财政支持,仅已创办人的个人收入和情怀去勉强支持,以国家级社科普及基地东方红博物馆为例,2016年正式被评为国家级社科普及基地,近3年来年均免费接待观众25万人次,运营方每年需投入上百万元用于购买藏品、开办展览、馆区运营维护及支付工资,而来自政府的经费支持十分有限,也没有科普相关名目的经费。
(三)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形式内容单调,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不能顺应新时代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要求。
目前,我市社科普及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开展讲座、展览、文艺汇演等方式,形式、内容上比较单调,与前沿科技、互联网思维结合不紧密,很难吸引到年轻群体观看,科普效果难以保证。因每年科普经费有限,我市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月期间只能用展板巡展、发放部分书籍、科普咨询等形式进行,还有很多创新性的方式和方法尚未开展,社会普及效应不高。分析其原因:一是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没有纳入规划,严重制约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的发展。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社科工作基础薄弱,从事社科普及工作专业人员少,市委、市政府对社科普及人才选拔培养、重视程度严重滞后。如对社科普及人才的资金投入、发展培养规划、激励鼓励政策几乎没有,严重制约我市的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如市丁玲纪念馆、市规划展示馆均为正科级架构,正式编制仅有5、6个左右,而承担具体科普的讲解员需要较好的专业素养,却很难得到正式编制,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也经常出现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在全市影响力甚高的我市优秀社科专家和优秀社科成果评选活动因不明原因阻止后一直难以恢复,也直接影响了全市社科普及工作者的积极性。二是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首先是体制不健全,社科联国家没有机构、县级没触角,只有中间身躯,自然行动不便。从我市情况来看,仅有市级社科联,县区(市)社科联的建立还在摸索阶段,编制、人员几乎没有。我们即便有很多想法和愿望,因找不到执行者,县市区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便也难以落实。其次是待遇不对等,与自然科学的普及工作相比,社会科学普及还在起步阶段,不管是社会地位、人才队伍数量、保障支持等都有明显差距,比如,2018年我市科协一年专项科普经费300多万,而社科联只有42.34万。由于经费投入较少,各基地仅满足于日常工作,且财政经费审批严格,对费时费力进行创新有畏难情绪,兼之难以得到奖励激励的正向反馈,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三是我市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社科普及工作的需要。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社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从我市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结构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市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涉足的学科不全面,思想、文化、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职人员偏少,社科普及宣传推广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社科普及、社科研究难以出成果,我市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多是退休二线的老干部、高校的资深教授,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老龄化特征明显,社科普及工作有心无力。如我市开展政策理论、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年龄偏大(宋教仁研究会、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协会等),学习研究这些学科的年轻人难以寻觅。
三、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一)完善统一高效的领导组织体系机制,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有规划、有重点。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和支持的公益事业,理应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领导组织机构。该领导机制主要包括加强党委和政府的协调机制,可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成立党委领导、政府主管、社科联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科普及领导小组,由各市县(区)的宣传部门和社科联的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牵头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办公室;二是完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制度体系,各市县(区)宣传部门和社科联,分别根据制定国家制订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实施办法、目标责任、考核评估、资助奖励等具体工作制度,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将自然科学普及与社会科学普及的协调发展、资源整合创新积极推动,确保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均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建立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机制,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成为凝聚社科人才的摇篮。
要根据《中共常德市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方案》文件中规定的有关科普工作的要求,打造一支专业性、公益性、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各市县(区)宣传部门和社科联要建立社科普及的专门机构,各社科普及基地要建立专业性的科普人才队伍,选拔培养品德好、专业精、水平高的研究者从事社科普及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重视以科普课题立项、科普成果评奖、科普能力提升等方式的加强培训工作,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要加强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志愿服务者队伍建设,构建遍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兼职普及人才网络,建立健全社会科学普及志愿者档案,并将其纳入到全省文明创建志愿者队伍管理体系,实施参与公益社会科学普及激励奖励政策。
(三)统筹推进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必须统筹推进多种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一个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正常的经费投入机构,以党委政府拨款为主渠道,社会筹资、单位自筹、引用外资等多渠道的投入体系,不断改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条件。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参照自然科学普及经费的预算方式,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每人不低于1元的标准预算社会科学普及专项资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二是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途径,要将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社科理论宣讲、社科论坛宣传、学术报告、资助社科普及读物出版、社科普及基地创建扶持与管理、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评选活动等项目纳入到市本级社会科学普及经费,并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目录,用激励政策加大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加社会科学普及的各项活动。三是各高校、党校、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社等各界社科普及单位也要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投入适当经费,完善经费自筹机制,形成一个多种渠道的经费筹集保障机制,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打造丰富多样的品牌性巩固活动机制,确保紧密结合时代主题,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推陈出新。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性,其开展的各项活动始终要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从一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实施重点计划和全力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科学普及精品,建设人文社科博物馆,以顺利开展市本级本地的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活动和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教育、展示等科普活动,也可充分整合当地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现有资源,共同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新时代下,应着重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主题,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党报党刊、各级社科普及基地为阵地,针对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地域特点,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打造社会科学普及品牌性活动。如湖南省社科联开展的“湖湘大学堂”,常德市社科联打造的“常德社科大讲堂”,常德市直工委设立的“常青论坛”,常德日报社设置的“名家论道”专题栏目等已经成为了常德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品牌科普活动,同时《常德论坛》《常德名人》《宋教仁研究》《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设立的社会科学普及专栏也成为了社科普及重要品牌载体。第二,探索多种渠道和活动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社会科学普及网络,利用网络平台整合社会科学普及资源。如常德智库、常德掌故、常德社科等网络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我市历史人文、经济管理、党建理论等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业余生活,下一步建议将推动内容进行改版创新,利用动漫、视频、线上线下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等形式,让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由深奥转化为通俗易懂,由少数理论工作者转化为广大群众所掌握。第三,坚持社会科学普及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积极培育开拓水平高、影响力大的科普活动。坚持做好每年的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月、科普咨询服务、优秀科普读物评选阅读等活动,还可以与各级部门建立协作联动,开展各式各样内容新颖的科普活动,形成强势的普及效应,实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常态化和长效性。
(五)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确保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普及转化有效果。
社会科学研究是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基础。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公众的接受、了解、认同是社会科学普及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针对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现状,目前必须重视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成效的积极评价,完善定向资助和表彰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首先,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制订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提供制度依据。特别是要考核相关单位贯彻落实《湖南省社科普及条例》的情况。其次,要促进有权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单位将优秀社会科学普及成果作为相应系列社会科学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职务评聘和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内容。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我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奖机制,每年将优秀的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纳入进来,积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推荐、资助出版等工作,鼓励我市各大中院校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知名大家和社会工作者创作编撰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协作,充分调动各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社科研究单位、社会各界社科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良好前提,实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规范性、常态化、长效化。
(六)创建系统协调的法治保障机制,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大力推进社会科学普及法治化进程,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加强和规范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省实际,2016年1月1日《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正式实施,旨在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良好思想基础,更是为我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工作依据。目前,以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形势发展和各项实践活动来看,社会各界普遍还不了解,大众熟知度不高,如何运用好这部条例,还是摆在各级社科联的重要问题。首先,大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大量宣传引导,要顺应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统筹征集各界意见,就目前的《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进行完善修改,构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开展过程中上下统一、左右衔接的法律保障体系机制,明确执法机构,确保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充分调研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出台适合我市实情的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更好地指导开展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最后,各级社科联作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主要组织力量,在没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强化省、市、县社科联的职能,充分发挥已有的社会科学普及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监督指导各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科普工作,统筹组织好社会各界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建立和完善以社科联为支撑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网络系统。
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相关部门、相关领导的认识,牢固确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地位,建立与外省市之间、各地州市之间以及与国外先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机制等等。新时代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新征程必将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体系是每个社科普及工作者强力担当。作为新时代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观念,提升思想境界,甘于风险、甘于寂寞、甘于清冷,用高尚的人格、丰富的知识、踏实的作风,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站在过去和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不能缺位、不能无所作为,要围绕党和国家、全省和我市的工作大局围绕人民最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解疑释惑、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中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常德市社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主持人:
王一婵 市社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师
成员:
高兮 市社科发展研究中心干部
张梦虹 市社科发展研究中心干部,初级会计师
尹媛媛 市社科发展研究中心干部
唐旭东 市社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会计师
(编辑:雷春桃)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