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科研课题>详细内容

常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4-11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湖南文理学院课研组

摘要:本项目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出发对城市品牌塑造进行应用层面的研究,把文化创意产业引入城市品牌的建设,借助创意产业调整城市产业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常德打破当前国内各大城市“千城一面”的难堪局面,建设自己的品牌文化,推进城市的文化创新,增强民众对城市的认同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文化品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资源、常德市

 

近年来,常德市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建设,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建设培育。对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资源,把散落的、隐形的文化信息梳理与挖掘出来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一、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创意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创意产业从20世纪中叶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其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增加了城市就业,改善城市环境,繁荣城市文化。常德市也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建设。

(一)、对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进行SWOT分析。一是,优势:深厚的文化资源,常德是湘西北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遍布,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遗址、中国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千年佛教圣地夹山寺、湖南屋脊壶瓶山、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常德诗墙”,著名的抗日战役常德会战的所在地。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著名文学家丁玲、史学家翦伯赞都诞生于常德。常德丝弦、桃源木雕和桃源刺绣等民间民俗、美术等都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这些资源优势有利于转化为产业优势;良好的城市形象,常德市具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称号;文创集聚规模初步形成,常德逐渐形成了“文化+旅游”的欢乐水世界、桃花源古镇、桃花源景区的开园;“文化+城建”的大小河街、穿紫河演艺线、老西门商业文化街的复建;“文化+体育”的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文创集聚规模。二是,劣势:缺乏专业的文创人才,具有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是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在外国的普遍待解决的问题,常德市也不例外;没有鲜明的产业主体驱动,以湖南长沙为例,长沙以湖南广电各类电视节目,优秀媒体艺术产品加速推动各类文创产业的崛起,并在2017年入选“媒体艺术之都”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评选。统计到2016年,长沙市文创企业就达到12815家,提供就业岗位61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达2581.4亿元,占同年长沙市GDP比重的8.7%,并在2017年成立了国家级长沙天心文化产业示范园。常德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暂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动,整体竞争力缺乏。三是,机会: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扶持态度,2015年,常德市把文化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提出把常德建设成为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知名目的地。当年7月,提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名城的建设;强劲的文化市场,2015年间,常德旅游综合收入276.09亿元,累计接待游客3641.85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当年GDP的10.1%;其中2013—2015年,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61.2亿元增加到81.3亿元,GDP占比重由2.7增加至3%,文化企业增至99家。四是,威胁: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文化创意产业在常德市的兴起发展时间较短,文化创意的发展还在进一步规划,缺乏有全国或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理论研究的相应是基础薄弱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常德地处湘西北,不在湖南省长株潭核心经济圈内,短时间内交通情况得不到改善,交通的不便利也制约了发展;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文化企业数量较少,这也是全国绝对多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二)、提出基于常德市文化创业产业分析结果的发展对策。一是,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结合,通过政府的统筹如优惠的政策,优化公共体系等引导和推动本市的文创产业发展;而企业便以市场为标杆,自由的市场竞争与运作中,形成产业的集聚;二是,以城市建设、产业园发展为中心,联动周边发展,升级改造城市历史空间,继续打造以老西门为美学价值的消费文化、以桃花源为人文价值的旅游文化、以城头山为历史价值的博物馆文化等深化特色;三是,打造常德市文化IP,打造一个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化IP,并要避免其价值变得简单化、浅显化的风险,失去历史IP应有的“灵晕”和“光环”;四是,研发城市礼物——文创产品,需设计团队对常德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转化,研发常德自己的城市礼物,成为自己的创意资本;五是,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制定可行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地人才来常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举办各类艺术设计展览,打造交流平台,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与常德本市的本科、职业院校合作,提出高等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培养创意人才。

二、基于地方文化资源转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是城市影响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影响指数,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文化资源。对常德市文化资源分析,就常德市文化资源转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提出策略办法。

(一)、对常德市文化资源分析。一是,古迹遗址:丁家岗遗址、采菱城遗址、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三元宫新石器时代遗址、皂市新石器时代遗址、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彭头山遗址、 夹山寺、壶瓶山、桃花源、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抗战碉堡、地堡群;二是,历史民俗:常德丝弦、麒麟灯舞、狮灯舞、龙灯舞、板龙灯舞、虾灯舞、采莲船灯舞、蚌壳灯舞、竹马灯舞、常德城的六十年变迁;三是,人物掠影:冷谦、申鸣、车胤、周行逢、柳应辰、钟相、杨氏二相、黄歇、屈原、善卷、杨彝珍、翦伯赞、蒋翊武、宋教仁、丁玲、林伯渠、帅孟奇、常德会战幸存者等;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常德花鼓戏、嘉山孟姜女传说、澧州荆河戏、澧水船工号子、常德高腔、巫舞、桃源古尔邦节、石门土家山歌、澧水地方小调、擂茶习俗、九子鼓盆歌、鼎城地花鼓、常德米粉制作手艺、桃源瑜伽焰口手势。

(二)、调研分析常德市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一是,“文化+旅游”项目,其中以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为主要建设,常德桃花源位于常德桃源县内,现有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秦溪、秦谷、桃川万寿宫和桃花源古镇等核心景区,设有桃花源历史文化体验馆、桃源工艺术博物馆、百床馆参观 区,使桃花源景区不仅是一个风景游览地,更结合当地文化资源让景区彰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二是,“文化+城建”项目,常德市一改以往国内城市发展的弊端,把历史环境和人居传统全部拆迁,简单将城市文化脉络切断,而是通过对旧城的修复与改造,将城市中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建筑、传统街区等进行修复和扩建,典型案例 “老西门”通过对历史、人文遗存的恢复为主的改造,保留了护城河、火神庙、郎江书院、单砂井、抗日碉堡、矮城墙等文化遗址,并整合了常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为市民及游客展示了一个有着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城市开放空间。

(三)、提出常德市文化资源转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一是,文化定位的调整。根据常德市的文化+旅游,文化+建设项目来看,常德市是想借助常德丰厚的文化资源底蕴,把常德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而且两个项目的桃花源景区建设和老西门文创综合体建设也比较成功。而常德的“亲亲常德,浪漫之城”的城市广告定位与常德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不太符合。本定位是以年轻、时尚、浪漫的年轻风格为主导,失去了许多常德本身特有的光环和历史灵韵,让人与其文化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接;二是,文化资源的整合,打造文化IP。常德市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所以需要整理文化资源,分出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省内资源和全国资源的比较,让更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转化,并进一步建设成为本市的文化IP。

从全球范围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分析现状,整合资源,优化运行等发展分析现状与策略提出,可帮助常德市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发展中,地方文化资源是重中之重,对众多的地方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其中无可比拟的优势资源,将成为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课题主持人:徐俏楠  教研室主任、讲师

主要参与人:李平平  副院长、副教授

             高  波  副教授

             张晶晶  博士

             丁知平  办公室主任、讲师

 

 

 

(编辑:雷春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