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科研课题>详细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4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并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受应试教育惯性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仍然重视不够,普及不够,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弱化。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教师都在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学科也尤为重视,这样一头重的现象导致了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传统文化。如果中小学生连这些都不重视,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们长大后能够懂得什么是仁义礼信,如何讲诚信、懂孝顺这些传统美德呢?这种状况若是得不到有效的扭转,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会淹没在一片外来文化之中。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濒临拯救的边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五千余年的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学校德育工作、团队工作等工作当中去,也是为从根本上端正学生“三观”,培养并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而实施的必要举措。

2、完善学校德育机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教师是学生们汲取知识、完善人格的最主要源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生活的融合研究工作,能够有效激发教师队伍的科研激情。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能促使教师更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同时组织教师们对如何创新教学设计,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实践、如何形成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体验等实践问题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以形成较好的教研氛围。在良好的教研氛围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全新局面: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更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生能够更好的在各类活动中强化自身核心素养,巩固学习成果。学校德育机制更加完善,德育效果更为显著。

3、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对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性质,是必须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学校先进文化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撑,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现代学校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活动,是学校履行传承使命、赋予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举措。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1、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研究

为了尽快启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营建符合本课题研究方向的校园教学科研环境,结合我校农村中学的现实条件,课题组成员经研讨最终决定以“剪纸”这一带有乡土气息、学生们有一定接触的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启活动。课题组成员李宜兵老师——我校教学校长亲自担纲,牵头组织了这一实践活动,其他成员配合实施。

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张贴剪纸是许多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仪式之一,剪纸文化艺术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尤其在农村。但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却一直被忽略。于是,课题组成员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课堂上传播这一民间手工艺术,让学生们重新认识它。

剪纸中图案是文化中最直观的表达,图案能清晰而又直接传达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生活经历背景相应的见解。剪纸文化的图案在课堂的学习与创作中不再束缚学生们的思想,他们可以根据生活中耳濡目染的生活场景或其他图形再创造,而所创作出来的图案就是学生对生活的解读与文化知识的认知。学生们在剪纸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了初中年级的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剪纸创作过程更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远与悠久,剪纸图案形式与内容的表达更是民族文化的另一种艺术语言表达。

剪纸文化引入地方学校艺术教育,在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的情况下,结合地域文化背景特色,结合区域文化与民俗生活,形成各地域不同的民间剪纸文化体系和风格,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观察,将田间小道,草屋、稻田等变成创作源泉。将这些整理为学校民间剪纸文化教育宝贵的教学资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民间剪纸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借鉴经验,为文化教育舔砖加瓦。

在剪纸文化课成功推广后,课题组又精心组织了各种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如书法、武术操等,学生们自由选择加入这些社团,在各社团带队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我校更是有多名学生体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作品获得了县、市级奖励。同时,学校各教研组积极配合,在社团师资略显不足的情况下,迅速推进“青蓝工程”,在我校实施师徒结对活动,让有经验的老师组织示范课,将他们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各青年教师,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2、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 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在剪纸文化走入课堂取得初步成功后,课题组成员抓住学生们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正浓这一机遇,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相融合的实践活动。例如,人文学科(包括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到教学理念中去,让学生们直观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反映传统文化或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增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其道德境界;开展如诵读经典名著、礼仪践行、乐音怡情等活动,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我校还为学生拟定了“品德好、身体好、习惯好、兴趣好、学习好”的评价标准和“一生一案”的做法,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出发,充分与家长互动,把学生需要改进的不足清单化、具体化、生活化、个性化,经过点点滴滴、反反复复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天天一进步,月月迈大步。

通过设计、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强化了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铸造学生的行为美。

3、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策略研究

课题组成员结合三星咀中学中心广场的校园文化石,确立以“雅”文化作为本次课题研究中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目标是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们的文化品味、君子人格和儒雅风范。

学校以“雅”教育为主题,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开展全校性主题活动。如“小手拉大手”、“团结协作,成功在握”、“我爱大自然”、“我是文明小卫士”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中队活动,让全体学生从活动中体会“规范”的意义,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长期开展爱国爱家、环境护卫活动,美好校园建设活动,使学生内涵博雅;开展吟诵经典活动、修身明理,使学生举止典雅、气质高雅;脱浮躁之气,修雅正之情,使孩子真正成为一名文雅少年!

我们把“阅读”作为创建优雅校园的载体,提出“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我们努力扩大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全面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定时开放阅览室,鼓励学生进行生与生、班与班之间的图书交换借阅,鼓励学生向同学推荐与年龄适宜的好文章、好书籍。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鼓励学生摆设摊位,交换阅读过的旧书,提高图书使用率,更好地实现它们的价值。开展“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润泽人生”、“读书节”系列活动,进行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等,促进学生读书热情的高涨,掀起校园读书热潮。午间休息时间,利用广播站播放民族经典名曲、中华美德小故事,让学生沉浸于浓郁的文化气息中。

课题组成员升华校园硬环境文化氛围,提炼出“以雅育雅”的教育方法,即儒雅的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分享对知识、对人生的领悟,最终培养出知书达礼,和谐发展的文雅学生。同时,“雅”教育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它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通过营造优雅的教育学习氛围,展现独特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智慧的启迪,情感的丰富,人格的熏陶,最终实现“雅”的浸润。

4、与学校团队工作相融合的策略研究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从六年级到九年级共有四个年级八个班,学生年龄自11岁到16岁。学校团队由共青团和少先队两部分组成,共青团和少先队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少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团体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年龄情况,设计组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团队工作融合的策略实践研究。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了策略实践。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如开学典礼、主题班会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团队活动。在这类仪式型的活动,有效融入优秀传统为华元素,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热情,让学生们深刻铭记“爱国”、“敬业”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准则。特别是我们精心组织的升旗仪式与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每班遴选旗手及发言代表,集中进行旗手培训,组织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录像……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这类仪式型的团队活动,直观地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我们的策略研究取得了最为理想的预期成果。

二是组织实施学校团队教育。学校团队教育是团队工作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践的理论和思想支撑。因此,要发挥好团队教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团队工作的主要渠道作用。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选取适当的方法开展团队教育,如针对低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主要采用讲故事和做游戏等更为吸引学生的方式,同时巧用合适的教学中方法让学生知晓教学引用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要说明的哲理,进而达到团队教育的效果。

同时,我们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成长愿望及要求、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增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等。

团队工作要把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吸引、凝聚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加入到团队活动中去,自觉服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学校团队工作辐射到每一名青少年。

三、思考与建议

1、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突出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是在已有的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合理利用本土资源,突破研究瓶颈,弥补研究中诸多方面的不足,拓展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法,根据农村学校的独特之处,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论系统。

二是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知行合一的最终目的,要从小抓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心理特征和成长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的目的。

三是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着重解决“00后”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和体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其中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以生态文明观教育为重点;人与自身关系方面以励志教育、吃苦耐劳和抗挫折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以“和”、“孝”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关爱教育、集体观念和责任担当教育、法制教育为重点;人与国家关系方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2、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及社会影响

本课题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更为注重教学实践情况的分析,以形成可行度高的教学应用策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深入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经过近一学年持续的教学实践,校园生活出现了较大的改观,主要体现在:

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个体素质明显提高,集体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大大增强,出现了温馨和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可喜校园氛围。学生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接受有了更深层次的进步。

二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增强。在课题团队的影响下,教师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融入,教师们对教学设计更加富于创新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有效利用,让德育渗透进课堂,在课堂学习中完成德育目标。

三是在老师言传身教、学生积极实践的氛围中,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突出。起初研究团队教师们为满足本课题研究需要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刺激了学生们的实践兴趣。研究工作后期,学校甚至出现了由学生自主设计、教师主导实践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又进一步强化了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宣传栏上的一期期板报、草坪里花坛中的一条条标语,也成为学生们课余的生活热点。有着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度,加上老师们适时地指导,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是受我校整体氛围影响,我乡各教学点及周边其他联校也一定程度地推广了我校的教研成果,并取得了较好的学生反馈。

3、推广本课题研究成果应注意的事项

本课题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实践相融合的策略研究过程中,结合我校硬件环境,选取了以“剪纸艺术”这一课堂实践形式。这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学校。其他学校还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文化载体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活动,以营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实践活动的精心策划与组织,是本报告列举的系列教研实践活动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最根本保障。应用本报告中列举的教学策略,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切忌追求形式。

4、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方向

一是还需进一步加强家校结合,让学生能够将在校园环境影响下的良好言行持续保持到家庭及家庭周边环境中。我校留守儿童较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学生不在少数,隔代抚养这类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较大。在今后的持续研究及工作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精力投入,以期帮助到学生巩固校园培养成果,甚至影响、改变家庭成长环境。

二是还需进一步强化学生社会参与度,使学生能真正做到言、行、意合一。限于多方面原因,本次课题研究工作还主要局限于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未能有效的拓展到校园之外,今后的持续研究与工作中,走出校园也将是我们重点的实践研究方向。

三是还需进一步创建和完善科学评价机制。经过近十个月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整个校园生活变化巨大,对学生的影响也必将深远。但如何对学校或班级整体、以及对学生个体进行客观、有效的实践活动效果评价,还未完成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对本课题中的策略研究工作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还需研究团队或是教育界同仁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重点攻关。

 

(李  静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办公室主任

 朱海燕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校长

李宜兵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教学校长

任  杨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教务处主任

郑智文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政工处主任

张立荣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魏  芳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余  意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中小学二级教师

陈肖宇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中小学二级教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