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科研课题>详细内容

沅澧大地有哪些先贤堪称楚国菁英

发布时间:2018-11-26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沅澧大地有哪些先贤堪称楚国菁英

周星林 韩隆福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楚国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繁衍了200多姓氏,产生了不少重要历史人物,如充满传奇的白公胜、忠孝两全的申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辞赋大家宋玉、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等,他们或在政治建树、或在文化拓展方面为沅澧楚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熠熠生辉。

关键词白公胜;申鸣;屈原;宋玉;黄歇;楚文化

 

春秋战国是常德沅澧流域空前发展时期,也是楚国空前发展繁荣时期。或者说,因为有了洞庭平原特别是常德沅澧流域三座郢都和十几座楚城的建立,也就是领先全楚各地人才聚集的城市文明带动了沅澧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繁荣,造就了楚国空前强大鼎盛的黄金时代,成为人才最多和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白公胜、申鸣、屈原、宋玉、黄歇等就是其杰出人物。

一、充满传奇的白公胜  《史记·楚世家》记载,白公胜是春秋末楚国大夫,楚平王之孙,号白公,公元前479年发动政变,占领楚都郢,囚楚惠王自立,但不久失败。据《直隶澧州志·城池》载,慈利县有“白公城”,为“周时白公胜筑”,考古资料中也表明慈利县零阳镇仍有城址可考。[i]也许白公胜曾封于澧水一带,故筑此城。《直隶澧州志·隐逸》载:“白善,白公胜之族,家澧阳,为楚将。胜谋为乱,召之,善曰:‘从子而乱其国则不义于君,背子而发其私则不义于族。’遂弃官而归,以灌园终,今澧东药园寺,其旧圃也,人犹称为白公圃。”可见,白公胜家族曾居于澧水。

    又《直隶澧州志·烈女》载:“贞姬,白公胜妻。胜死,吴王闻其美,以辎輧三十乘,使大夫聘而迎之。辞曰‘白公生时,妾幸充后宫;今不幸死,愿守其墓,以终天年;金碧玉聘,夫人之位,非所闻愿也。妾闻忠臣不假以力,贞女不假以色:既不能从死,又去而嫁之,不亦甚乎!’吴王义之,号曰贞姬。”西汉刘向《古列女传》记载亦与此大致相同。

    李书泰等著的《鬼谷子身世研究》,提出和论证了白公胜政变失败后,设计了假死、脱脸、毁容、潜隐、改名换姓的信息。白公胜初逃隐于大庸屈家坊潭口鬼谷洞,后迁官黎坪鬼谷峡洞。老子、孔子游学大庸时都结交过白公胜。白公胜拜老子为师,著《鬼谷子》。因伯阳李耳字聃即老子在此授道,又名伯阳洞。鬼谷子晚年迁居张家界老道湾,不久应邀到熊馆大学开创鬼谷学宫,成为谋略家之祖。鬼谷子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改革家、外交家、诗祖屈原等。

二、忠孝两全的申鸣 白公胜的克星是出生于澧水流域的申鸣。据《左传》《史记》《直隶澧州志》《列女传》等相关资料记载,申鸣是春秋末年的楚国大夫,在澧水一带,“以孝闻,为楚惠王相”,是古代临澧在朝最大的官。因“白公胜作乱”,囚楚惠王自立为王,屈固助楚王逃走。申鸣受令平乱,“辞父而往,以兵围胜”。白公胜劫父相胁,申鸣大义凛然,“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遂一举攻杀白公胜,“其父亦死”,楚惠王重赏,申鸣明确表示:“食禄避难非忠,定国杀父非孝”,拒绝任何封赏,“遂自刎[ii]”。西汉刘向《说苑》中亦记载此事。今临澧县北新安镇有申鸣城址,合口镇寿光寺有申鸣墓。申鸣是临澧和澧水忠孝第一人,他为忠于楚国的统一、孝于父亲在平乱后拒赏而献身,可谓忠孝两全。

三、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灵均,出身于楚国王室贵族,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楚辞的开创之祖。楚怀王时,官至左徒,主张举贤授能、彰显法度、注重民生、改革图强,东联齐国,合纵抗秦,统一中国。改革一开始就遭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因子兰等人的谄害去职。亲秦派得势,楚、秦之战,楚国丹阳、蓝田、垂沙连续惨败,楚怀王一再上当受骗,最后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刚登位前298年,就遭到秦军的大举进攻,被秦国夺走15城、斩杀5万人。可楚襄王反任用亲秦妥协派子兰为令尹,并听信谗言,将振兴楚国的改革派屈原贬放洞庭湖流域十几年。屈原来到沅湘大地之后,他吮吸了沅澧民间文化的营养,创造了《离骚》等20多篇光照日月的楚辞,反复陈述自己改革的政治主张,揭露守旧贵族昏庸腐朽、颠倒黑白、排斥贤能、不顾人民死后的种种罪行,表现出 “秉德无私”和为“美政”理想献身的爱国爱民爱乡的民族精神。屈原在楚辞中留下了许多常德沅澧流域的踪迹,如“沅有芷兮,澧有兰” (《湘夫人》)的芷兰文化,正是诗人了解和热爱沅澧感情的流露,最集中地张扬了芷兰香草高洁的品性。“遗余褋兮澧浦”(《湘夫人》),“遗余珮兮澧浦”,“望涔阳兮极浦”(《湘君》)。澧县的“澧浦”,是古代澧州城外的八景之一,“涔阳”为安乡的涔阳古镇。都在澧水边,还建有“三闾夫夫祠”对屈原春秋祭祀。澧州人民还把澧水别称“兰江”,每年五月初五,还在兰江上“龙舟竟渡”,投粽子以追怀屈原。

屈原诗中,提到沅水流域的地方更多。“济沅湘以南征兮”(《离骚》),“浩浩沅湘分流汩兮”(《怀沙》),“临沅湘之玄渊兮”(《惜往日》),“乘舲余上沅兮”,“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涉江》),“溯江潭兮,狂顾南行”(《抽思》)等,透出了屈原往来于沅水边桃源、常德、汉寿更多一些的信息。府县方志都记载有屈原在常德、汉寿沧港寓居过。常德东门有屈原巷、三闾港、招屈亭,“屈平……盖尝侨寓于此”,“三闾路”南起沅江边,北抵穿紫河,是常德城区纪念屈原最有影响的文化地标。汉寿县也有三闾港、屈原巷、三闾港、招屈亭,更有沧浪水、屈原庙、沧溪寺、清斯亭、钓鱼台、迎水桥、七星堆、桔洲、琴台、天乙宫等30多处遗址遗迹。汉寿县在改革开放以来,已发现东周楚墓5000多座,主要分布在古沧港范围内即沧港周边地区及沧浪水两岸。改革开放初期,株木山乡全赋村砖厂战国楚墓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彩绘陶鼎和彩绘陶壶,二级文物四山羽状纹地铜镜、蜻蜓眼琉璃球,三级文物兽面铜带钩、龙形玉佩、木梳等若干,但以兵器为多,如国家二级文物空首铜剑、隐花铜矛和三级文物铜箭镞,“武王之童督”铭文青铜戈,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彩绘木俑服饰引起西方专家学者的关注。连嚣铜印,即连敖大将军屈匄的军玺,是为屈原叔父屈匄招魂提供了实证。2001年,聂家桥乡因修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发掘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2005年,武峰山战国墓就出土了金、铜、铁、玉、陶、滑石器等楚国王室的文物5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青铜鹿角纹镜、龙凤纹镜,分别填补了中国和湖南省考古文物的空白;特别是“郢室畏户之玺”鸟纹青铜玺印,正是楚武王汉寿筑皇城就设置了护卫郢都王室皇城长官的实证,也填补了考古史上的空白。2002年三和乡两枚春秋战国打制乐器青铜铙的出土,正是湖北楚、随“地下音乐宫”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青铜器不南过长江的谬说。特别是与益阳沅江县交界的百禄桥马栏咀文化遗址,2008年出土釜、杯、盆、缽、斧、凿的石器和陶器、玉器,以及灰坑、灰沟、墓葬和建筑遗迹,是新石器时代、商代、东周和宋代的遗存,既是春秋战国东周时楚国南方沅湘之间,已在民族融合中反映出楚人信巫尚鬼、重淫祀的宗教信仰,又反映了汉寿人从远古到商周历史没有中断的文化。

四、辞赋大家宋玉 宋玉作为“屈原弟子”(《隋书·经籍志》),自号鹿溪子,是与屈原并称的辞赋家。前276年,楚襄王从江陵郢都失陷迁都临澧特大郢都澧阳城后,年仅22岁的宋玉被推荐任楚王文学侍从。因《小言赋》长于形象思维和哲学思辨,获得楚襄王赏识,“赐以云梦之田”,把一个“军事堡垒”作为宋玉城封赏给他。宋玉追寻屈原足迹,走遍了沅澧流域,其作品具有屈原“《离骚》遗音”,享受“赋祖、赋圣”的美誉。他是第一位创作赋体文学、感伤文学、山水文学、女性文学、梦幻文学、艳情文学、游戏文学、对问杂文的作家。《安福县志》载临澧有宋玉城、宋玉庙、宋玉墓和看花山、放舟湖等诸迹。宋玉随楚襄王在临澧县比江陵还大一倍多的特大郢都生活了15年,后遭谗去职,在宋玉城生活了30余年开馆教学,直至楚亡后第二年(前222)病卒,葬山水相依的浴溪河龙头咀。2011在此修复的宋玉墓,已相当气魄。

宋玉的《九辨》内容、结构和语言、形式,都深受屈原的影响。既揭露了奸佞误国的黑暗现实,又表现了宋玉晚年凄苦的生活和愤慨之情,从而开创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悲秋主题作品。鲁迅说《九辨》“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而宋玉的赋,则是最高的讽谏之作。如《风赋》,就通过与楚襄王问答的形式,揭示了楚王“不分贵贱高下”的所谓“雄风”的虚伪性和百姓死不了又活不成“死生不卒”的“雌风”的悲惨,表现了宋玉对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奢侈腐败生活的批评讽刺,显然是屈原揭露奸臣误国和“哀民生之多艰”关注百姓思想的传承发展。《登徒子好色赋》,又是宋玉用幽默、滑稽的喜剧形式,讽谏楚襄王不要沉湎女色,“淫逸侈糜,不顾国政”。宋玉称得上是“屈原弟子”,而且在赋体上是“青出于蓝面甚于蓝”的高足。

五、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 据《史记·春申君列传》,战国晚期的楚国贵族黄歇,开头以左徒“事楚襄王”,江陵郢都失陷迁都临澧特大郢都澧阳城后,受到重用。前272年,因有善辨之才,被作为楚国的使臣,与楚太子熊元“入质于秦”。前263年,秦昭王欲“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黄歇给秦昭王的一封书信,阻止了秦联韩、魏灭楚的阴谋。又在楚襄王病危时,冒着生命危险,让太子熊元换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逃出秦国,回归楚国,阻止了守旧宗室、贵族争夺王位的内乱,让熊元以太子合法身份继位为楚考烈王。黄歇在太子熊元回楚出关后,才向秦昭王请死,多亏秦相范睢相救,也被放归楚国,晋升为楚国令尹,开始执政,使楚“复强”,造就了“春申之治”。

黄歇执政,府志载常德府坪街有“春申君故宅”,即春申府第。下南门西侧有条街叫“珠履坊”,为春申君三千门客中“上客”的居所。黄歇被害后,府坪街有春申君墓,唐朝成为“开元寺有春申君墓”,实际上是一回事,而且是衣冠冡。199211月在春申君封地江东都邑吴,即苏州近郊的慎山凿山为穴的古墓中发现“上邦相(春申君)玺”印而确认为春申君的真正墓地。明代以前的地方志一直说他为常德人,《史记》说他“黔中人”也没有错。楚黔中郡很大,常德在其范围内,但黄歇来临澧特大郢都时楚黔中郡确乎已只常德范围了。故把春申君黄歇说成常德人是有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府坪街的春申君墓是常德人民对春申报国的怀念。1943年常德保卫战,柴意新将军率部突进到府坪街,在春申君墓前发起最后冲锋殉国,也是这种爱国精神的发扬。创吉尼斯纪录的常德诗墙,下南门城楼,因这一带原是春申君府第的抗秦故居,又是春申君高级门客居住之所,故命名为春申阁、春申门,也才有今人“争雄于战国四佳公子之间”的春申君黄歇,以及“珠履三千,要使英雄皆入彀;虎贲百万,不教嬴氏独称王”的佳联,并以春申保国的画、诗、楼,筑起了一座不倒的爱国长城,把春申君保国的爱国精神光大。

黄歇抓住秦、赵长平大战之机,攻取了鲁国的徐州,并迁“封鲁君于莒”(《史记·索隐》)。春申君北伐灭鲁,扩大了楚国的版图,使楚国在军事上开始恢复生机,提高了威望。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的降卒40余万,赵国主力基本被歼。但赵国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邯郸保卫战。平原君赵胜派使率20人求助于楚,春申君养士3000余人,“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其宾客待遇高于其他三君。自荐的门客毛遂明确抗秦也是为了楚国,使楚出兵援助。春申君“将兵往救”,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楚、魏、赵联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军,秦将郑安平“急以二万人降赵[iv]”。楚国由此威震诸侯,春申君的声名更加远扬,合纵抗秦的呼声一时高扬。应该说,这个时候,春申君才有可能实施迁往陈郢的计划。春申君以外交、军事、用人上的胜利,造就了楚国回光返照的“春申之治”。春申君网罗天下贤士,3000宾客在“战国四君”中待遇是最优厚的。灭鲁后,春申君又任用隆礼重法的赵人荀子,“以荀卿为兰陵令”。然而,楚国的“春申之治”的“复强”,由于没有内政改革的保证,没有解决“宗室太重”、“封君太众”、“大臣贪权”的特权,致使守旧势力猖狂,社会矛盾激化。前241年,以楚国为纵约长的楚、赵、韩、魏、燕的五国“合纵”伐秦,一旦秦国出兵反击,楚军却望风先逃,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春申君忽视了对守旧势力的防范,在楚考烈王无子的情况下,赵人李园进妹于春申君,待怀孕后又将其妹送于宫中为王后,果然生下一子“立为太子”,李园因妹得宠,“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灭口”。谋士朱英建议“先置臣郎中,楚亡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春申君不以为然,朱英恐祸及自身逃走。仅17天,楚考烈王死,春申君果为李园埋伏于棘门的死士所杀。楚国从此一蹶不振。这是楚国“上失其政,奸臣窃国”的结果。春申君尽管爱国有为,也无力挽回楚国败亡的趋势。

湖南鼎沣集团金城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常德市三闾路北端兴建的“凤凰城文化商旅综合体”,将要修建“二贤街(屈原、黄歇)”、复建“灵均坊(纪念屈原)”和“珠履坊(纪念黄歇)”等基础设施,使之成为具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常德集中传承与再现楚文化的基地。

 

作者简介:

周星林,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湖南文理学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历史学教授。

韩隆福,湖南文理学院历史学教授。

 

基金项目:常德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沅澧楚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开发研究”(2018ZD022);湖南鼎沣集团楚商文化委托研究项目。


 

[i] 高至善、熊传新:楚人在湖南活动遗迹概述,文物,1980年第10期。

[ii] 伍顺生:常德地区志·文物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第43页。

[iii] 涂春堂、应国斌校注:嘉靖常德府志·列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第1016页。

[iv] 《史记·范睢列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