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科研课题>详细内容

石门土司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22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据媒体介绍,“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土司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湖南永顺老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三处历史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名扬世界,引起热议。”(覃业翼语)而曾经节制诸土司的土司衙门、把守湘鄂边十八峒四百余载、集湘鄂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石门添平守御千户所,一时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极想一睹其故城风采。但因故城毁于兵祸,已消失二百八十多年,遗下了诸多遗憾,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思考。如何传承、利用土家先人这一历史瑰宝?其实,土司在石门存在了七个多世纪,曾经发生过的不少事是可记可颂、可圈可点的。作者通过查阅典籍、多方考证,写出此文,试图还原历史,还原土家当年的辉煌,将其置于众人视野之内,或许能使现代人从中获取裨益。

关键词:土司文化;旅游;石门

 

据考,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制度,即以夷制夷的社会制度。元朝授各族首领以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官职,这些土官隶属兵部,而设立的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则隶属吏部,皆世袭其职,给予符印,并确立承袭、等级、考核、贡赋、征发等制度。土司除对中央政权负担规定的贡赋和征发以外,在辖区内保存传统的统治机构和权力,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社会。

一、土司自治七百载,留下政治遗产

石门有土司,最早记载可追朔至宋朝。据《石门县志》载:“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元)土家族首领覃友仁住鸡鸣寨,控台宜、茅岗诸土司,任安抚宣慰使”。这就清楚地表明,1052年前,石门即有土司。石门有土司有其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石门古分南北二乡,南乡多为丘陵和平原,而北乡(又称西北乡)从新关起,地势渐次升高,层峦叠嶂。石门有大小山头两千多座,北乡即占百分之八十,最高的壶瓶山,海拔达2000多米,为湖南屋脊,山里散居着十多个民族,但以土家族为主,均聚族而居,乃为山寨,族长即为村寨头头,在注重族权的旧社会握有重权,有些族长为了防御山贼和野兽,还雇有武装的家丁看家护院,这就为建土司提供了自然基础。历代封建王朝,为驾驭山民,采取了“以土官治土民”的策略,这就为土司制度提供了政治保障。覃友仁任土官传袭八代至元朝,1271年(元至元八年)覃绪祖受命忽必烈,任石门茅岗宣慰使,覃氏子孙又下传四代。元季兵乱,覃绪祖、覃添顺父子遂以台宜为寨,率兵坚守其土。当时湖北沔阳人陈友谅在江汉、沅澧一带自称皇帝,雄心勃勃,与朱元璋抗衡。元至正廾三年(公元1364年)陈友谅围攻台宜寨,添顺选择所街铜峰山(今锅锅寨)为制高点,扎寨山腰,且战且守。陈友谅围困一月有余而不克,只得弃台宜寨转攻常德、澧州。覃添顺凭借铜峰天险,保存台宜,名声大振。嗣后,添顺于铜峰山巅绝壁下修建寺观,居高临下,俯视百里之遥。

明吴王元年(公元1364年)石门土酋邓义亨、夏克武、覃添顺等在石门三江口归附明平章事杨璟军门,覃添顺受命领统磨岗等诸土司。

陈友谅移师南下,劫掠澧州。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杨璟率兵抵达澧州,与陈友谅激战三月仍未攻克。于是徐达、杨璟修书请添顺支援。添顺获书,亲率1200多名士兵奔澧,并邀兄弟(一说为族兄)覃添秀率精兵一千共同前往。三兵合一,共剿陈友谅。陈友谅折兵大半,夺路而逃。徐达、杨璟攻占澧州。添顺因解围有功,被徐达口封“武德将军”。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即位称帝,添顺率武陵地区土蛮归顺朝廷,朝廷嘉许。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颁发勒令一道曰:

“设官分职,用防关险之冲;助国家边,实谨兵戎之寄。况澧阳当为溪峒要衢,为湘潭之藩屏,必资果毅以辖军戎。覃添顺资禀端方,膂力刚劲,素练兵机,久识地利,既率众以坚守,复征粮以佐征,宣此功德,允宜擢用。尔宜永御诸夷,益精武事,毋忘朕训,以建奇功,武德将军正千户覃添顺准此。”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六月初,明太祖朱元璋敕令覃添顺组建添平守御千户所。

同年,县人土家族夏克武建安福土官千户所,治蒙泉道水一带,越二十年克武之子德忠联络向思永起义,破石门、慈利二县城,被朝廷镇压,所设千户所被废除。

添平所作为湘鄂边土家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盛极一时,所辖区域达3400多平方公里(《石门县志》载说4000平方公里),相当石门县辖区。康熙《九溪卫志》载:“添平所东抵澧州,南抵九溪、慈利县界,西抵各土司界,北抵渔洋关、长阳、松滋地界,四至周围千里,此形势之大略也。”清嘉庆《澧州举要》载,守御添平千户所辖二关,曰新关、渔洋关(即今石门新关镇、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隘十,曰鹞儿隘(一世百户唐武)、龙溪隘(一世百户郑仁拳,在宜阳阵亡)、长梯隘(一世百户覃权)、磨岗隘(一世百户唐宗元)、遥望隘(一世百户曾伏孙),遥望隘分设(一世陈思炽,奏授副百户),石磊隘(一世百户宋天荣),石磊隘分设(一世副百户覃显荣),石磊隘分设(一世副百户唐宗明),忠靖隘(一世百户陈祥),渔洋隘(一世百户邓添礼),渔洋隘分设(一世副百户丁世臣)、渔洋隘分设(一世副百户覃继贤,征战有功,旋升百户),走避隘(一世百户王添宝),走避隘分设(一世副百户李朝元),细沙隘(一世百户伍彦材),细沙隘分设(一世副百户盛华),细沙隘分设(一世副百户伍师昌)。添平所官衙设有清军署、巡捕署、管操署,设有镇抚司、靖苗司、吏目司,均由千户分管,所里设有土官正千户一员,土官千户四员,汉官千户二员,十隘官百户十员,汉官百户十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通把五员。官员实行世袭,但官不请俸,军不支饷,惟于正赋免三征七,名曰隘粮,丁费免四征六,名曰丁粮,一应杂徭免征,以资无俸,无粮之官军,实际上是“自俸自养”。

添平千户所从明洪武元年至雍正十三年计366年,正土官千户传袭十七代,而十隘百户世袭十五至十七代不等。所辖区的土地、人民、职官、财帛等均由土司独断专行,军政与民政合一。虽属九溪卫(先属常德卫)管辖,但人、事都不隶属九溪卫,而是直达于湖广都指挥使司,卫、县均不得干预。清初政治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弊书》中评价添平所时说:“添平所土司放纵,据石门半境而不服徭役”。可见添平所管辖区,基本上处于自治、自给、自足、自我管理状态。

但也有个别汉官,出于个人目的,企图夺印废所。明万历廾四年 (公元1596年)石门县知县冯汝器与添平所正千户有隙,遂编造事实,蒙禀上宪,夺土官所印与汉官上司(九溪卫指挥)受到明神宗旨谕训斥“土官世辖土军,此为祖宗以夷治夷之深意也,地方官不识大体,轻变祖宗成法,生事起衅,渐不可长。”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添平千户所三十二员土司与麻寮所二十八员土司俱主动呈请辞职,雍正谕批:改除军政职权,准予世袭职衔,十月乾隆即位,旨批除添平、麻寮、茅岗、上峒、下峒共六十三员土司外,此外并无其他土司,千户改千总,百户改把总,将湾潭、后河、长乐坪、清水湾、升子坪、人和坪、渔洋关等地划归湖北。看来添平所的选择是明智的。与添平所毗邻的容美土司起事反对纳土归统,遭到朝廷捕杀,其眷属扫地出门,被异地安插到江苏、浙江一带。

石门土司历史悠久。所以能延续几个世纪,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封建王朝“以夷治夷”的民族政策使然。这是一个治国安邦的法宝,一项成功的政治遗产。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借鉴了这个作法,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建立了自治区、县、乡,赢得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若石门再现添平所,可以通过解说,让观众寓理于娱乐之中。

二、署衙恢宏耀湘鄂,极具观赏价值

守御添平千户所是管理土司的衙门,朝廷寄予厚望,望能“助国安边”,“永御诸夷,益精武事。”因此,建署衙就非同一般土司,山寨,必须从选址、设计到兴建,步步缜密。所以所址四易其地,最早居茅岗,后迁邓坪富石堡台,继而迁瓦店头,最后定处所街对面的天平(又称留驾坪,后改为添平)。这里背靠台宜,四周有平地千亩,土地肥沃,是湘西北万山丛中少有的冲积平原,所署左有铜峰山,海拔千米,卓然耸立。右有天台山,雄居渫水边,两山对峙,渫水中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上为苗蛮之咽喉,下为岳澧之屏障(添平所志语)自汉代以来,历代具有重兵把守。

明朝初年,覃添顺及其子孙开始于此大兴土木,构筑城堡,历经三代修缮而成。城堡占地百余亩,城墙三百八十余丈,高二丈一尺,均用长一尺二寸、厚三寸的火砖砌成,所署有大堂五间,二堂三间,前设仪门、头门。大堂为砖木结构,高二丈四尺,中为木柱,共四十六柱,柱系楠木,粗圆五尺二寸,以方砖铺面,再覆以瓦,脊顶通用空心塑花窑砖压脊,再盖半圆扣塑花砖,工艺精巧。每进七间开,中间廊廊相连。明正德年间,覃毅宽又增修永贞楼,百柱落脚。衙内设有奉先祠、文会堂、讲艺楼、守训楼、寅兵馆、听事厅、监狱所、恩荣牌坊、土地祠、月池、内五营舍、接官厅、鼓乐楼、甬墙、东西辕门、演武厅、外五营舍等。头门上顶高悬魏国公徐达赠书斗大金字匾额:“公侯干城”。整个城堡雕梁画栋,飞阁垂檐,气宇恢宏。其间楼台亭阁,栋栋相连或相望,争奇斗妍,处处突现出土家建筑的风格与特征。有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湘鄂西万山丛中。民间传说:“所街衙门,麻条石压脊,鲁班每百年下凡整修一次。”澧州华阳王朱宾泟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慕名前来距澧州百余里的添平所参观访问,并为添平所大堂题匾额“光裕”二字,同时写《画堂春》词一首:

风情细柳今飞霜,干戈洗尽边疆,华堂新蒰焕文章。山水争光,画栋晓凝甘露,珠帘绿映垂扬,光前裕后积庆长,忠义流芳。

并为大堂题赠楹联:

统隘七里之军民大公无我,

司九夷八蛮锁钥与国同休。

横额:天下为公

另外,他还分别为添平千户所头门和仪门题写门联:

一泓渫水绕门澜甲兵尽洗,

万叠云山坚保障蛮豹率从。

咫尺是天颜,一点丹心葵向阳,

笑谈皆神算,八方黑齿草随风。

三副对联写添坪所之山川关隘与土蛮民风,可谓土风淳酽。

然而,时事难料。清朝初年,这座庄严华妙、气象万千的土司衙门,被明朝降清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后拥兵立国)南逃时,为阻挡清兵追击,将添平所付之一炬,传说大火三日三夜不绝,昔日雄姿面目全非。清雍正十三年添平千户所建制改土归流,所署虽未废除全部功能,但已大大削弱。

清代乾隆年间,石门县令许湄游添平所,作《蛮王城》一首:

雄关天设壮溪边,漫说秦关楚塞坚。

当时蛮王且已矣,空留壁垒至今传。

表达了作者对“蛮王城”添平所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无限惋惜之情。

岂止许县令惋惜。一座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极具观赏价值的土司城,三天之内即消失在人间,作为土家的后来人,我们更是惋惜至今。若有滕子京再世,用继造岳阳楼的气魄和毅力,重造添平千户所,岂不是功德一件?其社会和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三、助国安边战事频,磨合民族团结

顾名思义,守御添平千户所,既有守土之职责,也有御边之任务。因此,军事行动是添平所第一要务。

添平所按中央政府规定实行土司兵役制,隘丁、民户、亦兵亦农,平时务农,战时为兵。没有战事即操练军训,半年轮换一次,官不请俸,兵不给饷,丁粮供应官兵俸食。

兵力两千左右,分前、后、左、右、中五营,每营设把总管束,统由正千户和左二千户指挥,驻添平千户所一千,故千户所既是土司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土军(隘丁)兵营,各隘各驻兵一百,平时维持社会治安。

朝廷规定添平所防御范围是:施州土司、施南土司、中建土司、上峒土司、中峒土司、下峒土司、东乡土司、散毛土司、蜡惹土司、蜡壁土司、大王土司、木栅土司、唐壁土司、卯峒土司、漫水土司、容美土司、桑植土司,同时防御四苗关,即铁门关、贺石关、桑木关、野牛关,地跨湘、鄂、黔三省边界,幅员广大,且山高路险榛莽塞途,地形复杂。添平所“助国安边”,军事频仍,其内容一是征剿,二是招抚,或二者兼而有之。据《石门县志》、《覃氏族谱》所载统计,添平所立所366年,曾参与征战十二次,招抚十一次,最长一次达四年之久。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正千户覃善教奉命征剿、安抚广西大腾山,明正德十八年十月底才率队归所,战斗十分艰苦,澧州知州黄震昌曾写诗赞曰:“马踏春风弓挂月,旌过秋雨剑飞霜。”

但添平所官兵表现出色,勇谋兼备。查遍《石门县志》、《添平所志》、《覃氏族谱》,没有发现一例战败的纪录,有的是别人战败,令添平所官兵去收拾残局,但次次凯旋。

明洪武二年(1369年),慈利土司覃垕降明,勅封慈利宣慰使,兼湖广理问。洪武四年(1371年),覃垕忽做一梦,梦见天现铜桥,直达元宫御花园,于是,他认为元朝气数未尽,计划反明复元,遂号召十八峒蛮与田大联合叛明。明洪武五年(1372年)覃添顺、易淑珍夫妇随平蛮将军周德兴出征,助战慈利百丈峡,尽管清军手执火器,但战事仍进行得很艰难。覃垕凭借天险固守顽抗。易淑贞武艺高强,巾帼不让须眉。相传,当时她身背奶孩,把奶包搭在肩上奶孩,手执画戟(故人称搭奶夫人),与覃添顺率队和覃垕部激战数日,仍不能攻克,易淑贞遂与添顺商议,避开险阻,绕道覃垕背后袭击,终将覃垕打败,擒斩悍将田大,并晓以大义,让覃垕投降。后因其女婿出卖,解至南京凌迟剥皮。因战有功,易淑贞功封一品助国夫人。

明隆庆五年(1571年)施州卫指挥陶汝情、浦堂驿丞姜朝阳因故被金峒土司所执,为防劫持并多次转移住处。施州卫软硬兼施,恩威并用,金峒均不为所动,故二人被押数月,施州卫遂请添平所支援。明隆庆六年(1572年)正月初一,添平所千户覃继善同九溪卫指挥陈善带领覃兴孝、覃兴道、覃兴清、黄廷兰等至施州,参见荆州府部沈礼,商议救人事宜。回所后,密遗覃兴道、覃兴清潜入金峒,而覃继善则率兵潜伏周围。覃兴清假传圣旨,赚出叛酋覃壁,遂被捉拿,终于救出陶、姜二人。五月十三,覃继善奉命率领覃廷科深入险阻,招抚金峒,经过一段工作,七月初二招抚金峒成功。深得朝廷嘉许。圣旨曰:“设计诱出俘官,机权甚密,督兵以击破险阻,勇略尤彰,嘉封怀远将军。”

其实,据《石门县志》、《覃氏族谱》记载统计,添平所在明清两代,除覃添顺、易淑贞、覃继善因功受封外,还有三十多人因功勅封,计有:覃秀芳勅封户侯将军,覃显勅封绥远将军,覃海淦勅封巡捕千户,管操王大明征麻阳有功升副千户,支付差操汉官王智出征有功,授副千户,王斌、王璘、王春先后加升指挥同知。王进麒功升指挥使司,佥事赵郁出征有功授副千户,赵恭、赵暹功升千户,还有六名土军因功,奏升副百户、百户等,至于物资赏赐,也屡见记载。据覃氏族谱载,即达五次,计宝钞七千锭,花银数百两,丝绢五十二尺。

这是添平千户所的一部战争简史,一部历史画卷,它用铁和血的事实向后人诉说添平所的功绩。但有人却说添平千户所是朝廷鹰犬,镇压少数民族的刽子手。其实这是误解,或者叫不顾历史事实的瞎说。纵观添平千户所在366年中进行的二十多次征战和安抚,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但起到“助国安边”的作用,还起到了磨合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法,诸如图表、音像、绘画,再现添平战史,告诉人们历史真相。

四、社会安定民风淳,安定方能发展

石门土司辖区幅员广大,计有当时石门七里(按:里属明初行政区划名,后改为都,即相当现在一至两乡区域,故覃添顺又被称为七里公王)。还据有今湖北鹤峰、长阳、松滋部分区域。辖区社会状况如何?

明《添平所志》载,说民众“修其德行风俗一而人纪不乱,居处式而上下不僭”,而《石门县志》则称“军农经济体制,开拓了一个薄税轻敛的独特社会政体,对比当时封建政体又有许多宽松环境,部会汉文化的传入与学习,革新了旧俗,发展了经济。”

开创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应得益于土司主政理念和主政方略。查阅、梳理典籍史料,其社会特点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尚武宽农,崇尚军事是其职能所在。“添平所本为荆楚咽喉之地,僻处万山险阻,接近五溪蛮夷,把守苗关,为国守土”,《添平所志序》,因此,土司尚武练兵当为第一要务。凡十八岁以上健壮男子均编册入队,有战事即征战,无战事即军训。土司衙门和各关隘均辟有练兵坊,天天操练,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懈怠。而各山寨村落练功习武,也蔚然成风。时隔数百年,至今走进石门县西北乡,仍然可以见到当年练武用的石饼、石轮、石环等,还留下诸如跑马岗、饮马池,军营盘、射箭场等军事地名。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不妨把这些原物、原名保存下来,让它永远见证石门土司历史。尽管军需自备、亦兵亦农,士兵吃杂粮山货,其素质还是比较好的,精神面貌也是比较好的。他们英勇善战,每役凯旋。清初文学家顾彩(与孔尚任齐名)在《容阳杂吟》中描写土军说:

壮夫闻战喜趋跄,甲重无忧炮火伤。

葛面杜根龙爪谷,腰囊各自囊军粮。

一个喜字,将土军精神面貌跃然纸上。

所谓宽农,是指对农业、农民实行宽松政策,这也是立所之必须。添平所辖区,山多田少,一些小平原,小坝地如同生姜缝夹土,镶嵌在山脚下、溪河边。山里不但地形复杂,而且气候各异,同一时节,也往往一山有四季。有鉴于此,主政者们,让农民自由种植,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则茶则茶,宜药则药,宜林则林,宜桐则桐(磨岗隘盛产油桐,解放后曾是省内有名的桐油生产基地),多种经营。常言道,高山有高水,山里有不少山泉和溪流,在不宜大兴水利的情况下,(石门西北如今仍无大型水利工程)主政者们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山凿渠,引水灌田,或在溪河边安架筒车(用水力冲动)提水灌田,澧县诗人李群玉曾在《引水吟》中写道: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这虽然是诗人把自然界人化、劳动诗化,但同时也刻划出了石门土司辖区水利工程真实面目。所以,“薄田微雨即丰年”,据老辈人传,那时一斗田(约八分田)也能产四石粮(约500斤左右),筒车是石门土司辖区农民重要提水工具,用现在的话说既环保,又经济,又管用,如同四川的都江堰、新疆的坎儿井,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用起来省人力、省物力,又极具观赏价值,我们要继承使用。

薄赋轻徭。其实这也是宽农的一项措施。据《添平所志》载:“明洪武十三年文孙公(正千户覃文孙)率各隘纳土时,附石门县编籍,原编定粮米共5600余石,以外一切杂派差徭悉行豁免,以资隘军无俸之苦。”这对比当时石门县粮赋是比较轻的。据同治《石门县志·户口》载:“明,户4221,口32840。”添平所辖区和石门面积相当,甚至还大一点,户数和人口亦基本相同,算起来添平所户平纳粮一石多,人平不足20斤。这是朝廷视实情定下的,而土司主政者也把减轻农民负担放在重要位置。明成化六年(1470年)添平所派员赴京上奏:“民间田产水冲沙淤不堪耕种,请核减征税粮米事具奏。”朝廷准奏核减,免征粮米2352石,实纳3300余石,田粮税负进一步减轻。这引起了一些汉官眼红,曾在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明嘉靖八年(1529年)先后两次有司加派隘差徭。添平所千户具写状上奏,陈情上表,均获旨批:“照依旧例,豁免隘丁土粮。”明永乐七年(1409年)添平所正千户覃纯武为就近交纳隘粮事呈请户部、兵部,明成祖旨批:“土军路远,恐失边防之责,只着近交纳,并免武当山例派伕工银七百两。”从而减轻了百姓负担。稳定官员职数和隘丁编制,这也是为民减负的又一方面。添平所1369年建所,官职定员三十,越366年到1735年改土归流时,官员仍只有32,而土军始终保持在2000人左右,这种简约 作法是值得记上一笔的。

(二)刑法教化并重。土司享有不少特权,正所谓老辈人传的“杀人不请旨,母死不丁忧”。添平所里设有监狱,所和隘均有司法权,对杀人越货、起事造反、烧掳抢夺等重大罪犯,他们从不手软,不请旨,斩立决,而对偷盗、诈骗、造谣惑众,强奸等罪行,比照朝廷律法,变通予以制裁,或关进牢房羁押,时间长短,视犯罪情节和悔罪态度而定,或割鼻拔牙,敲碎膝盖骨等,这或许出于保护兵员和劳力的考量。对作案后逃跑或羁押时窜逃者,容美土司即有明文规定,视情节或杀或敲碎膝盖骨,使其终身残废。石门县解放后曾在添平所长梯隘辖区发现一个山洞,洞内散落着上千颗牙齿,人称牙齿洞,据老人们介绍,这就是土司惩罚犯人的历史证据。

(三)土司衙门严肃法纪。对犯罪决不辜息,而对广大民众则注重教化。大力倡导办私塾,兴义校,重金聘请汉族塾师,让百姓子弟学文化,习礼仪。明正德年间(1506-1521),添平土司就在所街设立了“有竺书院”,课教百姓子弟,这要比石门设秀峰书院(1768年建)早200多年。土司本人也极为注重文化修养。未办书院前,他们把子弟送往百里外的九溪卫汉庠就学。在众多的土官中,不少人即出身庠生(即秀才)。磨岗隘 百户唐九龄、唐万里、唐儒魁三代均为庠生。还有多位千户、将军具有儒将风范,喜与文人交友,常与汉官诗词唱和。

“武威资捍卫,文教振纲常。”(添平所对联)。因此,《添平所志》上说,土司辖区“礼乐衣冠增光上国”。“卓有文风”。据同治年间的《石门县志》载,明清两代,从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先后走出了谢上箴、覃远进(玉次)、陈际亨(武)三名进士和罗政、郑协武、黄照临等四十多位举人,均被朝廷委以重任。覃玉次出任广西按察使,兼任左右江兵备道,统八十四营,戌守中越边防,后勅封光禄大夫。还走出了两百多位秀才,他们或授馆桑梓,或出征沙场,作出了很大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

纲常振,则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有顾彩两首诗为证:

《峡内人家》

岩居幽事乐无穷,葛粉为粮腹亦充。

虎不伤人堪作友,猿能解语代呼童。

远锄灵药他山外,近构茅亭野涧中。

更喜不闻征税吏,薄田微雨即年丰。

诗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这简直就是一幅世外桃源的风情画。

《容阳杂吟》

蕨饭馨香咂酒甜,小机当户织双缣。

与人钱财都抛却,交易为求一撮盐。

卖东西连钱都不要,只要一点食盐,可见民风淳朴至极。民风淳朴自然社会就安定,查阅所有典籍,在添平所三百多年历史中,没有发现一起重大社会恶性事件,虽不算世外桃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也说明社会安定祥和。

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添平所,现录清代石门诗人郑桓的长篇叙事诗《过添平所》:

客人远方来,驱马添平道。

伤心楼台前,一旦生芳草。

楼台久临澧水边,堂开四面接云烟,

方期勋高流泽远,如何巍峨顿萧然?

忆昔元纲太不振,群雄裂磔争作镇。

友谅僭号王者汉,夏郎四五互生叛。

况复铁门、桑木据上游,而且蜡壁、唐崖操利刃。

田大腰间跨急箭,汇集犷悍皆良选。

垕据桑植逞雄威,谁奋英姿来酣战。

天生添平磊落之奇才,慨然拔剑挥锋出蒿莱。

数万甲兵胸中列,国士重为众所推。

众虑甲屯不知处,仙人指点鸡鸣曙。

几队走近台宜来,茂林悬崖协梦语。

尔乃奠居肇事间,石峙凌嶒壁垒坚。

练甲厉兵藏锋久,义勇奋发一当千。

十八峒口最见懵,将军闻之毛发动。

数载勤王备艰辛,然后庞杂归铁桶。

未几九永同相向,顿失四关气调丧。

松宜要冲皆投诚,勘乱元勋称克壮。

大明天子奉天脊,扫开云雾华日见。

千万余里属版图,尺土宜献太极殿。

诏谓将军汗马功,数载经营惨淡中,

九重含笑催赐爵,武德诏命极精忠。

并赐车服灿日星,并赐丹书照汗青。

再羡朝廷恩无际,世世子孙受芳馨。

殿后擒纵绩愈奇,容美百丈功累累。

奋迅飞戈落天外,溪峒谁不畏蒺藜?

传至龙池文运启,弦管麾下游半页水。

尔宇大启光裕堂,命名忽来天潢子。

奕叶不乏云中鹤,功名好纪凌烟阁。

国家承平数百年,关隘犹然归锁钥。

我朝定鼎泽尤隆,不忘前代箕裘功。

帝曰汝曹勋第一,其袭汝封永无穷。

我读前史语缠绵,我爱前功续遗编。

诗章灿烂光辉在,使我览之兴悠然。

昔时伟烈宛细柳,今日冠剑慨衰朽。

安得复生黄须儿,光大前业压元叟。

全诗共七十四句,比较全面真实地叙述了添平所四百余年的盛衰史,这对我们今天了解石门土司、了解添平所不失为一份珍贵的难得的史料。

五、石门土司与旅游整合发展的建议 

(一)重建添平千户所。石门添平守御千户所,是当年镶嵌在湘鄂边山区土家人的一颗建筑明珠,美轮美奂。明末清初毁于兵祸。课题组同仁建议市县政府牵头重建添平千户所。理由一,添平千户所是土家瑰宝,文化遗产,作为后来人有义务恢复重建;理由二,关于添平千户所的建制规模,用材质地和尺寸,县志及有关史书均有详细记载,石门县文庙里还展出有千户所立体模型,要恢复旧制,比较容易。

(二)传承石门土司文化。石门土司文化在历史上曾显赫数百年,威震湘鄂川黔,是土家的一颗奇葩,一处土家族胜景。我们作为后来人理应传承,让民族丰碑永远矗立,让历史活化石永远“活”起来。同时这也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石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而添平守御千户所则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可谓全市独有、湖南少有。

(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石门添平千户所所址正处在石(门)清(官渡)公路线上,而从夹山、石门文庙(1929-1930年石门苏维埃驻地)到风景区龙王洞,再到国家自然保护区壶瓶山,正是一条旅游线路。打造从石门夹山寺—石门县城—石坪新石器遗址—龙王洞自然景区—添平千户所—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精品旅游线路。添平千户所是独具特色的链条,对其的重建,必将大大拉动常德石门旅游事业,推动经济发展。关于重修资金,建议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或由国家投资、融资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管齐下。这是一件既还历史旧账,又利千秋万代的伟业。

 

本文参考文献资料:

1、《九溪卫志》康熙版

2、《石门县志》同治版、1993年版

3、《添平所志》明嘉靖版

4、石门《覃氏族谱》2004年版

5、《石门风物》湖南出版社贺欣初著。

6、《天下郡国利弊》顾炎武著。

  

        市社科联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陈俊武 石门县电视台副研究员、省作协会员

课题组成员:李云峰 市社科联主席 ;于玉莹  一级教师

 

 

(编辑:雷春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