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科研课题>详细内容

智库建设中的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融通

发布时间:2017-06-09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智库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融通,通过提升学术话语权对决策权的影响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引领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融通,既可以通过人才的相互交流实现,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和学习交流的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学术话语权;决策权;智库建设

 

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学者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咨询,使政府在学术成果的帮助下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从学术成果到决策咨询,必然涉及到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博弈与转换。

一、治理政策的可持续性需要学术话语权的介入

2013年1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不要再“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的评论员文章,指出一些地方存在“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的怪象,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热衷另赋新篇、重起炉灶;指出地方城市发展应该“一张蓝图抓到底”。

“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的出现,一方面是决策者追求任期政绩,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另一方面也在于决策过程缺乏对学术话语权的尊重,对决策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因此治理策略存在着缺陷。这些治理缺陷随着治理实践的展开而不断显现,因此客观上存在着“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的现实必要,甚至有的地方因为政策缺陷过于显著而出现了“一任市长数张蓝图”的现象。

忽略“市长”追求任期政绩原因的考虑,“一任市长一张蓝图”背后更多的是决策权轻视或者忽略学术话语权的结果,是决策权高高在上的原因所致。因此有效制约“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现象的再次出现,不仅需要“市长”们改变自身的政绩观,更需要学术话语权有效介入决策过程,以学术理性推动决策理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治理政策的连贯性。

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各国的治理实践表明,充分有效的学术话语权的介入是实现决策科学性的前提条件,而决策的科学性是治理政策可持续的重要保障。没有治理“蓝图”的科学性,就不可能有“萧规曹随”的现实可能性;而存在缺陷的“蓝图”不可避免地会在实践导致失误。实践中的失误必然使“一张蓝图抓到底”的现实基础不复存在,修正失误必然再次造成“一任市长一张蓝图”或者“一任市长数张蓝图”的现象。

决策的科学与否与学术话语权的融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央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就是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交融过程,也是学术话语权影响决策权的过程,也是决策权自觉向学术话语权靠拢的过程。

二、围绕科学决策加强学术话语权建设

要使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为“蓝图”的科学性提供学术保障,前提条件是用于决策咨询的学术成果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即学术话语权的建设既要具有科学理性,也要具有现实针对性。

为增强决策咨询的话语权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术话语权建设。

第一,需要强化学术话语建设的科学性。学术成果或者决策咨询并不是直接为政府进行决策,而是站在一定的学术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趋势,并立足未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案设计。因此学术话语能否影响决策,关键在于学术话语能否有效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从西方国家智库建设,特别是民间智库建设的实践来看,智库成果所预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是其得到政府重视、成为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当前我国一些学术研究成果更多地注重经验总结,更多地着眼于过去,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与政府决策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基本需求大相径庭,因此很难影响决策咨询。

第二,需要强化学术话语建设的现实针对性。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都是基于一定的现实制定的,现实性是保证规划科学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智库话语权的建设中,也必须高度重视学术话语的现实针对性。中央在《意见》中强调,作为政府重要决策咨询机构的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要“重点围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国情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这一要求同样也是对所有智库建设的要求。而这恰巧是当前我国学术话语影响力不足、不能对决策权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所在。不少学者的学术研究不是立足于本国、本地的现实,而是立足于既有的理论和既有的经验进行咨询设计,类似于削足适履的咨询方案自然很难对决策产生影响。

第三,需要强化学术话语建设的方法论功能。学术话语权能否科学合理地影响决策权,还取决于学术话语权的定位。由于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到政策的具体实施,因此必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虽然学术研究也要强调现实针对性,但学术研究毕竟不能等同于具体的政策实施,决策咨询不等于决策,学术话语建设不能等同于决策。正是基于学术话语与决策的区别,中央在《意见》中强调,要“重视决策理论和跨学科研究,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决策咨询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中央的这一表述也就是对学术话语建设的定位,即咨询的定位是学理支持和方法论支撑。但一些智库成果也存在定位混淆的现象,没有正确认识咨询与决策之间的关系,以学术话语替代决策,以方法论替代具体的举措。

三、构建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融通渠道

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学术话语权的建设;但咨询与决策、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差异决定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既需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又需要相互融通。

第一,通过人员的相互交通实现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融通。中央在《意见》中指出,“推动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推荐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的流动,也就是学术话语与决策之间的切换。智库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不仅可以直接推动学术研究成果向政策决策的转化,还由于行政身份和学术身份的合一,可以使其将学术话语与决策相互融通,决策过程可以提升其学术研究的现实针对性,而学术研究可以提升其决策过程的科学性。

第二,通过引领学术研究实现学术话语向决策的转变。学术研究有着其自身独有的发展规律,因此学术话语与决策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使学术话语更好地为决策服务,还需要加强对学术研究的引导。中央在《意见》中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要围绕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定期发布决策需求信息,通过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课题合作等方式,引导相关智库开展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等工作”。借助项目招标等方式来实现学术话语建设与决策的融通,既尊重了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又满足了政府决策的咨询需要。

第三,通过对话交流提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运用学术话语引领决策的能力。智库建设强化了学术话语的影响力,但学术话语并不能替代决策,学者不能替代决策承担决策风险。因此提升决策者的科学决策能力,特别是运用学术话语的能力就成为当下实现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融通的又一重要渠道。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相对密集的集中学习制度为各级党政机关如何实现决策与学术话语的融通提供了榜样,集中学习既是专家学者展示其自身学术话语的过程,也是决策权对学术话语权尊重的体现,还是决策者将学术话语内化的过程,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升其决策水平的过程。

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下,决策的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影响决策科学性的学术话语建设也就日益重要。实现学术话语权与决策权的融通,既有助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又有助于提升学术话语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作者简介:黄向阳,1971-,男,土家族,湖南文理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邮箱:112065329@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