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专家智库>详细内容

市优秀社科专家刘春花

发布时间:2020-04-1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c6a77ae1308b47b3a2dd9cc6aa3417a6.jpg刘春花,女,1965年出生,云南元谋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湖南文理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和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多个。主持或参与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3篇被CSSCI收录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发。

主要学术兼职:

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文理学院社科管理负责人;湖南文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武陵学刊》编委。

二、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持项目情况:任副教授以来,先后主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明细如下:

(12013年主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BIA130060)。

(2先后主持获得省社科基金等省级项目4

(二)发表论文情况:任副教授以来,作为第一作者,先后在省级以上权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8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CSSCI 收录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9篇。

(三)先后主持获得省、市成果奖励5项,参与获得省级成果奖励2项。

一、成果的核心内容和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推行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理念及原则;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评价模式构建;在本科生导师制中,推行导学与导研相结合,必须实现导师的内在改变;导学与导研并重的大学教学方法探索等。

重点突出如下方面的问题:

1、教学模式及现行大学教学方法、模式和理念更新;

2、导学与导研并重的大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3、导学与导研并重的大学教学目标取向;

4、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导学与导研并重的大学教学策略;

专著从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讨两大方面,对导学与导研相结合、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的大学教学理念或思路、教学过程原则及多元评价模式构建、学研并重的教学策略等诸方面内容进行了相对系统的论述。

●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教学的使命和功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着手于大学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之需。

●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目标取向,则强调让学生获得综合学力提升、研究能力培养和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养成。

●导学与导研相结合的大学教学评价关注对教师教的评价,也关注对学生学的评价。“教”的评价着眼于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或引导,着重于指导学生学习和从事基本的研究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或专业技能的形成。

●导学与导研并重的大学教学策略探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强调大学教学在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研结合,使学生在“做学问”和“搞研究”中,学会拓展知识、生产或创新知识的基本方法。

1.刘春花.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J] 2008(8):86-89

2.刘春花.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与有限性[J]教育发展研究2009(21):40~44

3.刘春花.“好教育”理念及其内涵[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118~120

特点及反响:论文代表作3篇,围绕“学校教育”这一主题,从教育理念-教育关怀的视角,提出了作者之于“好教育”、好教育之于教师关怀、学校教育之应有责任边界等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其中一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社会大众乃至学界热衷于关注教育的外在功利取向背景下,作者提出既有关注教育之外在显性又有关注教育之应有的内在隐性价值的“好教育”理念,视野新;提出“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及其有限性”,对于明确多元教育主体的应有责任担当,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具有积极意义。

主要观点:第一,“好教育”是一个关涉教育价值的概念,我们所追求的“好教育”,就是富于生命关切和人文关怀的真正人性化的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第二,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当然之责。相对家庭或社会而言,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方面,学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承担所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学校的责任是有边界的,我们不能无视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及其有限性,过高地估计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不能、也不应当面面俱到,学校不能也不可能解决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不能也不应承担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一切责任,学校不能也不应对社会负全责。第三,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不可忽略其基本的伦理视角和伦理追求, 教师教育之于教师的“素质关怀”不能凌驾于对教师“生命关怀”的基础之上。伦理关怀视野中的教师教育, 应当裨益于教师的幸福人生,应当执守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从生命的高度真切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追求。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全域的活动;教师教育应着眼于教师的人格和人性, 关切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特质及其生存状态的价值伦理, 是源于知识( 素质)却远远地高于知识( 素质) 的、充满人间温情的理解与观照生命的实践。关乎教师生命的教育应当更多地进入教师平凡的生命世界, 并且理解这个世界, 而不是简单地“规范”这个世界;应当致力于教师之作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与尊重, 并把教育生活中的教师引向幸福人生的追求之中, 使教师教育真正成为“为教师的职业谋发展, 为教师的人生谋幸福”的富于道义责任和伦理精神的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