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理论研讨>详细内容

浅论宋教仁先生的三种精神

发布时间:2020-08-2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宋教仁先生是辛亥革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宋教仁:“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纵观宋教仁先生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31年,但是他光明磊落,不贪恋权势,反帝反封建,为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共和,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直至付出生命,他必将在历史的丰碑上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宋教仁先生出身在世代书香之家,虽然父亲在他10岁时就不幸英年早逝,但先生的母亲也出身名门,“幽娴能文,志励柏操”,宋教仁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先生在仅仅12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的诗句,很小就树立了救国爱民的思想。

他历尽千辛万苦、甚至遭受生命危险调查写成的《间岛问题》一书,更是先生对祖国有重大贡献的一件大事,是他伟大爱国主义的突出体现。1907年春天,日本阴谋吞并中国的一块音译为“间岛”的土地,先生得知日本的阴谋后,义愤填膺。尽管当时他在受清廷的通缉,但是他把爱国与推翻清政府严格区别开来,为了维护祖国的领土主权,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打入日本反动特务组织内部,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收集资料和证据,写成《间岛问题》一书。《间岛问题》为清政府在与日本谈判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最后帮助清政府用铁的事实赢得了领土谈判的胜利,捍卫了祖国领土的主权。事后,清廷为了表彰和留住宋教仁 这个人才,授予先生四品高官和两千银元酬金。宋教仁先生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给清廷写了一封公开信:“吾是革命党人,怎能为清政府官,但能为尽力者,生死以之!”并且将两千元酬金资助生活困难的留学生。由此可见,宋先生写《间岛问题》,完全是为了民族的利益,试想先生当时才区区25岁年纪,先生是何其伟大啊!

宋先生还认为“革命之目的”不仅要推翻不良之政府,而且更要建设优良政治,除了推翻不良之政府外,还要建设真正的民主政府的政治主张,内阁制的政治设计,当时对先进的民主制度的探索,先生进行的反清、反袁和两者结合的反帝斗争,在主观上都并不是为了一个党派的政权和自己的权利,而是为了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和富强,为了实现人民真正的民主,他是一个无私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被中国人铭记心中。

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宋先生于1912年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为实际领导人,并在1913年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这时他才31岁。先生先进的政治主张和优秀的宣传鼓动能力,都离不开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正是先生孜孜不倦学习的结果,先生在桃源漳江书院学习,同学形容先生就如同“牛儿见了芭毛草”,在书院学习期间,他熟读了《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认真研读子顺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著述,以及严复翻译的《原富》《法意》《天演论》等书。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更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和研究有关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的政治制度,包括议会、政党等方面的书籍,他在一年的时间里翻译了《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俄国制度要览》、《美国制度要览的概要》、《奥地利匈牙制度要览》、《奥甸国财政制度》等政治著作11种,近60万字,甚至因为学习得了神经衰弱症而住院。先生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很值得我们青年人钦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三、勇于探索的精神

“长江革命”思想是宋教仁先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的突出体现,先生在漳江书院读书时,就深受瞿方梅院长、黄彝寿老师的影响,饱读诗书,就提出了“中国苦满政久矣,有英雄起,雄锯武昌,东扼长江,下江宁,北击武圣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得志于天下。”在这里,宋先生就提出了以长江中游的武昌为中心的“长江革命”的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胜利,使清政府灭亡,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12年,宋先生改组国民党后,国民党取得国会选举的胜利,正是先生的政治主张顺民心、得民意的体现,也是先生勇于探索的成果。

(作者罗建军系常德宋教仁研究会会员)



(编辑:雷春桃)

(审核:曾景昌)

(签发:饶金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