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理论研讨>详细内容

用辩证思维全面正确把握此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总体战

发布时间:2020-02-24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新春初始,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发源,席卷全国,给居民健康和社会运行带来重大影响。疫情发生以后,各个地区都在尽最大努力,来阻止疫情扩散、降低疫情影响。从近一个月的抗疫实况来看,笔者认为,这次疫情大考,既是偶然、更是必然,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应用辩证思维,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把握。

一、客观看待“好”与“坏”。疫情绝对是一件坏事。一是疫情给民众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由于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近一个月以来,全国确诊病例人数从100多人上升为7万多人,医护人员应接不暇、医疗资源持续吃紧,直至目前,疫情仍未出现拐点。二是疫情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抗击疫情,武汉封城,假期延长,全国企业、工厂延迟复工,铁路、航空等运输部门,餐饮、酒店、零售等第三产业经济持续下滑,财政紧急调拨一批专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疫情已经给国家造成了上万亿直接经济损失。三是疫情给群众心理造成了较大负担。为有效控制疫情,群众被限制出行,每天困囿在方寸之地,加之前期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复工、复学时间一再推迟,恐慌、焦虑、不安等情绪始终存在。特别是被感染的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较常人更大。

但用辩证的思维来看,这场疫情也不全然是坏事,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它在其他方面一定会转化为好事。其一这是一次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契机。面对问题,不逃避、不畏惧,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态度,也是其勇于自我剖析、自我革新的优良特性所在。这次疫情暴露出了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有漏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不充分、少数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存在短板等问题。这些问题,引来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但更多的是引起了反思和行动。这次疫情中的经验和教训,正在成为改革和完善公共管理各项体制机制的重要契机。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月5日和2月14日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及时研究存在的问题,要求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加以补救,并放眼长远,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其二,这是一场发展方式上的“更新换代”。这一次危机,带来的不仅是打击,更蕴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商业革命难得的机遇。2003年“非典”疫情,“淘宝”横空出世,阿里巴巴一跃成为电商帝国。在这次的疫情中,同样有一些产业,如,线上超市、网络游戏、视频直播、网络教学、医疗制药、养生保健等一些新的产业业态、商业模式悄然兴起,发展后劲巨大,极有可能带来一场新的“商业革命”。其三,这也是一场革除传统陋习、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这次疫情,让更多普通民众增强了危机意识。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健康”会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健康工作、健康生活,摒弃世俗陋习和不良爱好,转向更多地思考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从而引领整个社会风气持续好转,真正实现从物质满足到精神追求的进步。

二、精准把握“轻”与“重”轻,就是要在思想上减轻对疫情的恐惧感,在战略上轻视它。一件事、一个人,抑或一个国家,其发展历程必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华民族五千年,从不缺乏天灾人祸的磨砺,战争、瘟疫、自然灾害贯穿历史。仅近代以来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八年抗日战争以及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面临一次生死考验。然而,过去的历史一再证明,只要坚定信念、众志成城,挫折和苦难,往往只会成为前进的磨刀石和助推器。每一场灾难,都是一次全新的洗礼;每一次灾难过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都大为增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特别是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还是经济、科技、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保障能力,都已处于历史的顶峰,我们必然更有信心、更有实力、更有能力战胜这场疫情。

重,就是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在战术上重视它。战术上重视,就是要从方方面面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全方位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从疫情发生、传播、蔓延各环节各阶段的全过程抓好诊治、管控和保障,从细枝末节去抓紧抓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不大意、不放松。一个多月以来,为阻止疫情蔓延和确保“六稳”,中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连续召开高层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导,成立了由李克强总理担任组长的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紧急调度防控工作:武汉迅速封城,中央指导组进驻,各地紧急启动一级响应;“火神山”“雷神山”2所医院和多所方舱医院火速建成,3万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湖北......无论是组织领导、工作调度、后勤保障、舆论引导、纪律监督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全面、快速、精准”的中国速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收获了国内外纷纷点赞。接下来,要持续保持良好态势,进一步从细处着手、从小处落脚,回应和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各项事项,真正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赢、打好。

三、紧紧抓住“点”与“面”点,就是要紧紧把握疫情防控的关键点,即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全国上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方向所在。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切实做到思想一致、步调一致;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切实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迅速响应中央号召,将疫情当成命令,将防控当成责任,取消休假,奔赴一线,开展医疗救治、摸排检查、联防保障等工作,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在“一线战疫”中践行初心使命,以血肉之躯,在抗击疫情中筑起了一道道坚实防线,切断了疫情再次大量、快速传播的隐藏危险。

面,就是要全面动员,全面掌控疫情覆盖面,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打好人民战争。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积极参与是疫情防控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作用,疫情防控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政府工作,无论是确诊患者、居家隔离的疑似病例、出行受限的普通人、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群众,在疫情面前,都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并展现出了守望相助的人道主义情怀。这其中,有骑了40公里三轮车,只为给外地援鄂医疗队免费送24筐蔬菜的普通菜农;有从土耳其背回几箱口罩送给南京民警,却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年轻人;有把厂家用来“抵工资”的1.8万个口罩免费捐出,不愿发“国难财”的澧县小伙......。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事,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不是难事;任何困难,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都能克服。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国家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境,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挫折中奋起、于困难中发展,最关键的,就在于亿万群众的支持,“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同样,疫情当前,只要广大人民群众与党中央、与各级党委政府保持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定然能早日赢得这场保卫战的胜利。

四、正确处理“急”与“缓”毛泽东同志曾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讲到,“要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疫情防控就是中心,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阻击战”,但同时,对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持久战”,也应该关注重视、统筹兼顾。

一方面,只有全面控制疫情,才能保障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控制疫情是抓好其他工作的前提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疫情直接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到企业复工、影响到经贸发展、影响到国计民生各项工作,如果不下大力加以控制,各项工作都无法走向正常轨道,因此,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要、最迫切的头等大事抓落实。

同时,从另一方面来看,疫情是一场突发事件,对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形势有一定冲击,但影响并不太大。疫情只是暂时的,发展才是长久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突发状况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原有的运行趋势。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居民消费等指标甚至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因此,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社会生产工作也必须持而不懈地抓牢、抓好,做到“两手都抓、两手过硬”。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协调,提前规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要引导企业有序、安全复工,相关部门要针对疫情给各个行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力将疫情对企业的冲击降到最低。要抓住春耕有利时机,大力搞好农业生产,推动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云峰常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陈飞君,常德市社科联干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