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视野下的王新法精神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结晶而成的革命文化的重要地位,在文化自信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成为解读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文化之维。
王新法精神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文化孕育的产物,是以革命文化指导实践的产物。
一、革命文化熏陶和造就了王新法
王新法舍弃了繁华大都市富裕生活、放弃了退休后闲适而安逸的生活、抛开了与家人子女共享天伦的幸福生活,退休后选择来到石门县薛家村,捐出数十万积蓄而甘于平淡的山村生活、甘于艰苦的脱贫攻坚战斗。让其做出如此人生选择的文化基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对人民大众的作用,毛泽东早在1940年时就有了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在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主题演讲时就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1]]毛泽东的这一观点,既是对马克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
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响应中国共产党人的号召积极投身于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和平年代,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惜远赴边疆、风沙大漠;就是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化所感召,并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
王新法正是革命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军营的革命文化氛围、党和军队对战士的革命文化教育,使王新法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坚定了对共产党的信仰。正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的理想信念,让王新法牢记共产党人、革命军人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牢记总书记“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号召,毅然舍弃安逸的退休生活而献身于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事业。
二、湘鄂边革命文化土壤培育了王新法
因为革命文化的熏陶,奉献成了王新法人生的必然选择,但在何地以何种方式奉献自己的热血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王新法选择为自己的信仰而奉献是必然的,但选择在石门县薛家村和村民一道攻坚克难,则是一种偶然。但站在薛家村的角度来说,受革命文化熏陶、怀着理想信念而来的共产党人来此和村民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则是一种必然,而谁的到来则是一种偶然;因为薛家村展示于世人的并不只是贫穷,还有早已经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革命文化。
以革命文化为基点的交互的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王新法与薛家村必然共同演绎一场脱贫攻坚的壮歌。王新法来到薛家村是偶然的,但薛家村留住王新法则是必然的,因为68位红军战士在八十多年前用不屈的生命染红了薛家村的土地,也将革命文化的基因融入了薛家村的山河之中。王新法即使是偶然来到薛家村,但共同的革命文化基因的作用决定了王新法必然要在这里续写革命文化的传奇。
因此可以说,没有那68位红军战士用生命谱写的革命文化,就不会有薛家村的山河园,也就不会有王新法在薛家村的人生壮怀。而王新法也再一次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革命文化土壤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证实了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的科学价值,再一次证明了革命文化精神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王新法精神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无论是在什么岗位,都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三、革命文化的践行特征成就了王新法
王新法能够成就自己,还在于他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在王新法的带领下,薛家村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总书记提出的“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的主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革命文化的践行特征。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晶,革命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实干。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在七大闭幕式上呼吁全党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求全党“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正是广大中国共产党人以“愚公移山”式的苦干挖掉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今天的中国,既处于“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最好发展时期;又处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王新法无疑就是那“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的“每一个人”,薛家村的条件是艰苦的,薛家村脱贫攻坚的任务是繁重的,但困难与挑战面前,王新法和他的战友们没有退缩,他们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高高祭起革命文化的实干精神,用一项又一项实践成绩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弘扬愚公精神,向总书记“实干兴邦”的时代要求看齐。
从被革命文化熏陶而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到被薛家村的革命文化所感召,再到在实践中践行和升化革命文化,王新法在实践中升化了人生,也用实干和奉献诠释了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如何将革命文化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武器提供了实践经验借鉴。
[[1]]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本文作者黄向阳为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