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法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王新法,一名从河北石家庄远赴湖南石门贫困山村义务扶贫的退伍军人,一名退休后实现了更大作为的老公安、老党员,当他不幸殉职的消息传出,从三湘四水到燕赵大地的干部群众,都被他的义举深深震撼。人们用了各种词汇来赞誉他的高尚品格、大美灵魂,开展各种向王新法同志学习活动。这促使我们思考和追问:是什么让他超越物质和功利的诱惑,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让他经受住挫折和困苦的考验,演绎着不朽的人生?从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有什么样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 修身、齐家、报国:王新法同志的思想闪烁出传统美德的光辉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品格,为国家兴旺、人民幸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王新法同志在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下,扎牢了一生崇德向善的思想根基,散发出修身、齐家、报国的传统美德光辉。
1.以勤俭修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事,孔子更是把“俭”与“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君子的“修身”之道。勤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应当坚持,在物质丰腴的年代同样要继承发扬,因为“俭”是一种精神境界,不关乎物质,关乎的是修身立德。王新法同志一生艰苦朴素。穿,一身旧迷彩从春穿到冬,这身“标配”不是他女婿在部队穿过的,就是女婿的战友们淘汰下来的;吃,他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了节省时间干活,经常带上一壶水、两个馒头就出工;住,在薛家村他住的是墙面漏风的木板房,战友见后,连叹“心疼”;用,下葬后妻子和女儿想清理他的遗物带回家作纪念,最后能带走的东西都不够装满一个行李箱。他的节俭,同样体现在为民办事上,村里大大小小的建设,他自己带头上,号召党员干部跟着上,村民们受到感召,自愿出工出力,一座预算18万元的桥,仅用12天3.3万元就建成了。他对自己“抠门”得近乎苛刻,对薛家村的村民却非常“大气”。义务扶贫薛家村三年多时间,他和他的军人团队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其中他个人出资就达100多万元,这几乎是他的全部积蓄。王新法同志对自己和家人的“俭”,对村民的“慷慨”,体现了他崇尚勤俭的美好品格。
2.以仁爱齐家。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主张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仁爱思想经历数千年的岁月积淀,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激发着人们追求重义轻利、利国利家的君子梦想。王新法同志推小爱为大爱、由小家而大家,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这种由爱亲推至爱众的仁爱思想,为家人树立起道德标杆,也对社会风气净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7月,他蒙冤入狱一年半并被双开,在这样巨大的打击面前,他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以仁爱回报社会:1992年,冒险解救被困儿童;2001年起,连续11年资助一名贫困孩子完成从中学到博士的学业;2002年起,收养一名孤儿,抚养至成家立业……退休后,他将家搬至千里外的湖南石门薛家村,带着村民们修路架桥,义务扶贫。他把薛家村的村民当亲人,将对家人的柔情浓缩为一次次视频通话,融进每一次夜半品读家信。他一心向善、大爱无边,奠定了家风的主基调,也为我们淳民风、清社风、正党风树立了典范。
3.以公心报国。我国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民族、国家,强调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应当融入集体之中,个人利益应当让位于民族、国家的利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将这种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贯穿其中。王新法同志光辉的一生,是为维护社会安定舍生忘死的一生,是为扶贫帮困无私奉献的一生。在担任警察时,他曾在十个月内参与破获刑事案件49起、抓获罪犯42名,驱车往返9000余公里,加班900余小时;为了“反扒”,他牺牲一个又一个周末,被打断过鼻梁骨,被掰断过手指,同事都敬佩他身上有一股“拧”劲。退休后投身义务扶贫,全然不顾自己已年过花甲,总是身先士卒。不到四年的时间,他为扶贫拿出了自己100多万元积蓄。王新法用这种出以公心、公而忘私的“傻劲”、“拧劲”,实践了 “戎装戍边,卫国保家;解甲归田,富民强帮,精忠报国,做共和国忠臣”的誓言。
二、 创新、奋斗、奉献:王新法同志诠释了时代精神的真谛
这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更是一个圆梦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新征程,赋予全体中国人奋发有为的新动力。在这个筑梦、追梦、圆梦的征程中,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机遇,更有圆梦的责任。梦想的实现需要精神的支撑,王新法同志的努力,诠释了创新、奋斗、奉献这些时代精神的真谛。
1.王新法同志诠释了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处于总揽全局的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都将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的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王新法同志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自发投身脱贫攻坚,为此,他先后到云南、贵州、甘肃等地考察贫困村,寻找新的战场,最终选定了湖南石门的薛家村,一个深处武陵山余脉的省级贫困村。他不仅讲实干,更讲巧干。他发动身边的现役和退伍军人,组成了“与民共富军人团队”,一同开展义务扶贫。他扶贫先扶志,修建爱国教育基地,每月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带领留守儿童开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改变村民的“精气神”。他发展绿色产业,探索茶叶生态种植方法,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推出功能茶系列,多方对接打开国内外市场,使茶叶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他在薛家村,真正实践了“精准”的深刻内涵,也为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创造了经验。
2.王新法同志诠释了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同样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少边穷地区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物质资本积累不足,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艰巨。薛家村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山好水好人好,就是条件不好”,王新法初来时,村民的人均收入刚到2000元。他明知困难大,却没有退缩,没有逃避,毅然选择了留下,拿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干百姓的事,村民们信任他、支持他。三年多的时间,他带领村民们修建山路15公里,架桥6座,建好了安全饮水水源,村民的收入也增至6000元,不仅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还跻身全省文明村镇行列。王新法身上这种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激发了村民战胜贫穷的勇气和斗志,成就了薛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3.王新法同志诠释了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精准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幸福工程,需要干部发扬求真务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真情实感、真抓实干赢得群众的信任。在这一点上,王新法做出了示范。他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据此制定了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他到薛家村五个年头,3个春节都是在村里度过,别人家人团聚,他还牵挂着要给贫困群众送去慰问品,还惦记着要陪孤寡老人过一个热闹的春节,还想着要和返乡的年轻人谈谈村里发展的规划。朋友送他的越野车,成了村民的公用车,谁家有事要用,他都会去帮。他住的屋旁路弯坡陡,为了方便村民夜路出行,他在屋前挂起了长明灯。修路架桥难免占地拆房,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工程建到哪里,他就把指挥部搬到哪里。在他身上,这样不计回报真情付出的事情数不胜数。这在别人看来难以置信的行为,在他却是日常。
三、 对党忠诚,务实为民:王新法同志是共产党人崇高信仰的典范
“因为我们是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因为我们是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军人!”,给了我们一把走进王新法内心世界的钥匙。他种种让人“费解”的选择和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他始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他用毕生的实践,树起了共产党人崇高信仰的典范。
1.王新法同志是理想信念的践行者。远大的理想是行动的方向和动力,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王新法同志16岁入伍,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8岁转业成为一名公安民警,他把对党的忠诚融进了血液。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自己最伟大的追求。这种追求内化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工作的勤勉敬业,对群众的无私奉献,对自身的节俭朴素;这种追求成为他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扶助贫困弱小的坚实动力,成为他舍弃小我、播撒大爱的坚实动力。他曾这样在书信中告诉妻子:“如果我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他曾这样向战友讲述他的两个梦:一是要展示现代军人的精神,那就是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再就是,用这种精神探索出一条共同致富的扶贫之路,为党凝聚战斗力,为政府锦上添花。
2.王新法同志是宗旨意识的践行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王新法同志的身上,有着党员的责任担当,有着深沉的爱民情怀,这种担当和情怀,使他在做任何价值判断时,始终把人民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他在行动中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他不是扶贫干部,却始终奋战在异乡扶贫一线。在薛家村,人们“说不出他一点不好来”,因为他不仅关心着村里的大事,还关心村民们的家事、小事。女儿买给他的治疗颈椎病的枕头、血压计,他转手送给了需要的村民。上级发的先进奖金,他自己贴钱奖给村里的党员。大年三十,他还在挨家挨户地为困难群众送节能灯。他用行动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共产党员只要心和百姓一处想,汗和百姓一起流,就能一呼百应。
3.王新法同志是踏实作风的践行者。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着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党员干部重实干,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干群关系也就会融洽。初到薛家村时,大家都叫他“王老板”,但他衣着朴素没有架子,还千方百计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村民才日渐与他亲近。为了带动老百姓自力更生修路修桥,他领头签下“生死状”:“如果出现不测,由我自己承担,绝不给他人添责。”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为村级集体建设让地、出力的多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多了。他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党风民风,还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为党员干部树立了良好形象。
四、把学习王新法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王新法精神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我们要把学习王新法精神与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相结合,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与强化文化引领相结合,把学习弘扬王新法精神引向深入,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聚强大正能量。
1.把学习王新法精神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王新法同志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知难而进、勇于创新的优秀品格,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学习王新法精神,贵在实践,重在行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的号角。我们要以王新法同志为榜样,将王新法精神付诸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建设“五个强省”的实践中,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向基本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2.把学习王新法精神转化为砥砺品格的坚强决心。王新法同志用一生的奋斗和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诠释了一名军人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诠释了一名扶贫人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厚谊。学习王新法精神,就是要以他为榜样,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在工作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他为榜样,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奉献自己,服务他人。以他为榜样,锤炼对党忠诚的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把学习王新法精神转化为塑造风尚的高度自觉。王新法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生动载体。对王新法及其事迹的广泛宣传,对王新法精神的总结提炼,以王新法为原型的艺术创作,能够让王新法同志鲜活而立体地走进不同社会群体,使人们从中找到情感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在思想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接受王新法及其精神。学习王新法精神,既是一次重塑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一个凝聚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过程。每一个人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进而产生自觉践行王新法精神的动力,就能在全社会弘扬正气、激发善行。
(本文作者宁毅刚为常德市市委讲师团主任)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