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民俗
春节时期,常德有在腊日除尘之俗,腊月初八、十八、廿八,家家户户要打扫扬尘,清除污秽,可算是传统的卫生日 廿四日相传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旧俗在廿三日夜里要备些果品祭祀灶王,求他在上天奏事时隐恶扬善。 “大年”三十 ,合家团圆,旧俗先接祖先,后吃团年饭。 常德有守岁之俗,合家围炉团坐,送别旧岁,迎接新年 正月十五 ,是上元佳节。
常德市及其周边地区有个风俗习惯,“男做进,女做满。”小孩生下来十天会做一次酒,叫“十朝”,意为庆祝降生,希望能健康快乐成长。
丧葬习俗上,常德人,特别是农村山区,山里人,受传统宗教思想的影响,把死看得比生更为重要。他们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在生日子过得马虎一点不要紧,死后必须认真对待。人死了,灵魂依然存在,死不过是一道坎,不过,这道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通过的。罪孽深重的到了阴间后,要受到百般惩罚,上刀山,下火海,进滚油锅,然后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相反,好人到阴间后能受到优厚的待遇,甚至能很快转世投胎。山里人最讲孝义,谁都希望自家的亡人都有一个好去处。但是,谁都清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一生免不了做错事。于是,先人死后,后人总是诚心诚意,尽心超度亡灵,以此减轻死者罪孽,让人到“那边”去了以后能够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待遇。这样,土家人特有的丧葬习俗便产生了。
做道师
又叫做道场,解放前,境内盛行,在文化革命中,破“四旧”时一度被取缔,后又悄然兴起,如今已成为丧葬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道场一般三到五人,“掌坛”为师傅,亦称法师,头戴法帽,身穿长袍法衣,黑色,给人肃穆神圣之感,孝子贤孙一律头戴白布或是戴白帽,或用罗布手巾扎于手臂,旧时还要披麻戴孝。道祭一般一至三天,多则七天半月不等。五天以上叫大斋,扬幡,挂榜,扬灯烟火。做斋规模较大时,一般在屋前醒目处用长约10米的楠竹一至三根,挂上经幡,高高竖立,谓之“扬幡”以示隆重。
道师做法,比较复杂,唱腔曲调,乐器鼓点都有规范。尤其道师诵经,厚厚几本经书,一字不漏,照本宣科,手敲木鱼,超度亡灵,给人神秘之感。一般程序为:一请二讲三治。如请水,请火,请神等。丧礼作法,庄重严肃。道具中的令牌,令箭,一般人是不能随便摸的,否则犯了丧规,要受到惩罚。道师做法,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为一朝,约一个小时左右,孝子在丧堂轮流陪道师,长跪尽孝。道场最高潮的部分是
“破盆”和“破狱”。如果死者是男性则需“破狱”,女性则“破盆”。两项做法规模大,手续繁多,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死者解围,让他(她)平安去九泉。当然破盆与破狱做法各不相同。破狱,首先要在屋外空坪处设一道场,成方形,约40平米不等,每隔几米建一道衙门作为关口,死者到阎王处报到必须到衙门受审登记,否则难以放行。道场上分东,西,南,北,中几个方位分别点上天灯。做法时,道师在前,手持灯笼幡,口中念念有词,满场游走,工作人员及孝男孝女依次跟在后面,形成一支队伍。每到一道关口法师念经告法,请求让亡灵通过,全部关口走完,亡者的难也就解完了,各关口签字画押,手续办妥,亡者便可安心的过“奈何桥”了。破盆,道场布局与破狱差不多,不同的是在道场上用一大木盆装上水,称之为洋水,还要搭上一座木桥。道场上亦分东,南,西,北,中几个方位,道长领先,孝男孝女随后,过难关,闯鬼门,诚心诚意在关口为亡者解难求情,让亡者顺利通过。
打丧鼓(大鼓)
是丧葬习俗中的一种常见的守老形式。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丧鼓队,他们都是民间艺人。丧鼓有固定的唱腔和鼓点。其程序一般分为起歌头,开场,请神,打书,送歌头等。有哀悼亡灵,历史故事,劝人节哀等细节,中间,歌师们故意穿插其他,谓之日“扯野葛藤”,有的根据亡者家庭经济情况,讹利市。天亮时,打丧鼓进入高潮,歌师唱腔高亢激越,堂屋门大开,点香烧纸钱,让亡者平安上路。打丧鼓要求歌师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随口应答的应变能力,时下,农村中只有极个别老人会此道,年轻人几乎没有愿意接班的,而做道师相反易学些。也因为做道师规模宏大,适合人们讲排场的心理,因此打丧鼓这种丧葬形式已经逐渐成为历史。
出柩下葬
经过几天的祭奠超度,就要出柩了。早上,帮忙的人在阴阳先生选好的墓地上打好井。吃过饭后,等到吉时到才能出柩。如果遇到日干“犯重”,就必须等到午夜偷偷出柩或将灵柩“浅存”,否则,冲犯太岁或逢“三杀五黄”,那就要大祸临头了。因此,山里人丧葬规矩非常讲究。就要出柩了,亲友先行告别礼,称为“奠酒”。马上就要闭殓了,孝男孝女与亡者做最后的生死告别,都要忍不住恸哭一场。随着一声
“闭殓”,柩夫们一拥而上,众人手托棺材,出大门时,不得触及门框、门槛和地面,棺柩必须放在道场中。屋内执事客迅速扫清堂屋地面杂物,紧关大门,将一切牛鬼蛇神挡于门外。屋外,柩夫们忙忙碌碌,用事先准备好的草索或竹篾将灵柩捆好上杠,棺材上放一片青瓦,瓦上放满灶灰,枢夫们各就各位。阴阳先生手端净水一碗,口中念完咒语,将碗击破,高呼“起”字,柩夫即托杠上肩,鞭炮鼓乐齐鸣,一人在前丢纸钱。孝子怀抱灵牌,手执引路幡儿,在前磕头开道,灵柩紧跟,柩夫奔跑呼喊,柩行如风,路遇险要处,孝男孝女一齐磕头,鞭炮声声,顺利通过。如果灵柩从哪家屋旁经过,屋主必须点燃火把,让亡者借火点烟,否则是不吉利的•这样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经过一番热闹的折腾,直达埋葬地点,准备将亡者入土为安。
阴阳先生用八卦米写“富贵双全”或“福”字于井底四角或正中,然后在四角烧纸念咒,有的放上五谷茶叶,称为“热井”,口中大念赞词,手中大把撒米:“一把米撒向东,代代儿孙在朝中;二把米撒向西,代代儿孙穿朝衣……”随着良好的祝词,撒出的白米就非同一般了,据说吃了这种米能医治百病,让人富贵。于是,孝子孝孙们,亲朋好友们都争先恐后,跪于井旁,手扯衣兜接米。阴阳送赞时,孝子要与之对答“谢蒙金言”,最后一手将阴阳先生扯出井外,鸣炮奏乐,柩夫抬柩下井,按阴阳方位拨正棺柩,孝子跪埋,谓之“下笥”,孝男孝女又是一阵恸哭,响彻山岗。灵柩掩埋,四周用石头堆砌,坟成鼻梁型,尾接青山,前砌墓门,门上石块为单数。。新坟落成,点燃草索,鞭炮齐鸣。
亡者入土第三十五天,家人为其祭奠,烧灵屋,称之为“迎五七”。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