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理论研讨>详细内容

九溪文化现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6-27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下的新课题

         ——湖南省桃源县“九溪文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佘丹清

 

 湖南省桃源县“九溪文化现象”作为被从中央到地方多家媒体报道,多家机构推介,多层次褒扬的文化现象,该让我们探究。笔者也曾作为地方文化研究与推介的所谓学者前往九溪乡,目睹了正在热火朝天发展的九溪文化,引发了我的深深思考。我在不断思考着:九溪文化到底该推介什么?它的文化修养在哪里?它的艺术魅力是什么?它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究竟是什么?由于有种种疑问,且我们并不能清晰回答,因此,我把讨论九溪文化称为新课题。为了表达的准确与方便,我想先谈两个词:一是文化,二是农村文化。

一    文化与农村文化

1.文化及其作用

在文化研究与考察中,我们无论如何无法回避文化一词。只有真正了解了文化的含义,我们才有可能判断对象是否属于文化,是否包含有文化因素,是否会产生对社会释放能量的功能。

从中国到世界,关于文化的含义似乎没有定论。很多学者在一起常常争论嘴燥耳酣,而后各执一词。我认为,不在于学者为了建树自己的理论而固执己见,而是文化内涵的包容的确无法穷尽。在众多的论述中,我倾向于下面两种解释。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

2009年版的《辞海》这样概述文化定义: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史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上述释义,只能说基本概括了我们认同的文化因素,但时代变化,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变迁,文化的内涵自然受到挑战。但,我们坚信,在日常生活中,在大众之间,接触最多的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文学艺术等,这就为我们认识目前存在的文化,打开了普适性的认知之门。

至此,我们必须谈及文化的作用。顾伯平在2005年3月2日的《光明日报》撰文《文化的作用》中谈到:

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顾平伯站在高处论作用,强调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作用的重要性。同样,也是顺应和阐释了国家和民族的要求,和党的文化建设方针是同向的。因此,我们开掘出来的种种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文化的内核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建树。

2.农村文化及其功能

农村文化就是指某一地域范围内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农村文化常常被人们挂在嘴上,而根本问题人们却讲不清。为此,许多学者和政要试图阐释,而引起五花八门的定义。以上,是笔者在众多的阐释中选取的狭义的定义。从广义说,就指与农村相关的文化。本质上说,中国9亿多农民,农民文化是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文化就是农民文化。而国家与社会要求,农民文化需求要有大文化观念,否则就会陷入狭隘的泥淖,文化缺乏辐射力。

农村文化的功能主要是弘扬主旋律,坚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这一功能决定了农村文化的特性。

二     聚精神、续传统、传递正能量是对农村文化的规约

一种文化一旦产生,并发生传递,其必然会产生影响,根本的影响是对人的精神制约。文化从它诞生起,就有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分。在主体国家,在民族交融的社会体制下,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必然产生抗争。

湖南省桃源县九溪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过去从交通、信息、人脉上,它并没有优势。而正是相对的封闭,当地农村人们寻找劳动后的休闲方式,以便把自己桎梏在昏昏而睡的床上,以及消磨时光、伤害心灵的赌博、迷信等中。因此,其文化的起源带有自发性和粗放型。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激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文化,以作为精神的给养。同样也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信息的飞速传播,让九溪民众找到了机遇——发掘农村文化。

惯常来讲,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的话题有了新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期盼。九溪的民众,就围绕新说话,扬弃传统,树立新风,创建多姿多彩的文化说话方式,把文化从粗放转向精细,从粗鄙转向高尚。

九溪文化追求聚精神,传递正能量,给我们以启迪。聚集社会主义精神追求,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溪因地制宜抓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民文化宫、板龙源大舞台的建立,为开展文化活动的创造了基本条件,抓住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

在醒目的地方安置国家的文化要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

九溪有民间文艺团体28支, 1000多人半农半艺从业,年演出数千场,他们把好人好事搬上台,自演自说 ,挖掘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生活。实际上他们是在与当地农村的不良习俗、不良行为、邪恶教义进行比拼。我们知道,当今农村丧事做道场,迷信之风处处都有;喜事讲排场;打牌赌博盛行;留守老人与儿童生活贫乏;宗教侵蚀老年人的生活……。而他们的演出以一场观众200人计算,如果演出2000场,将有40万人次的百姓当观众,受教益。如果按每场2小时计算,则观看演出的总时间达4000小时,就是一年的167天。从教育绩效来看,的确会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从演出的节目观看和脚本的审核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九溪文化张扬正能量的东西,宣扬向上与为善的品质。而且,当地政府不是把仅它作为宣扬工作成绩的依据,而是把它作为引领当地精神文化向度的事业。如此,“九溪文化现象”就融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因素。

 “九溪文化现象”也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还得有传承,就是要续传统。当然,九溪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是:它连接了“非遗”所属的板龙灯、虾灯舞。一方面激发当地人的自豪感,另一方向也增强其他地区的人们的新鲜感。这种健康的,带有团结性质的传统艺术形式,值得推崇和光大。还有小品、歌舞、汉剧、丝弦、快板、三句半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地方戏曲的魅力与丰富多彩。正是这种传承,让九溪文化具有的高的品质和大众的口味。

文化的载体常常是艺术形式,艺术的魅力在于其精神的高度和艺术的精度。九溪文化的发展还得努力。

三    接地气、演人生、描绘新农村是对农村文化的要求

接地气、演人生、描绘新农村是对农村文化的要求。在我看来,“九溪文化现象”的实质也就顺应这种要求。

它的出现与繁荣,在于九溪文化:演农民,农民演;颂农民,农民颂;看农民,农民看;思农民,农民思。这些紧紧依靠农村与农民的文化,已经深入到农村社会的最底层,农民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精神追求,无不与青山绿水、泥土大地密切相关。节目中浸润的农民的质朴,农民富强和谐的思想。接地气的方式,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农民的需要。在九溪,演员的素朴,剧目包涵的农村鸡鸭鹅鱼、稻谷棉花、邻里冲突、夫妻斗气等等,真正来自于山野田间边的生活。当然,我们不能把活动等同于文化,只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才会有接地气后的提升。

文化传承与颂扬,需要演人生。广袤的农村大地,九亿农民,他们的生活与精神追求,需要以展演其人生的方式打动和描绘他们。城市的现代,让农民常常感受到距离与困惑。对城市的焦虑,对城市的融入的困难,对城市变幻莫测的生活与艺术样式,农民感到应该有自己的世界和艺术样式。因此,农民大舞台演农民大世界,提升农民品位,借鉴城市艺术与思想,演农民人生,是“九溪文化现象”所拥有的。

农村日益变幻。美丽的农舍、青山绿水、整齐的田园、现代农村的生活记录着农村的变迁,承载着农民的精神。描绘新农村自然成为了农民文化推陈出新中的重要责任。九溪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做到了。

 

“九溪文化现象”只是中国大地众多乡村文化现象的一种,只是它以自己的形式演绎当地农村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引领农村文化发展的路径,看作在渺小中见大的方式。

 

 

(编辑:雷春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