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的路径探讨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面向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等领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力量源泉。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势头强劲,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目标和新方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挖掘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劳动者,对于完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职业教育
一、高职院校德育现状调查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调研主要围绕高职院校德育实施情况展开,主要目的为高职院校德育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佐证材料。调研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为对象,抽调师生填写调查问卷以及简要访谈。最终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
考虑调查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选择随机取样的方式,从6所学校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5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91份。
问卷调查内容围绕高职院校德育实施情况展开,包括组织力度、德育内容、开展方式、目标成效等几个方面,采取分值等级选项,如“差”、“一般”、“较好”、“好”四个等级对应1-4分,未填写数据记“0”分,最后将收集的所有数据按百分比统计后进行分析。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高职院校德育的组织力度情况统计表(单位:%)
满意程度 | 0未填 | 1差 | 2一般 | 3较好 | 4好 | M |
平均值 | 2.5 | 17.6 | 48.7 | 24.3 | 6.9 | 2.14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2.7 | 16.7 | 49.7 | 24.2 | 6.8 | 2.15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1.8 | 17.8 | 47.4 | 25.9 | 7.2 | 2.18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 2.9 | 18.7 | 50.8 | 21.6 | 6.2 | 2.07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 2.6 | 17.6 | 48.8 | 24.4 | 6.5 | 2.16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2.3 | 15.8 | 48.5 | 25.7 | 7.6 | 2.22 |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2.6 | 18.3 | 47.9 | 24.3 | 6.8 | 2.15 |
1.组织力度不强。表1结果显示,根据以上6所高职院校的数据反馈,学生对于德育的组织力度的满意程度为2.14,介于2和3之间,为“一般”等级,并且在“一般”等级中,几所学校的平均人数到达了总人数的48.7%;倾向于“较好”等级的人数到达了24.3%,相当于“一般”等级人数的一半;选择“差”和“好”等级的人数最少,分别为总人数的17.6%和6.9%,并且可以明显的看出选择“差”等级的人数远远多于选择“好”等级的人数。从“一般”等级的数据对比来看,地方高校德育的组织力度相比省会高校而言更弱。可以看出,文化氛围较好的学校反而德育教育的组织力度不强。
如此说来,高职院校德育的组织力度较弱,主要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德育的关注度不够,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的实施。第一,地方教育部门没有出台硬性的德育实施规定,没有严格的考评标准,导致高职院校“重技轻德”的现象严重。高职院校在没有具体规章约束之下,势必对教师德育教学的标准降低,直接导致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轻视道德培育。第二,家庭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很少关注学生情感表现和道德培养,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也成为了阻碍德育实施的绊脚石。第三,高职院校学生招生类型复杂,道德修养参差不齐,学校没有完善的划分体系,德育工作的困难更大。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施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另外,德育教育的实施力度除开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研究发现,经济条件优越或者文化环境较好的地区,德育实施成效更好,反之则差。
表2高职院校德育的内容情况统计表(单位:%)
认同度 | 0未填 | 1差 | 2一般 | 3较好 | 4好 | M |
平均值 | 2.4 | 6.9 | 52.5 | 25.7 | 12.6 | 2.38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2.6 | 7.3 | 53.2 | 24.6 | 12.4 | 2.36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2.3 | 6.5 | 51.3 | 26.4 | 13.6 | 2.42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 2.3 | 6.2 | 50.9 | 27.2 | 13.3 | 2.44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 2.9 | 7.3 | 53.4 | 25.2 | 11.3 | 2.34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2.6 | 7.5 | 54.4 | 24.1 | 11.5 | 2.33 |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2.2 | 6.2 | 52.1 | 26.1 | 13.3 | 2.43 |
2.德育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表2结果显示,6所高职院校的反馈信息中,“一般”等级的人数平均值是“较好”等级的两倍,分别占总人数的52.5%和25.7%,并且M值为2.38,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高职院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认同度倾向于“一般”;另外,选择“好”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2.6%,选择“差”等级的人数则占6.9%。根据统计数据的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德育的体系尚不完善,各级地区德育有明显差异,有待进一步加强。
德育缺乏完整的培养体系和有效地执行措施。首先,德育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丰富,以及地方“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但是,事实上在高职院校德育中,很少将文化资源的引入课堂,导致德育教育内容空乏。然后,德育与生活相脱离。当前高职院校存在明显的问题,将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比如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抽象化的概念直接交给学生,使德育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无法从根本上领悟道德的真谛。最后,德育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期,明辨是非的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必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建立系统性和科学性德育体系,而不是简单的道德灌输。
表3高职院校德育的开展方式满意程度统计表(单位:%)
满意程度 | 0未填 | 1差 | 2一般 | 3较好 | 4好 | M |
平均值 | 2.6 | 20.1 | 53.5 | 17.4 | 6.5 | 2.04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2.5 | 17.7 | 51.1 | 21.8 | 6.8 | 2.14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2.4 | 20.7 | 52.2 | 17.6 | 7.0 | 2.08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 2.7 | 19.9 | 54.9 | 16.3 | 6.3 | 2.02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 3.1 | 23.7 | 55.2 | 13.5 | 4.3 | 1.94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2.5 | 18.4 | 52.7 | 18.5 | 7.7 | 2.09 |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2.4 | 20.3 | 54.3 | 16.4 | 6.7 | 2.03 |
3.德育开展方式陈旧、死板。从表3分析得出,虽然有未填选项,但是从平均值的M值来看,2.04介于2与3之间,并极大的接近2,说明学生对于高职院校德育开展方式的满意程度倾向于“一般”等级。其中有53.5%的人认为“一般”,有20.1%的人认为“差”,还有17.4%和6.5%的人选择“较好”和“好”,事实上,73.6%的人已经发现德育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应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陈旧、死板的方式。
主要问题在于德育体系的不完善,德育教师基本是没有受过系统培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教育方式上必然缺乏创新性和有效性。系统的德育教育内容决定了教育方式必须具备多元化,德育必须采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方式,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实地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德育内容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对于学校开展的德育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德育教育可有可无。德育主要通过讲授道德知识让学生形成道德自律和道德认知,另外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德育实践,例如“学雷锋”、志愿者等活动,缺乏整体连贯的德育规划和新颖有趣的培养形式。
表4高职院校德育的成效调查统计表(单位:%)
满意程度 | 0未填 | 1差 | 2一般 | 3较好 | 4好 | M |
平均值 | 2.3 | 21.1 | 57.3 | 16.8 | 2.6 | 1.96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2.6 | 22.2 | 60.7 | 12.2 | 2.4 | 1.89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2.0 | 21.3 | 52.6 | 20.5 | 3.5 | 2.03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 2.4 | 21.7 | 55.6 | 17.1 | 3.3 | 1.96 |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 2.0 | 22.6 | 62.2 | 11.3 | 1.8 | 1.89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1.9 | 19.6 | 49.4 | 26.5 | 2.7 | 2.08 |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2.3 | 19.3 | 63.3 | 12.7 | 2.3 | 1.95 |
4.实施德育的目标成效较差。根据表4数据显示,对高职院校德育成效的满意程度调查,57.3%的人倾向于“一般”等级,选择“差”等级的人占总人数的21.1%,剩下的16.8%、2.6%的人倾向于“较好”、“好”等级。平均值中M为1.96,事实证明大多数人认为高职院校德育的成效在“差”与“一般”之间,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高职院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心理,这个目标是靠组织力度、德育体系、开展方式等要素的配合循序渐进实现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均未达到预期值,因此德育成效不尽如人意。对于德育成效的观点倾向于“差”、“一般”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8.4%。由此可见,提高德育目标成效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情况
文化是教育的根源,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理念,是培育学生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的重要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各类教育领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既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又结合了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但是近年来的实施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入德育的过程缺乏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利用文化精髓渗透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人格理想的形成是高职院校德育的关键。其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内涵与学生的行为、价值观紧密联系,帮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德育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德育过程缺乏针对性、多元性、整体性,从教学设计到课程实施,对学生自身思想问题的应对之策缺乏整体的思路;德育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积累,而没有自我价值的思考和探索,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固有形象和思维观念,导致德育实施的最终成效不显著。
(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德育中的体现甚微。在知识经济时代,综合素质的高低成为了衡量技术人才的重要标准,因而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是总体来看,德育中传统文化内容过于零星碎散,鲜有成体系的传统文化德育课程,导致德育的连贯性不强;选择的传统文化内容或形式重复率高,缺乏新意和亮点,甚至出现高职院校德育内容照搬中小学校德育内容,无法体现德育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过度重视传统文化内容的显性价值而忽视隐性价值,著名教育学家杰克逊曾提出“隐性课程”命题,阐述了隐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更偏重于情意方面的非学术性因素。“照本宣科”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激化学生的抵触心理,最终适得其反。
(三)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方法陈旧,效果不明显。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死板、生硬,对于传统文化的讲授往往采用“灌输式”、“告诫式”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理论思想,德育成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德育课堂中,传统文化内容主要源自课本,学生的亲身体验不足,无法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联度不够,基本依靠讲述、劝勉、纠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课堂缺少互动性,因而传统文化内容只能引起学生一时兴趣,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对网络媒体技术的利用不够,目前德育课程中传统文化内容老旧。互联网是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形成导向性强,通过网络媒体技术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德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与高职院校德育培养学生的人格理想与职业道德的使命高度契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可以满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丰富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之魂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实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高职院校德育,打开了德育资源宝库的大门,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舍身而取义也”、“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为德育工作输送源源不断的素材,丰富了高职院校德育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职业教育德育体系更加完善。
(二)促进高职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培育民族自豪感。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特质,是民族繁荣的根基,也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源泉。在当前多元文化汇流的国际社会,面对西方国家的思想侵袭,只有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才能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职院校德育,促进高职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培养高职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升职业技能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落实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道德认识的提炼与升华。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对于促进高职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和职业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施路径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的路径,事关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针对目前现状,必须要开阔创新高职院校德育环境,探索新方向、新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全过程,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思想,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技术人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的课堂教学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本和实践活动,推动德育课程改革,探讨以优秀文化精髓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标准,形成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拓展教材内容,组织德育工作专家、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课程的内容进行研讨解读,对使用教材进行重新编撰、修订,以便更新、延伸现有的德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思想理论和道德观念在行动上的转化,能够让高职学生深切感悟自我价值和理想信念的升华。高职院校德育应该与社会发展实际密切联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作用。根据德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并形成系统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实践活动框架;建立健全德育实践活动管理机制,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的任务目标及方针路线,完善融入实践活动过程的制度保障,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人格心理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落实考核评价标准,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活动的最终成效,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程度有具体的考核方法和评价尺度,保证高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内化。
(三)利用网络平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行为方式、理想信念。大力拓宽德育的覆盖面,利用网络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社交、娱乐等方面,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创建校园网络文化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打造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网络服务、文化交流、兴趣园地等网络德育途径,培育学生新时代网络文化精神;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坚持“文化育人”基本原则,拓宽学生的思维界限和眼界知识,挖掘地方人文、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文化元素设立网络文化宣传周、网络知识竞赛及网上论坛活动,满足高职学生的精神需求,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蕴藏宝贵的民族精神特质,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德育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职业素养和思想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课题主持人:
黄 杰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课题组成员:
唐 婧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傅新民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徐 岚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