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沅澧人文的底气推动常德人文发展的生气
用沅澧人文的底气推动常德人文发展的生气
欧子成 熊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一文里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交汇的沅澧大地,一直厚植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城头山古城遗址、笔架城、善卷让王、屈原行殇、夹山寺李自成禅隐……都是文化深层积淀的象征。由此可见,沅澧大地人文底气十足,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更是铸就了足够的文化自信,也平添了足够的文化传承动力。
一、文化自信源于足够的文化底蕴
回眸历史长河,沅澧大地出彩的人文底蕴真是让世人羡慕:这里有“善德鼻祖”善卷,在尧舜时代两次让王,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当我们徜徉在善卷古城、善卷大街时,会有一种别样的豪迈。那里有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宋玉曾长期活跃的印迹,一个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报国无门,在那里愤世嫉俗,挥毫写就了《离骚》《涉江》等旷世名篇,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行走在屈原公园,背靠在宋玉亭里,那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慷慨情愫油然而生。走近桃花源,身处“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置身“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人间仙境,谁还敢否认陶公笔下的桃花源就在常德?笔者记得小学时读到经典名篇《陋室铭》,作品朗朗上口,却不知这一名篇居然是刘禹锡流放至常德任朗州司马时所著。笔者逐步探究发现,他在常德十年创作了200多首诗词和30余篇文赋,占了他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还多。吹着柳叶湖温润的风,仰望司马楼上篆刻的《秋词》《竹枝词》等名篇,就让人有一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自豪。顺延历史,常德还涌现了读书人勤奋的典范——囊萤照读的车胤,与苏轼、韩愈等文豪比肩的李群玉,官居二品的文学家龙膺,世界画史奇僧髡残等人物。时至近现代,常德更是名人辈出:致力宪政救国的中国革命先驱宋教仁,打响武装埋葬清王朝第一枪的总指挥蒋翊武,武昌起义临时总司令部参议刘复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领导人之一、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曾任工农红军参谋长、牺牲后毛泽东同志曾亲撰悼词的王尔琢,还有为党和军队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朱务善、蔡晴川、颜昌颐、鲁易等人,以及现代文学巨匠丁玲,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翦伯赞,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帅孟奇等等。可以说,作为革命老区的常德,在近代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变革中,常德儿女都在参与和贡献,为厚重的古代人文历史又续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沅澧流域都得到了尽情绽放,作为土生土长的常德人,我们应该为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而倍感自豪,同时也更应该借用沅澧文化的底气去传承和创新。
二、文化自信基于丰富的文化展示
沅澧流域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推动常德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深厚滋养,为我们宏观和微观展示与推广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沅澧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若干类型:一是历史遗迹类。历史遗迹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遗址、遗物和其它有历史与纪念价值的遗迹,包括古人类遗址(如临澧金沙遗址)、古代都城遗址(如澧县城头山遗址)、古战场遗址(如汉寿白马山三国古战场遗址)、名人遗迹(如柳叶湖龙膺故居)、近现代重要史迹(如文甲起义旧址)。二是古建筑类。包括关隘、城墙、民居、宫殿,如笔架城、荣王府等。三是古代陵墓类。陵墓作为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帝王陵墓、名人陵墓等。四是城镇类。主要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指有悠久历史,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的文物、建筑、遗址和环境优美的城市,如城头山遗址、大小河街、老西门。五是宗教文化类。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很多都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资源,如乾明寺、药王庙、太阳山神庙、五雷仙山、吉祥寺等。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风俗类,如常德丝弦、澧州大鼓、安乡硪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集中在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和传统戏剧,这将是我们未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
三、文化自信强于不断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文化创新包括在交流中传播和继承中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如何实现沅澧流域的历史文化创新呢?首先,发展地方文化需要思想观念的创新。牢固树立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大力培育文化强市的创新意识,加强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是促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推陈出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学》开篇就提出“新民”为大学之道;屈原《离骚》就从“手段、手法、语言”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创新;汤之《盘铭》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和做法的强烈意识,因此,全市各级组织和单位要鼓励各类文化战线人才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面向未来,增强不断追求卓越、推进创新的内在动力。其次,弘扬地方文化需要在内容上创新。文化是人们向其所面对的世界作出的各种形式的反映,每个时代都在不断创造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这就使得人类文化在不断积累、保存而日趋丰富。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文化的继承和淘汰不断在重复,由此推动人类文化向前发展。无限丰富和不断发展的文化内容需要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如何在内容上创新沅澧大地的文化呢?一是赓续地方历史文脉。随着城市的开发,很多城区原有的文化资源逐渐消失在群众的视野里,为了延续老城区的历史街区和古建筑风貌,我们可以另选市郊更宽阔的地方重建,发挥创造思维,再现往日的繁华和魅力,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让市民朋友更加直观历史文化,比如我们的河街文化元素的打造就属于这一类;二是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力作,如桃花源、穿紫河情景音乐与剧本创构;三是加强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的融合;四是推出精品旅游的文化演绎项目;五是开发特色文创商品,含节庆产品、博览会品牌产品等等。最后,传承地方历史文化需要在形式上创新。形式虽然是为内容服务的,但也会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又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形式适合内容,就会促进内容的发展;反之,形式若不适合内容,则会阻碍内容的发展。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少年,是未来传统文化继承的主力,他们的特点是喜欢生动有趣的东西,乐意接触新兴的娱乐方式等。我们就不妨创作和采用一些地方历史文化的漫画作品形式寓教于乐,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漫画外,我们还可以更多地采用让地方历史文化进校园的方式,比如将地方历史文化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歌曲,拍摄出相关历史纪录片等,在校园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台播放,也可以组织专家编写地方历史文化教材、开发地方历史文化的应用软件,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后主动关注、积极使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地方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开展研学,让他们主动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热爱地方历史文化。
(作者分别系常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湖南文理学院教授)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