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理论研讨>详细内容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主题征文获奖作品汇编

发布时间:2020-05-18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前  言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常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19年8月联合开展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市征集优秀作品,献礼国庆华诞。截至2019年10月21日,共收到社会各界投稿202篇。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初评、复评、终评,经评审委员会研究,共评选出获奖作品2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13项。现将获奖作品汇编成册,供学习交流。

 

 


 

 

目    录

 

一等奖

 1、扬帆奋进新时代  智慧党建谱新篇

     ——信息化条件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生动实践

    …………………………………………………………中共常德市委组织部1

 2、法治变迁场域中回应型司法的实践运行

    ——基于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2019年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

    ………………………………………………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  马桂芳5

二等奖

 3、桃花源里尽朝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德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与启示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综合调研一室  杨志坚16

 4、辉煌的历程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56年回眸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

 5、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市住建局研究室  吴荣衡26

 6、古城舞韵

    ——记常德海绵城市建设巨变

    ………………………………………………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徐虹雨33

 7、穿紫河——家门口的绿富美

    ……………………………………………………………市排水处  杨  亮39

三等奖

 8、“三变”改革在临澧

    ……………………………………………临澧县委党校副校长   刘  永43

 9、治水保安澜  兴水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德市治水兴水成效与启示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  冯秀萍49

10、不忘为民初心,不负安居使命

    ……………………………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 梅  宏55

11、不是过客,而是归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经投地产党总支  陈茹蓉58

12、常德电网70年风华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  袁晋蓉  崔   艳63

13、关于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市委保密办  李  理68

14、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对祖国最真挚的告白就是奋斗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映含72

15、筑梦工业展雄风

    ——“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推动常德产业高质量发展

    ………………………………………………………常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76

优秀奖

16、愿你的明天更美好

    …………………………………………………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胡承平81

17、聚焦四个建设  助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桃源县政协主席  童  婧

                            桃源县政协常委、县教育局副局长  邓富洲85

18、学习王新法精神,践行共同富裕观

    …………………………………………………中共石门县委党校  盛  晟91

19、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

    …………………………………………………………………临澧县政协办98

20、祖国圆我作家梦

    ………………………………………湖南省石门县广播电视台  陈俊武102

21、对常德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周清峰104

22、常德迈进“高铁时代”的思考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人事科  周  涛109

23、回首70年历程  展望美好未来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办副主任  王  霞113

24、深学圳心  常思德政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张  骏117

25、做实城市水文章  建设文明宜居城

    ……………………………………………市住建局研究室主任  邬同林124

26、礼赞中国,奋进新时代

    ——常德,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

   ……………………………………………………湘雅常德医院  龚白璐127

27、浅议中西方协商民主

    ………………………………………………中共汉寿县委党校  王  颖131

28、做好人大工作应把握和处理好六个关系

    ——对人大机关履职工作的几点思考

    ……………………常德市人大农业委主任委员、常委会委员  谭徽立133

 


 

扬帆奋进新时代  智慧党建谱新篇生动实践

中共常德市委组织部

 

70年栉风沐雨,70载扬帆奋进。回望砥砺前行的7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不断夯实,党员队伍稳步壮大,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近年来,市委组织部以全省干部管理大数据应用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突出党务、政务、商务三大功能,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及党员手机APP,建成覆盖全市1.5万个基层党组织、32万名党员的智慧党建平台,确保党对基层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坚持谋深谋细,科学推进平台建设。着眼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的全面领导,围绕建强基层组织体系,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一是把党管数据作为根本原则。市委将数据作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执政资源,明确提出党管数据,成立党建和干部大数据管理中心,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全力打通“信息孤岛”。目前,智慧党建平台已融合60个部门数据,汇总聚集23亿条信息,形成了关联各方的信息“富矿”。合理分配部门数据使用管理权限,设置交互范围和条件,推动事项办理部门“互信互证”,逐步形成“1+1>2”的聚变效应。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对照保密要求甄别数据秘密等级,强化硬件隔离防护和预警机制,确保了信息安全。二是把为民服务作为核心价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能在网上办的事放在网上,能在基层办的事放在基层,稳步推进为民服务事项“一网办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以优质的服务来维护和促进党对基层的全面领导。同时,科学分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效率、态度、评价等数据,以党建考核、群众评价为手段,推动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三是把科学实用作为基本要求。智慧党建平台系统复杂、实施难度大,市委组织部坚持充分调研、反复论证、体验修正,确保平台好用实用管用。平台设计前,邀请中央党校、求是编辑部等10多名专家会商论证,组织9个小组赴全国学习考察。平台建设中,深入开展需求调研30多次,征求意见建议2700多条。市委常委对平台进行集体评审,市委书记亲自深入基层专题调研智慧党建,市委组织部长与县市区党政正职逐一开展党建会商,走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及353个村(社区)。平台试运行后,全体市委常委、市直机关79个志愿队实地开展用户体验,提出合理化建议338条,提升了平台运行的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平台功效。以党务功能建设为重点,带动政务、商务平台深度融合,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到与党员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一是党务一网覆盖,线上线下互动。依托智慧党建这张大网,将党支部“五化”建设标准细化量化,通过线上即时纪实、线下督导推进,实现党的线上领导一网管控、无缝覆盖。“三会一课”、交纳党费等12项党务功能已上线试运行。开通视频会议系统,全市4495个站点均能实时召开全市性会议。开通党内组织生活短信提醒功能,6月份以来发出提醒短信3300多条,督促720多个未按时开展组织生活的党支部及时整改到位。二是政务一窗受理,网办代办互补。主动对接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不变更部门审批权限的前提下,将智慧党建平台建成政务服务窗口,改变过去村干部“肩扛手提”的代办模式。全市确定首批下沉政务事项38项,其中身份证、生育证、残疾证、老年人证、社保卡“四证一卡”等15项便民服务已在乡村站点实现网上办理,对暂不能网上办理的,仍由村干部代办。网上政务服务功能开通以来,仅8月份就办理政务事项12.5万件、服务群众11.8万人次。三是商务一站链接,农品工品互惠。大力引进淘宝、京东、供销E家等电子商务运营商入驻智慧党建平台,建立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链接通道,实现一站式线上交易,目前已基本实现本地产业与全国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平台8月份试运行以来,通过平台进行的网上商品销售额达3.9亿元。鼎城区毛栗岗村通过平台销售花卉苗木,10月份成交额达2000多万元;兴隆街孔雀养殖基地通过平台销售孔雀蛋等产品,月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三、坚持常态长效,着力强化平台保障。把基层平台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为契机,打出阵地建设、力量配备、经费投入“组合拳”,既推进基层基础提质增效,又保障平台持续运行,确保党的领导始终坚强有力。一是党建阵地全面升级。把线下阵地作为发挥平台作用、延伸领导触角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9.8亿元,新建村(社区)服务场所1614个、改造548个,提质升级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50个,全市乡村两级均建成了高标准服务场所和信息化会议室。按照“六统一”要求,规范场所设置,拓展平台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开办留守儿童之家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阵地使用效率。二是力量体系全面优化。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选优激活党的肌体细胞的重要手段来抓,每年为村(社区)干部开展一次培训、组织一次体检、安排一次休假、进行一次谈心,选择部分县市区试行村干部岗位专职化,激发队伍活力。选聘226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才,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本地户籍的党建联络员,专门负责平台运行。建立一支常态化党员志愿者队伍,市县乡机关党员每月到村(社区)开展1次以上平台指导和为民服务活动。三是经费投入全面提标。坚持费随事转,推动部门在下沉服务职能的同时配套工作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幅提高基层运转保障水平,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物质基础。2018年,乡镇、村、社区基本运转经费分别达到120万元、19.8万元、50万元,同比增长20%、16.5%、25%;村、社区干部年均报酬分别提高到3.6万元、6万元;坚持市场运作,探索政府购买、财政分级兜底模式进行平台建设和维护,不给乡村增加负担。

智慧党建平台的建成运行,推动全市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实现转型发展,已成为加强党对基层领导的重要抓手,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平台一是作为一种理念,推动了党的领导思维、领导机制的与时俱进。智慧党建作为一种全新的“大数据+”理念,在“强化党的领导”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开放的数据建设、精准的管理模式、健全的组织体系、绿色的运行机制,后台汇集各类党务、政务、商务工作数据,为领导者在党的自身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改革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将“党的全面领导”置身于科学分析、及时感知、预期可控的良性轨道上,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向科学化、长效化和数字化发展。比如,安乡县安丰乡上半年在智慧党建商务平台上销售有机蔬菜和健康水产2000多万元,根据市场需求数据下半年调整环珊泊湖地区近3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受益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近6000元。二是作为一项新技术,推动了党的领导手段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传统意义上党的领导方式更倾向于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民主选举、动员群众等手段来实现。智慧党建借助大数据管理技术,采用新的领导手段消除神秘、打破闭塞,使党的主张在传达和落实上更加便捷、高效、智能,中央会议精神可以实时、精准传达到基层,群众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与领导人在线交流,外出党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认证方式来行使民主选举权利。2019年6月28日,市委书记周德睿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带领全市33万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共上一堂党课,2万多名流动党员通过手机APP进行在线收看,获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朝闻天下等国内重要媒体报道。三是作为一个新平台,推动了党的领导科学化、党组织规范化、党员管理精细化、为民服务高效化。智慧党建改变了上传下达、肩拉手提的工作方式,建成了一个成本最低、交流最深、服务最直接的管理平台和办事平台,更精准的管理党组织和党员,更有效的服务党员群众,推动党的领导触角全面延伸到基层,夯实了党的领导根基。比如,汉寿县军山铺镇七星桥村每到年末,打“人海战术”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补资料。自智慧党建启用以来,该村今年召开14次支委会、4次党员大会影像资料全部存储在平台云端,实现了会议资料的自动化归档、自动存档、回放查看。石门县三圣乡彭家堰村“蜜蜂哥”谢光明,通过平台销售土蜂蜜在5000斤以上,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100人以上。四是作为一条新途径,推动了党内组织体系之间、党的组织对社会各界之间的良性互动。“智慧党建”通过支部社群、留言板、党代表工作室等模块功能形成一种全新的线上交流渠道,使上下党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形成互动交流,各级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所属党员的个人动态及群众需求,群众能够通过平台实时监督和评价党政部门,发起政务商务申请,实现了党内的良性循环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良性互动。附带的评价功能还进一步强化村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建立了村民与组织之间的情感联系。石门县永兴桥村党建联络员王国正通过平台了解村民需求,通过智慧党建“供销E家”商务平台为村民张师傅订下了一台48寸的液晶电视,3天之内就送达家中,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鞍马犹未歇,战马又催征。过去的70年,市委组织部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状态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姿态,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奋力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回应型司法的实践运行

基于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2019工作报告文本分析

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  马桂芳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制度发生了方方面面制度上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勃兴,带来了利益格局多元化,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长,使人们对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的制度产生了现实需求[1]。法治建设亦经历了从人治走向法制,再从法制走向法治的曲折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法治变迁场域中,作为最重要的行动者之一的人民法院,承载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人们的不断期盼中建设、完善自我,又积极推动着中国法治的有序前行。在本土视域下以人民法院工作为蓝本,研究社会转型期的人民法院的发展历程,探寻其行动逻辑,必将可使我们从一个更直观更清晰的角度总结常德法治的发展变化,为未来改革和发展提供更理想愿景。

一、样本梳理:主动性回应的关键脉落

本文以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年以来的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以全市法院工作为基础,旨在总结常德本土视域下法治建设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以人民法院这一行动者为切入点,法院工作报告无疑是最权威的文件之一,它不仅记录着这十年来全市人民法院“做了什么”,更详细记录了这十年来法院的行动逻辑上和主体功能上的变化。

(一)关键点的分析统计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在完善和建设自身的同时,其中心工作任务首先就是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护法”,通过各类案件的审判护航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并自觉将其确立为工作的中心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年全市法院结案数12674件,而2018年的结案数已接近60000件。

b1e5faa7d3874bde8dd31cbfa69da355.JPG

实践中人民法院护航经济职能一般通过保障、服务、维护等方式进行,笔者统计了近十年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出现的上述词汇的使用频次(见图二)。统计显示,这十年间“维护”、“保障”、“服务”共出现335次;在对比图中,“服务”一词使用频次最高,除了2011年和2015年以外其他年份的工作报告中使用“服务”均超过了“维护”和“保障”。

 

394f920130684329abadc346ea937b2f.jpg

为进一步分析的需要,笔者以“服务”和“维护”指向的具体项目进行了分类统计。除开“服务”单独使用或是作为特有名词外(如诉讼服务中心等),词后带有具体指向项目的一共出现46次,其中“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9次(服务“三农”1次)、“服务大局”9次、“服务地方战略”5次、“服务重点项目建设”5次、“服务稳定”4次、“服务改革”1次、“服务法治政府建设”1次、“服务三大攻坚战”1次“服务精准扶贫”1次;“维护”的使用频次一共出现71次,其中“维护……合法权益”21次、“维护社会稳定”20次、“维护公平正义”和“维护司法公正”17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7次、“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环境”4次、“维护司法权威和法律权威”2次。百度百科中“维护”指维以护之,免受外害,其中涉及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内容的占全部使用量的44%;“服务”指履行职务,为大家做事,服务周到,后辍几乎全部都是涉及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内容。以上统计结果印证,人民法院在不断加强自身完善发展之外,其工作基本大都是围绕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来进行的。

(二)主题的细微变化

“服务”何时以及什么意义上能与司法审判结合在一起,并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在理论认知和现实操作中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2]。从热词检索来看,“服务”一词使用频率远超“维护”和“保障”;从每年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工作主题(见下表)来分析,2013年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工作主题,直接突出了“为大局服务”;2015年—2018年特别强调了“新常德新创业”的决策部署,与常德市本土的发展紧密联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中坚力量,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司法审判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符合司法规律的。2016年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被写进工作主题,在此背景下,以“案结事了”、“公正司法”为核心的人民法院的主体性功能被强调,公正高效权威的要求似乎更符合这一时期人民法院的行动逻辑。

年 份

主  题

2010

以“三个至上”为指导思想,按照“五个一流工程”建设整体部署,突出“案件质效年” 工作重心

2011

以“三个至上”为指导思想,按照“五个一流工程”建设整体部署,突出“创先争优”和“形象建设年”工作重心

201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个一流工程”建设整体部署,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

201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实施“五个一流工程”

2014

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六个进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一个中心、四个提高”的工作要求

2015

认真落实市委新常德新创业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决议决定,以“结案率一年比一年高,服判率一年比一年高,执结率一年比一年高”的工作承诺

2016

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市委新常德新创业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议决定

2017

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认真落实新常德新创业决策部署

2018

紧紧围绕“公正廉洁司法、案结事了”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9

紧扣“公正廉洁司法、案结事了”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现实境况:主动性回应的实践证成

美国法学家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将法律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压制性法、自治型法和回应型法。回应型法致力于在确保形式正义和形式理性的前提下,要求法律及时适应社会变迁和避免法律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从而使得法律积极回应公众合理愿望和有效满足社会现实需求[3]。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利益格局和诉求不断变化,人民法院不可能独善其身做一个机械的法律适用者去解决纷乱的社会问题,自此,回应型司法在中国兴起的土壤应运而生。

(一)观念的更新:主动而为

据百度百科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来,司法能动主义在美国出现,并且作为一种司法方法趋于成熟。而在中国这个时间结点在2009年,视域放至本土实践,“能动司法”首次出现在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是2011年,虽然自2014年起再未使用过此说法,但自此以降,从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记录来看,这种以积极状态回应民众的做法一直都被予以认可。以“巡回审判”为例,从2011年起至2019年工作报告都有关于“巡回审判”的相关内容,其中有巡回审判相关数据记载的2012年“全市法院到纠纷发生地开庭,借助基层组织力量就地调处矛盾,结案2325件,其中72%的基层矛盾得以调解解决”,以及2014年“全市法院共巡回办案3200件,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368.9万元”。2017年6月、11月,澧县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经验还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和《人民法院报》推介。“能动司法”戊经提出,即招致学界和实践界巨大争论,褒贬不一,学界多有批评之意,司法界则多赞誉之词,孰是孰非,难以结论[4]。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理念的提出,恰恰暗合着回应型司法之勃兴的时代背景。有论者“能动司法的理路是消解法治的,能动司法也无法解决司法理念问题”[5],但是结合本土实践脉落,现实却给了它不断生长的土壤。所以笔者更倾向于苏力倡导的“谨慎的能动司法观”[6],不超过传统的司法职能的合理界限,去承担社会矛盾化解的职能,并且限定于没有重大政治、经济、制度及公共政策寓意的个案中,限定于无律师、仅有一方律师参与或是律师质量显然较差的更多的是基层法院的司法审判过程中。   

(二)机制的变化:借力化解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种诉讼外的调解形式。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我国一项具有特色的法律制度,被誉为“东方经验”。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马锡五审判方式。本文选取调解这一项工作“以一斑而窥全豹”。

近些年来“大调解”一词渐渐被熟知。所谓“大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一种整合和联动。在大调解中,法院和法官始终以司法者的身份出现,于其中扮演核心角色,积极主动解决纠纷,因此,不仅与传统调解不同,甚至与外国法官以非司法身份展开的调解也有重大区别[7]。在我们的分析文本中首次出现“大调解”一词是2012年的工作报告,全市法院“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非诉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推动建立诉讼与非诉讼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究其“大调解”的内核,其实与“能动司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回应社会转型需要方面的实质是一样的。顺势而动,整合多方力量将矛盾化解,特别适用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风险活跃期的社会现实。“大调解”中的“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法院系统内部而言,有一部分的含义应指全员、全程的诉讼调解,除法院自己调解外,还包括委托多方参与协助调解,是一种诉讼调解与其他调解的有效对接。2004年湖南省开始探索"三调联动"工作,改变过去仅靠单一手段、单个部门、单兵作战的调解方式,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元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新格局。2013年换届选举,法院工作报告中记载了过去五年的相关数据,全市法院“积极参与‘三调联动’体系建设。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0.38%,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90.12%,行政案件协调撤诉率53.41%,执行案件和解率41.61%。桃花源“女子法庭”案件调撤率达84.6%,大量矛盾以和谐的方式得到解决”。2018年鼎城区人民法院获全省“三调联动解纠纷 防控风险促发展”专项调解活动先进集体。单兵作战的司法调解,借力“大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民众反映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并妥善化解。

(三)措施的多样:开放姿态

21世纪伊始,人民法院在维护、实现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不断摸索,落实审判公开化,提高司法透明度。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向社会承诺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公开,规范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工作。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以法发〔2013〕13号印发《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司法公开制度的落实情况被纳入人民法院的工作考评体系,全方位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2010年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一年间,全市法院在司法公开方面集中发力,仅裁判文书上网率这一项就从2010年的工作报告中预期目标50%,到现实中提升至85%,这是一个飞跃(见图三)。

a7ddeba79a4147f699a9cfa8ae731355.jpg

2013年工作报告中是过去五年的数据统计,全市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62场,开展庭审网络直播21次。尔后的2014年,这一年网络庭审直播数已上升至123次。2015年,庭审直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图文直播升级到视频直播,当年完成图文直播42场、视频直播15场。2017年,庭审直播方式全部采用视频形式,数据已攀升至166场。2018年,这个数据直线上升为1412场。

不断开放的措施远不止这些。2009年,全市两级法院依托中国法院网率先在全省全部开通了法院门户网站;2011年,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在人民网、新浪网开通官方微博;2014年率先在全省法院开设门户网站“网评法院”栏目,专门用来收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全市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石门、桃源等地法院网站点击率一度在全国法院系统处于领先位置。2015年,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通微信公众号。2018年,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新浪官方微博获“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帐号”称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话语权均等化,众多舆情热点的背后反应的是社群诉求的渴望,而以上诸多开放姿态的变化,正是顺应了新时代的需求。

三、价值解构:主动性回应的正当性

回应型司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司法要在法律框架内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来回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司法模式。

(一)司法正义的实现

司法正义在根本上需要通过具体案件的公平裁判实现其正义的价值。司法活动自有其实体判断上的专业性和程序开展上的封闭性,然而,这并不能推演和正当化为一种绝对的“司法自治”,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法官在适用法律时还要加入多重社会价值方面的考量。社会瞬息万变地发展,法律的制定不可能尽善尽美,成文法在制定方面的缺陷,在实践中特别需要能动的司法者们的参与。有基层从业者提出了个案层面的司法回应方向,“对原有规则不合理带来的不公平需要司法弥合)——创新思维,摆脱惯性束缚;对人们日常交往模式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例如何处理需要司法审慎应对——全局考虑,切忌就案判案;新的社会现象带来的社会矛盾需要司法予以回应——开拓眼界,不能简单思维;法理情如何在具体个案中达至最佳平衡点需要司法回应——融情于法,避免机械执法”[8]。一名优秀的法官绝不是简单的法律推演者,一份适当的案件判决绝不是就案判案。我国长期的审判实践出现的法条主义倾向需要纠偏,更需要能动因素的参与。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理法冲突更考验一个法官的法律意识和全局意识,个案的利益诉求得到回应,并获得利益相关方的普遍认同,是应时代变迁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应型司法有利于实质正义的实现。

(二)司法公信的提升

2013年“李某某等涉嫌强奸案”宣判,北京法院系统门户网站、官方微博@京法网事等现场直播,《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在中国转型过程中,司法的回应能力可以成为社会文明与人心的粘合剂。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充分公开与积极回应有助于赢得司法权威[9]。从我们的样本分析可以看到,2013—2014年间,全市法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司法公开的元素已经全面融入法院工作肌体和血液。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有记载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省综治委组织的民调测评中,连续七年保持全省先进,排名全市政法系统第一”。回应型司法不仅关注个案实体正义,还关注个案背后的社会的诸多现实、时代背景、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与表达、关注到个案司法行为后的社会效果等等。很显然,回应型司法更能赢得公众的普遍认同,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

(三)法治建设的需要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在现代法治社会,国之大事,就得首推立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立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且正朝着日趋完善和科学民主的方向迈进。但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立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部完全民主与科学的立法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在我国是以陌生人社会为预设的法律实施背景,与中国的乡土本色相去甚远,因为归根结底它仍然是一个以礼俗为主导的熟人社会,许多法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农村生活中)缺乏用处。立法的各种缺陷与法律实施的现实环境等诸多因素,都迫切需要回应型司法的发展。立法的民主与科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打磨,而司法者如果能直面缺陷,以回应型司法的态度履行职责,便能使现行法律更贴切实际生活,消解法与社会的紧张度。

四、功能融合:主动性回应的发展趋势

在司改背景之下,如何做好制度设计中的回应因素,如何把握回应的适度,如何调和人民法院主体功能与社会功能间的冲突,如何与传统司法运行模式相契合,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论证。回应型司法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本文只基于上述论证进行一些原则性的阐述。

(一)基本理念:尊重法律价值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支配下的价值体系

压制性法、自治型法和回应型法只是理论上的划分,任何一个国家的司法体系不可能只以其中某一类型为唯一的构成要素,只能是在某一时期的国家司法权运行体系中哪种类型的特征更明显一些而已。主张回应型司法的理性构建,并不是抛弃原有的司法类型,直接在某一个节点直接进入回应型司法的构建,从而剥离自治型法的原有特性。而是在尊重法律价值的基础上,尊重意识形态及其价值体系,积极能动地追求司法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学者高志刚认为,自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在几乎每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背后,都能看到汹涌的民意表达,民意与司法屡屡发生激烈的碰撞。所以,回应型司法不是简单地回应民意,而是要通过建立完善司法回应的制度机制来对社会进行回应,避免司法对民意的简单趋附[10]

(二)主体功能与适度回应的契合点

一个国家法院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在于法院这一社会控制的政治性功能,并通过在解决个案纠纷的良性运作来实现。法院的主体功能归根到底仍然还是解决纠纷的裁判功能。法官通过审判发挥着法院裁判功能,弥补着现实生活与法律实践之间的缝隙,将具体的纠纷与抽象的法律相联系,向社会输送正义。“裁判争端是法院最为重要的职能,并始终为其它功能的实施创造条件。”[11] 法院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在当今世界是毋庸置疑的,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但法律必须以社会为基础,不论是什么样体制下的国家制度,法院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社会治理功能。但如果功能的触角过度延伸,恐会导致法院的主体功能被异化。有学者指出,在司法为民、服务大局、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诸多政治任务和政治要求下,法院愈来愈偏离司法权的运作逻辑,而体现出行政权运作的基本逻辑。[12]

选择过于偏激的回应型司法,势必损害法治的其他价值,司法应当是审慎和独立的,这与我们的价值取向相悖。司法具有司法自治力、司法说服力和司法确定力,集中反映司法在法律生活中的信用程度和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与认可程度。如果对待回应型司法的理念过于冷淡,又将导致司法的不被信任。司法公信力也将遭到破坏。如何找到这两者间的契合点,上文提到的基本理念必须被遵守。在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回应型司法,任何时候围绕着法院的主体功能,不越权,不被民意所绑架,不跳脱司法者这一角色的设定,在履行好主体职责的同时,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行使司法权,特别是司法实践者们,需要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适应社会的现实需求,以一个“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考量纠纷及纠纷背后的问题,而不是做一个简单的“法律适用者”。只是在审判实务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法条主义倾向的限制下,要实现这个点的完善契合,存在着许多困难,比如多方利益衡量时如何处理,自由裁量空间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条件,在自由裁量度的限制与积极主动回应间的“周旋”,容易在把握不准时损害司法的基本价值等等。而目前进行的司法改革,对法官入额进行严格甄选、法官、法官助理、分记员分类管理,为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回应型司法提供了基本的专业支撑。同时决策者们亦发现了“审理者裁判”这一司法权运行模式所带来的问题——类案的裁判尺度,上下法院之间的业务指导和最高法院的案例指导制度被更多地提及。如此之类都将逐步引导回应型司法走上正轨。

(三)动态调整多样需求

如果说从微观出发,个体的司法实践者应遵从于法律价值积极能动地使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那么从宏观出发,整个司法都应该体现积极、灵活、务实的态度。在回应型司法状态之下,司法的目的不仅仅止步于维护各方利益的平衡,更应该强调最大程度地满足需要。公众对司法的需求日益提高,那么法院在直接功能基础上的延伸功能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法院不仅仅具有适用法条解决纠纷的功能,还具有根据具体情势去准确、恰当地适用法律从而推进公共政策得以执行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工作指导意见和司法政策性文件,以指导各项审判执行工作,服务服从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公布指导性判例及积极创设新判例肯定或者否定某项社会政策,发挥法院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控制方面的作用。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调适后,一个过去认可公正合理的决定可能多年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已不合时宜,所以应当根据需求及时动态调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德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与启示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综合调研一室  杨志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昂首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常德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绘就了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

一、伟大的奇迹

伟大的历史,创造伟大的奇迹。新中国70年,常德人民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70年来,常德人民始终砥砺前行、顽强拼搏,创造了最辉煌的发展篇章。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GDP从1952年的5.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394亿元,人均GDP从174元增加到5.8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GDP年均增长8.5%,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三次产业比从14.8∶49.5∶35.7优化为10.2∶37.9∶51.9,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推进工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烟草、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文旅康养四大千亿产业,酿酒、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常德烟厂、金健米业、中联重科、恒安纸业等骨干企业“顶天立地”,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经济发展保持动能加速转换、后劲不断积聚的良好势头。

70年来,常德人民始终不懈奋斗、辛勤耕耘,绘就了最靓丽的城乡画卷。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实现了城乡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人口由5万增加到10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3.1% ,“三改四化”、海绵城市建设等让城市脱胎换骨,打造了柳叶湖、诗墙、三馆三中心、大小河街、穿紫河、德国街、老西门等一大批城市亮点,实施了穿紫河水系改造、沅江隧道、高铁新城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收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大批“金字招牌”,桃花源里的城市成为常德最靓丽的名片。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涌现出一大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高速公路贯穿沅澧,干线公路连通市域,沅澧航道通江达海,桃花源4D机场通航全国,“高铁时代”即将到来,水利、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70年来,常德人民始终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谱写了最壮丽的改革史诗。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纵深推进改革攻坚,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活力全面释放。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城市双修”“绿色存折”“两同时”谈话等改革形成常德经验。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开展德商恳谈会、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等开放行动,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不懈推进创新创业,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在北京设立常德科创未来(中关村)智造中心,柳叶湖清科基金小镇建成运营,“智汇洞庭·科创常德”系列活动有声有色,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0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1%。

70年来,常德人民始终与时俱进、逐梦前行,留下了最幸福的时代记忆。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脱贫攻坚卓有成效,全力打好产业发展等“六场硬仗”,全面推进“三扶三基”,2014年以来实现3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85个贫困村退出,国家贫困县石门如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9.52%下降到0.98%,脱贫攻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样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平安常德、法治常德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风险隐患稳定可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常德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全国最安全城市”。生态质量巩固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一湖两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持续用力推进,绘就了壮美洞庭、美丽家园的绿色画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之以恒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二、历史的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常德70年不平凡的历程,有几方面宝贵启示值得总结借鉴:

党的领导是根本。70年来常德之所以能创造辉煌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常德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常德建市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常德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常德实现新时代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常德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牢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常德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保证。

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70年风雨历程,常德之所以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粗放开发到和谐共生,其背后最关键是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产业的壮大,没有这根主骨架支撑,沅澧大地不可能旧貌换新颜,老百姓口袋不可能殷实起来。发展地方经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常德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只要坚定不移发展经济,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坚定不移发展现代产业,很多“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常德的明天必将更加绚烂多姿。

改革开放是法宝。改革带来动力,开放带来进步。70年来常德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探索昭示我们,没有思想大解放,没有改革大推进,没有开放大跨越,就不会有发展大突破。常德每一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都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带来的。常德家庭联产承包的破局如此,农村税费的改革如此,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巨大提升更是如此。只有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始终走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

绿色生态是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年,常德美丽经济火爆,央视媒体频频露脸,桃源、柳叶湖、穿紫河、城头山、枫林花海等地人气兴旺,走出一条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靠的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力量。常德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绿色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我们树牢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就一定能让沅澧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发展更好、人民更幸福。

群众力量是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的是“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依靠人民的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依靠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都来自于常德人民的艰苦创业。70年来常德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三、未来的征程

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庆祝,就是重整行装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历史征程,我们将高举旗帜、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新时代常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重整行装再出发,就要以忠诚守初心。忠诚,是生命最厚重的底色。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真理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在沅澧大地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重整行装再出发,就要以发展兴大业。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中心任务。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路上,我们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抓紧抓实“六稳”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办好常德的事情,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筑牢常德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重整行装再出发,就要以改革拓新局。改革开放,是重要法宝、是必由之路、是关键一招。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路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走深走实改革开放这条强市之路、富民之路,让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常德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重整行装再出发,就要以服务惠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路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就推进什么,人民群众烦心什么、就解决什么,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常德人民的生活和全国人民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重整行装再出发,就要以实干担使命。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常德过去的成就在奋斗中实现,常德未来的辉煌仍要在实干中夺取。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路上,我们要以担当实干筑牢根基,坚持“敢”字当头、“干”字为先、“效”字以求,上下同心,苦干实干,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带动作为,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成就新时代的新荣光。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56年回眸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6年是一部承载历史的书,她记录着沧桑与巨变;

56年是一辆奔驰不息的车,她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

56年又仿佛是一首歌,她抒发着人们眷恋、幸福、憧憬的情怀;

           ……

是的,当我们捧读起常德市疾控工作走过的56年不平凡历程的时候,常德疾控人澎湃着太多太多的感慨,感受到常德疾控走过的56年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就是一部令人感动的编年体巨著。

破茧成蝶,铸就辉煌

抚今追昔,常德市疾控工作一路走来,充满着艰辛,一代一代疾控人挥洒着青春与热血终于铸就了今天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那时的常德行政专署还没有专门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机构,疾病控制只有省和县级卫生防疫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控制需求的迫切,常德市专门的疾病控制机构应运而生。1963年,常德地区卫生防疫站诞生了。

丁阳春老站长算是常德第一代疾控人,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当年青春勃发的他,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谈起新成立的防疫站,他感慨万千:“当年的防疫站,工作人员只有18人,办公场所就是两幢低矮的小平房,面积不足1000平米,几个人一间办公室。听诊器,体温计就是流调医生的设备;烤箱、水浴箱、几台低倍显微镜就是实验室的大件。这就是当时防疫站的全部家当。”

刚成立不久的卫生防疫站,仅过了三年,1966年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境地。1969年,防疫站被解除撤销,工作人员解散,防疫站、妇保站、卫校并入到了地区医院。防疫由一个仅有8人组成的防疫队担负,防疫工作也仅仅是停留在除害灭病的表面工作上。这样的防疫手段怎么能达到疾病控制的目标呢?传染病肆虐横行,1970年传染病发病率达到了历史高峰,年发生传染病26.5万例,年死亡8万多人,年传染病发病率达到5200/10万。

1971年,在严峻的防病形势下,常德地区又恢复了卫生防疫站。从此,常德的防疫事业揭开了新篇章。常德疾控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壮大。

陈杰之、刘吉星、钟发胜,他们是常德的第二代疾控人,1976年进防疫站工作。谈起这个历史,他们充满着兴奋与激情。陈杰之激动地说:“疾控有今天的这个大好局面,是几代疾控人奋斗的结果;是人们对卫生迫切需求的结果;更是党和政府关怀,改革开放大发展的结晶。”

这个时期的防疫站处于一个恢复发展期。流行病、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计划免疫都相继开展起来,一批较先进的设备都先后装备。然而,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检测手段都还相对落后。刘吉星笑着说,30多人挤在两间只有4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放了桌子、椅子,人进去都困难。仅有一间15平方的实验室,只有两台普通的显微镜,几个玻璃瓶和试管,开展检测的项目极少,因为缺乏先进的设备,最高级的检测也只不过是检验食品的脂肪、蛋白质、糖和水质分析,连做个硝化实验也要在操坪里支起炉子,用电风扇鼓风,弄得满院子乌烟瘴气。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常德的疾控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常德疾控人看到了当时的疾控工作严重滞后于人民对卫生的需求,一股思变革,谋发展的强烈欲望驱使着他们改革当时的体制机制。他们知道:要发展,不能等、不能靠。他们提出了在财政补助不足的情况下发展疾控就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打破大锅饭,与市场对接,实现院子整体搬迁,年创收过100万的奋斗目标。从此,常德疾控跨入飞速发展期。

改革发展的大幕拉开了。科室承包、双向目标责任制、打破铁饭碗,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出台,给当时的常德疾控事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他们实现了当初提出的目标,达到了全国地市级一等市级防疫站的标准,每年创收超过了100万元,为疾控的发展积累的雄厚的物质基础。

1983年,卫生防疫站开始在现在的丹阳天桥处征地19.23亩,从市卫生局搬出建立单独的办公院落开始实施。1985年,建成了检验大楼,气象色谱、721分光光度计,高倍镜等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装备实验室,轮状病毒、麻疹、风疹抗体等一些检测项目先后开展。1994年,敢为人先的常德疾控人又利用职工集资、建行贷款、有偿服务创收开始修建临街的办公大楼。

2003年,非典过后,常德市卫生防疫站正式更名为常德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工作人员增至近百人,30多人晋升为主治医师,7人晋升为副主任医(技)师。4人晋升为主任医师。办公面积达到12133.16。每个办公室装上了空调,办公实现了自动化。实验室装备了大量高科技设备,拥有美国进口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式细胞仪、-70℃超低温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和价值近百万的核酸检测系统等近200台仪器设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突飞猛进,从以前原始的水质检测到现在40多个指标的水质分析,从以前简单的细菌培养到如今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最近几年内,中心新建了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湘西北第一家HIV确证实验室,另外,中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霍乱监测、鼠疫监测实验室也先后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如今常德的疾控工作已彻底告别了“一张嘴、两条腿、一双靴子”搞防疫的历史。常德市疾控中心已构筑成一座具有快速应急处置能力、科学防控疾病、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钢铁长城。

控制疾病,护卫健康

常德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伴随的是一部疾控人与疾病抗争的历史。透过常德疾病变化谱,折射出的是常德疾控人一代一代的艰辛与智慧,透现的是常德疾控人与疾病抗争的不屈、英勇与顽强的精神。

当天花流行的时候,常德疾控战线的卫士们与天花展开了一场英勇顽强的群众战役。全民种痘,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1954年,我市消除了天花,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上世纪70年代,传染病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麻疹、肺结核、小儿麻痹症、流脑、乙脑、钩体、出血热疫情居高不下。疾控部门的白衣天使们又从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几个环节与传染病流行展开了不屈的斗争。

——1988年,我市计划免疫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四苗”全程接种覆盖率经国际组织验收达到我国政府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诺的85%的目标;麻疹、百日咳发病率控制在部颁标准以内;自1987年至今,已连续22年无脊灰、白喉病例报告;2000年,省级无脊灰证实工作组宣布我市进入无脊灰状态。2003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2007年,省卫生厅将流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到2008年10月1日起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基础免疫由“五苗”防病扩大到“十四苗”防15种传染病,广大群众更多享受到卫生惠民的好政策。

——曾一度被人们称之为“大脖子病”的碘缺乏病,通过推广全民食用碘盐,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我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血吸虫病一度在我市沅澧流域广泛流行,汉寿、安乡、澧县、鼎城、津市是我市血吸虫病的重疫区,通过几代疾控人的不懈努力,经过大面积人畜同步化疗,围垦和药物灭螺等群众性战役,以村为单位血吸虫病感染率已控制在5%以下。“大肚子”病正远离人们。

——2003年初,非典(SARS)突袭,人们谈“非”色变。在这关键时刻,常德疾控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疾控人日夜战斗在防控非典的一线,做好群众宣传、及早发现可疑病例、医学观察接触者。实现了拒“非典”于常德之外的目标,保护了常德600多万人的生命健康。

——2008年,禽流感、手足口病流行;2009年,甲型H1N1流感被发现并在全球流行,我市发生输入性病例,常德疾病控制系统都进入了一级应战状态。坚持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疫情动态,用实际行动捍卫天使的神圣天职,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确保了常德这方热土的安宁。

——防病科研也走在时代的前沿。2000年以来,每年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在10——20篇以上;2001年,“甲肝疫苗免疫策略研究”科研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变色酸法快速检测毒鼠强”科研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通过对流感的监测,首次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培养出2株流感病毒,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被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中心自主攻关的潲水油鉴别检验方法研究获常德市科学技术成果进步二等奖。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据。常德疾控人的努力换来的是常德人民的安康。传染病发病数和发病率都逐步减少,到90年代初,一年的发病数降至1万例左右。1997年传染病总发病率比建站时下降了93.15%,比历年发病率最高年份1970年下降了96.32%,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疾病控制指标。疟疾这类传染病由1963年的886.31/10万下降到了1997年 0.37/10万,近年来,未发生本地病例,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98年后未发生霍乱疫情,乙脑、流脑、钩体、甲肝、痢疾、伤寒、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较30年前下降90%以上;已连续22年无白喉、脊髓灰质炎发生;人均期望寿命逐年增长,2008年,我市平均期望寿命已达78岁。儿童免疫建卡及见证率达99%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疾病均控制在部颁标准以下。

尾    声

56年峥嵘岁月,我们一起走过;56年励精图治,我们拥抱了丰硕成果。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常德市疾控中心彭进主任表示,中心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跟踪疾控科技前沿,不断满足人们对卫生事业的需求,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化的、优质的卫生服务,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创造伟业,永远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市住建局研究室  吴荣衡

 

1949年,常德市城区只是原常德县的城关镇,面积仅有4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当时临江的江南城区武陵镇和江北城区的大河街、小河街以及地处城堤内人民路沿线市民,大多居于吊脚楼、板棚屋、木板房,每遇汛期,水至则迁,水退而返,且街巷狭窄,民居破败,商铺陈旧。1949年7月29日常德解放,同年8月建立常德市。1950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将常德县城及附近地域划归市辖。至1988年6月,常德地区改称常德市,原常德市辖区改称武陵区,原常德县改称鼎城区。在此期间,常德市人民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

1988以来,常德市城市建设大致经历了1988~1990年基本建设治理整顿时期、1991~2000年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时期、2001~2010年扩容提质发展时期、2010~2015年新常德新创业时期、2016年至今的产业立市开放强市时期的五个时期。常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基本建设治理整顿时期

1988年常德地区地改市是常德城乡建设发展的里程碑。1988~1990年,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通过初步理顺关系,健全机构,基本实现虚实并举的职能转移;城市建设突出保重点工程、保正常维修、保生产生活急需的特点;严格规划管理,有效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贯彻执行国家压缩基建规模的战略决策,加强对建筑市场治理整顿;努力发展城市房地产业;狠抓科技进步和职工教育工作;抓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实现干部职工思想、队伍和生产秩序三个稳定等重要举措,夯实城乡建设基础工作,促进常德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

1991~2000年十年间,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带城镇,以城镇促经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共建成建制镇99个,占乡镇总数的47.8%;城镇人口达10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9.1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5.25km2。常德市区规划区面积由1981年的488km2扩大到638km2,建成区面积由22.5km2扩大到48.3km2,城区人口由24.4万人增加到51.1万人。城镇的发展为常德赢得一批殊荣:1995年、1998年常德市两次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整治先进和优秀地级市;1999年在全省文明城市考核验收中,常德市成为首批“湖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2001年2月,常德市分别被国家旅游局和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湖南省园林城市”。通过全市上下联动,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协力抓城镇建设、促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城镇建设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扩容提质高速发展时期

2001~2010年十年间,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以创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为目标,狠抓城市扩容提质,打造城市精品,创造城市特色,搞活城市经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至此,鸟瞰常德江北、江南及德山三片城区,三山(太阳山、河山、德山)鼎立,三水(沅江、穿紫河、柳叶湖)绕城,澄江似练,高楼林立,商铺繁华。入市穿街,城中有城,分功设区,井然有序,初步形成具有都市桃源、梦里水乡特色的现代城市格局。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时间段。

(一)2001~2005年“十五”期间

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三区两环”的城市格局,“三区”即江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德山高科技工业区、江南商贸区;“两环”即由洞庭大道、沅水大桥、沅南路、沅水二桥、金丹路构成的内环,绕城线、沅水铁公两用桥、常张高速公路城郊段构成的外环,初步具备大城市的雏形。

“十五”期间总投资18亿多元,新扩建道路180条,总长度226,总面积616万,路网密度为4.62/km2,人均道路面积11.2。江北城区构成“十纵十横”的道路网络骨架。江南城区、德山城区均构成主要道路网络骨架。市城区房地产投资48.33亿元,由2001年的3.02亿元增长到15.1亿元,平均年增长80%。房地产开发年开工面积120万,竣工面积100万,对GDP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2.8%增加到2005年的4.2%。税收从0.47亿元增加到2.3亿元。城区人均居住面积由2000年的20.79增长到28.27,住房成套率为97%,商品化率达98.5%。物业管理,共有物业管理企业103家(城区80家),实施管理项目300多个,管理面积568.1万,物业管理率达到20%,产值过亿元,登记在册物管人员4650人。200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59亿元,比2001年增长38.66%,实现利税3.7亿元。全市各类施工企业121家,其中,一级施工企业3家,从业人员总数达8.5万人。全市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建制镇等完整城镇体系,平均每185.7km2、6万人就拥有一座城镇,城镇人口215万左右,建成区面积达32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5.6%提高到32.8%。城镇人均道路面积为1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8,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2.64,自来水普及率92.5%。

(二)2005~2010年“十一五”期间

城市建设以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根本,深化城建投资体制改革,突出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宜居、保障性住房、历史文化名城等建设,全市城镇化率由期初的33.2%提高到39.5%,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68km2,城区人口近70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中心城区城建项目投入达200亿,城区拉开100平方公里的路网框架,新扩建城市道路69条,总长度673km,人均道路面积达13.14,全面实施城市无障碍设施配套改造。建筑业产值由“十一五”期初59亿元增长到115亿元,施工企业达197家,其中一级企业7家,设计监理造价等中介机构90家,劳务企业60家,外拓产值目前达到24亿,比期初8亿增长200%,累计达70亿,年利税总额9亿元,比期初4亿增长125%。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就业人员达8.2万人;完善工程交易市场的监管措施,有效地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五年进场交易项目共992个,交易总额105亿元;农民工培训2.3万人,施工技能明显提高;新建建筑实施节能达到100%,新科技、新技术、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建立和完善了以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和廉租房“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全市共新增住房面积580万,城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房地产开发年投资额从“十一五”期初26.7亿元增长到50.4亿元,年均增长17.8%,商品房年销售额17.7亿元增长到33.78亿元,年均增长18.2%;旧城改造成效明显,拆迁房屋面积450万㎡,打造一大批大型精品楼盘;全市五年投入保障资金近10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贴资金4.5亿元,建设廉租房11869套,发放租赁补贴18647户,租金核减3639户,解决33975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新建农村安居房1.65万套。

四、“新常德、新创业”时期

2010~2015年“十二五”期间,在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常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城乡建设公共设施等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城市提质绘就美丽新城。2013~2015年,通过“三改四化”城市建设工程全面开展,一是完成“一城四区”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共255条;二是完成武陵大道临街85栋单体建筑的美化、一期工程亮化建筑物85栋、洞庭大道、沅安路美化工程和一期117栋二期131栋夜景亮化;三是开展环柳叶湖10㎞植物走廊等绿地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69万㎡,新增花卉面积2.7万㎡;四是全面启动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治安防控三大系统建设;五十大重点城市提质工程效果明显,实施穿紫河水改项目、二广芦荻山互通、洞庭大道东延、白鹤山高速连接线等四张城市大门建设初见成效;六是加速建设进度,常德华侨城欢乐水世界按时开园

二是安居惠民打造良心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80亿元,全市共筹建公租房6.5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9.2万户、垦区危改4.5万户,林区棚改993户、农村危改1.7万户,发放租赁补贴4453户,解决17.5万户城乡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220%,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五年来,着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总投资4.82亿元,累计建设供水主、支及入户管网971㎞,解决饮水安全106710人,占任务量的92.95%。“五县一市”天然气输配管道项目实现通气。项目全长245.9㎞,完成对全市所有区县市及主要乡镇天然气管网全覆盖。

三是行业管理力促经济稳健。建筑业总产值由期初115亿元提高到期末260亿元,外拓产值达到40亿元,比期初24亿增长40%,利润总额13.5亿元,比期初9亿元增长50%。从业人数由8.2万人增加到11.6万人,现有注册建造师2821人,注册监理师246人,省证监理员225人。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200.45万㎡,占总任务数的80%。城建档案馆投资1200万元对管库配套设施进行建设,馆藏城建档案13万余卷。五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由期初50.2亿元增长到134亿元,年均增长约33.4%;商品房年销售额从30.28亿元增长到157.47亿,年均增长约84%;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到4090元/㎡。

四是基础建设服务社会大众。“十二五”期间,改造道路、人行道板破损问题74项,完成车行道维护9.22万m2、人行道维护16.81万m2、排水清淤11.03万m3以上;城市桥梁拥有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组合桥等五大现代桥梁体系;市城区供水管网格局逐步优化,集中完成市城区16条主次干道、35条小街小巷共3.5万m的供水管道改造,供水客户增至16.84万户,共投入806.44万元,完成11.04万户一户一表改造;年污水处理量从3081万m3提升到3884万m3

五是村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十二五”期间,常德市成功申报17个全国重点镇、9个省级中心镇、14个特色镇、2个示范镇、2个美丽乡镇,积极创建全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等项目。完成“十二五”重点流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任务量审核,将11个重点镇纳入中央补助资金笼子,共申报项目92个,建设长度159㎞,到位中央资金1531万元。2014至2015年共计到位省级新型城镇化引导资金2092万元,投资286亿元,分类建立十二五小城镇建设项目库,共7大类565个项目。支持3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共计实施农村危改40440户。

五、产业立市开放强市时期

2017年9月1日,常德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这期间,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由此铺陈开来。常德住房和城乡建设,勇立潮头、踏浪前行,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迎来了新发展、新飞跃。

常德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常德实际,科学谋划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思路,统筹推进7大类工程148个项目,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水体无黑臭、热岛有缓释”的总体目标。2016年,穿紫河和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优秀案例,《人民日报》也在头版推介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通过打通城市三山三水,将白马湖、穿紫河、柳叶湖连为一体,成功实现“水上巴士”在穿紫河畔闪耀启航。2017年来,“污水变清流”的穿紫河风光带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推介。2018年,海绵城市建设成果亮相中央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常德市成为唯一一个以视频形式系统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城市。目前,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全部完成,建成区达标总面积63.84平方公里,基本完成了“建设一座海绵城市、打造一张城市名片、培育一个新型产业”的目标,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共赢。

城市建设工作,让常德的城市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的品位开始真正有了“常德味道”。老西门棚改项目打造成一个集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现代商业、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一举斩获中国建筑传媒金奖、中国建筑学会公共建筑类金奖。城市内河穿紫河,随着麻阳街、小河街、大河街的建设完成,已经成为常德文化的集中体现,变成了一条流淌文化的河、流淌乡愁的河、流淌历史的河。同时,沅江立足“一江两岸、诗画长廊”的定位,以防洪大堤为载体,南有画墙、北有诗墙,把沅江两岸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风光带,让常德人民的乡愁得以延续,让常德城市的品位更加厚重。

通过认真编制、调整和实施城建计划,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永安公园、市民文体广场、桃花源大桥棚户区改造PPP项目、大唐司马、卡乐星球、夏家垱三期、丹溪路、武陵区第一小学、沅水四桥、过江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基本建成。沅江隧道于10月16日正式通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常益长高铁、常张高速复线的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的完成通车前联调联试,石长铁路复线通车,常德港口、桃花源机场的升级改造等等都为常德城市建设带来加速发展的动力。同时,加强对重点城建项目、旅游产业项目、园区工业项目的服务与调度,推进高铁新城片区建设和沅水五桥、太阳大道、阳明路、甘溪路等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坚持“房住不炒”,着力“稳房价、保增长、防风险”,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建普通住宅价格干预和住房保障项目建设等措施。这些重点项目和措施的有序推进,为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下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目标,全力打造专业住建、质量住建、产业住建、廉洁住建、满意住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出一条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城镇群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到2020年,争取城镇化率达55%。加快打造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的“双百城市”,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常德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古城舞韵

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徐虹雨

 

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史,几乎没有一座城市的出生、一个国家文明的诞生,不是与水相依。世界文明古国的诞生,均与水有着血缘关系。古中国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水,滋养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生长与繁华,母爱一般温润、包容。

湖南常德,地处湘西北,一座典型的中国南方丰水型城市。枕长江、倚洞庭,沅澧两水缠绵轻挽,城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水,赋予了这座城市灵气,也曾带来了灾情。方志记载,晋太康元年(280)“武陵水淫,漂屋室害稼杀人”。南朝永泰元年(498)“沅水暴涨,没城五尺”。唐永贞元年(805)“朗州五溪水溢,漂万余家”。宋淳熙十六年(1189)“常德府城没一丈五尺”。1954年常德发生特大洪水,洪峰6次来犯,洪峰水位为百年一遇,洪水高出城内地面2米多。1996年7月,常德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高洪,常德人民用生命写下了誓言,用血汗铸造了“长城”,终于战胜了那次洪患,保卫了整个常德城。如今,沅江畔诗墙公园还矗立着一座巍峨的“抗洪纪念碑”,碑顶上3块赭红色“人”字形巨石,重叠成“众”字直指沅江上游,纪念的便是1996年那场抗洪战役。

除了水患频繁,水体污染也曾是常德这座城市的心病。常德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陈瑛便清晰地记得,河边行走成为一种煎熬,翻肚的死鱼让一条河散发着刺鼻的恶臭。

一座城,何时能倚水听雨、枕河安眠?多年以来,历届常德市委市政府着力于水患与水污染的治理,大胆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城市“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提出“水安、水净、水亲、水流、水游、水城”建设目标,倾全城之力,实施活水、净水、蓄水、排水、亲水五大工程,变危城之水为美城之水、诗意之水。

运河之舞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条河凤凰涅槃。这条河,便是昔日的龙须沟、今日的金腰带——穿紫河。

穿紫河位于常德市城区腹地,全长17.3公里,与沅水一堤之隔,东北角与柳叶湖相通,呈“Y”字形分布。

常德市民“刀哥”一家四代都曾住在穿紫河畔,他们见证了穿紫河颜色的变迁。

在他爷爷的眼里,穿紫河是金色的。爷爷是穿紫河边的扳罾客,那时,穿紫河边,许多罾排静静地泊着。罾排由几个大楠竹并排扎成,靠岸的一头有个小窝棚,扳罾客的吃住就在里面解决,罾排的另一头悬个巨大的罾网,撑开罾网的竹架如同伸向河道的大手,等候着打捞河里的鱼虾。

在他父亲的眼里,穿紫河是银色的,无师自通的父亲曾悟得篾匠的手艺,农闲时,会去东山买几根大楠竹,扛回家来细细剖之,编些箩筐、竹篮,用船载了,划过老溪口,划过七里桥,划过解放堤,划到南碈码头去卖。

在他的眼里,穿紫河则变成了黑色的,那时,好像看不到穿紫河里的水了,翠绿的水葫芦塞满了整个河道,黑色的河水穿过栏栅,掀起一阵阵腥臭。

到了他女儿的眼中,穿紫河是五彩的,木板楼、青砖瓦、麻石路唤醒老常德人的乡愁;小桥流水、波光潋滟、水乡霓虹吸引全国游客的关注。

其实,在常德市民眼中,穿紫河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还有命运。 

穿紫河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1958年,为了解决灌溉与防洪问题,常德历时两年修建了渐河。渐河位于江北城区西部,水源主要靠雨水和上游的五里溪水库取水。从此穿紫河水系源头受到人工调控,极大缓解了旱涝压力。穿紫河水系的主要功能变为接纳部分渐河水、柳叶湖水及江北城区的降水,经南碈排入沅水。1972年,为了解决丹洲内涝与穿紫河防洪问题,常德市又修建了新河。穿紫河变成了断头河,没有源头补给,无法自净,加之城区扩大,污染加重。污染严重的时期,穿紫河沿线密密麻麻分布着118个排水口。直排河中的雨污混合水,不仅使河水变黑发臭,也使河床越淤越高。

被严重污染的古运河,成为了城市之痛。

从2002年起,穿紫河治污工程启动,通过“引沅济穿”提水工程,稀释穿紫河的污染。2006年,穿紫河治理在国内率先引进德国汉诺威水系的先进治污理念,建立健全城市“两水(污水、雨水)”收集系统。2013年常德市“三改四化”把城区的水改摆在了重要位置,穿紫河的治理是城区水系改造的重中之重。

改造中,穿紫河沿岸建起8个新型雨水泵站,沿岸的118个排水口已被全部截流。常德市政府还斥巨资,打开了盖板、拆除了河堤、疏通了河道、增加了调蓄容积,并修建了11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将无数大小“海绵”与穿紫河连通。

如今的穿紫河不仅恢复了自洁功能,还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消纳着城区的超量雨水。

2015年,常德推进“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建设,并启动常德河街建设,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与水融合,让穿紫河美起来。91岁的著名画家黄永玉欣然命笔,为自己的出生地题写街名“常德河街”。

2016年10月,穿紫河畔的大河街、小河街从沈从文的笔端走出,从老常德人的记忆里复活。吊脚楼、青砖瓦、麻石路面,让人想起曾经的家园;洋味十足的“德国小镇”也搬到了穿紫河畔,让人误以为漫步异域街头;浪漫温馨的“爱情岛”也建在了穿紫河畔……

危城之水逐渐变成美城之水。

不仅如此,面积220多亩的滨湖公园湖泊也面貌一新。几年前,这里是一湖臭水,蚊虫苍蝇扑面。为净化水体,常德市投资清除了淤泥,引种了水生植物。冬日里,公园的湖泊长满了金鱼藻、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占据了近半个湖面。水下也充满生机,活跃着乌鳢、鲢鳙、湖螺、湖蚌等,为改善水质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到了夏天,湖泊里则生长着可以净化水质的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苦草等。

如今的常德,无论穿紫河、护城河,还是公园里的湖泊、小区里的水塘,只要有水的地方,都进行了净化处理,长满了多种多样的水生植物,水质也大为好转。

一条条河,在桨声灯影里流淌着千年诗情,舒展着江南画意。

老城之韵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座城脱胎换骨。这座城,便是昔日的水患之所、今日的浪漫之地——常德城。

初到常德的柳园锦江宾馆,并未感到有什么特殊。驻足细看,却有许多新意。

昔日宽敞的车道、硬化的广场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低不平的草地和错落有致的水塘。草地与道路接壤处,则留着一米多宽的草沟。

草沟上每隔几十厘米就镶嵌着一块条石,将草沟分割成无数个段面。草地间蜿蜒伸展的车道、规划紧凑的停车场,也都铺上多孔改性水泥。

“看上去很普通的草沟,下面却藏着许多秘密。”常德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李远国说。拨开草皮,首先见到的是生态滞留土,往下是过滤蓄留沙层,再往下便是蓄留砾石和渗漏管道。

小雨时,雨水通过草地、多孔改性水泥向地下渗透;随着雨势加大,来不及渗透的雨水便汇集到草沟,通过沟下继续“秘密”渗透滞留。只有暴雨季节,超量雨水才会顺着草沟汇集到不远处的水塘。

李远国自豪地说:“如今,这块巨大的‘海绵’不仅铺向宾馆、公园、学校、居民小区,还铺上了办公楼、教学楼、居民楼的楼顶。”

80%的雨水,都被‘海绵’就地吸收了。剩下的20%雨水如何处理呢?在常德城区南北两边,分布着护城河、穿紫河两条河流,两条河流覆盖了大半个常德城,城市超量雨水,便被它们“收留”了。

李远国走进武陵区落路口社区天源星城小区,由水池、喷泉、小溪组成的一道景观,占据了小区的中心地段。水池里小鱼游弋,喷泉随乐轻舞。“用的都是天上水!”李远国介绍。不远处的篮球场下,便藏着一个150立方米的大水池,专门用来收集雨水。除此之外,小区内还增加了植草沟、道路环保雨水口、雨水花园、水生态修复系统等过滤体,可有效沉淀和净化雨水。经过多重过滤,快排变成了缓排,雨水得到净化,并存进储水箱、景观水池,循环利用。待需要时,便将蓄存的水替代自来水用于景观补水、绿地灌溉以及居民的日常清洁用水,水在小区“活”了起来。

除了水,“活”起来的还有小区居民的心。以前,落路口社区所在地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不少居民还记得这样的画面:筒子楼的过道摆满锅碗瓢盆、让人捂着鼻子排队的老式公厕、狭窄破旧的危房、一下大雨就水漫金山的街道。经过棚改,落路口社区如今一派现代家园景象:整齐亮丽的楼房、错落有致的园林、时尚的社区免费书吧……“现在,这里老百姓幸福指数猛增呢。”社区书记李芳说。

除了天源星城小区,泰达润景园等小区都应用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常德的城市道路也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紫菱路西段,是海绵型道路建设示范工程。一块块3寸见方的小石块,整整齐齐铺在道旁,石逢间填满了碎石和粗糙的沙砾,专业术语称之为弹石铺装,地砖之间的碎石缝隙是雨水自然下渗的通道;人行道上的植草沟里花草葱绿,使用了粗砂层与透水混凝土的新技术,不再是以前的黏土栽种。种植的花草都是耐水植物,能够就地吸纳和净化雨水。雨水强度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弹石铺装地段与植草沟边上的溢流口就开始发挥作用,将路面雨水缓慢地向道路排水管网引流,既不会让路面产生积水,也不会因雨水大量快速进入排水管网而引发各种问题。

巨大的“海绵”,化解了城市的水情。

2016年7月2日至3日,常德市城区24小时内降水量达177.8毫米,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二大强降雨量。地下管网的改造、河湖水系的贯通、城市雨水生态吸纳与净化功能的培植,让城市成为一座会呼吸的有机体,应对暴雨的能力大大提升。暴雨过后,城市安然无恙。

2017年8月12日以来,常德市城区遭受一场暴雨,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31毫米。市主城区道路排水通畅,城市再一次经受住暴雨的考验。

“城市海绵建设项目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即使下暴雨,短时间内就可以排除城市积水,需要时则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李远国道出暴雨中常德城交出满意答卷的奥秘。

作为常德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动人之一,李远国还将这份常德答卷分享给更多的人。

2017年4月15日,由LAF&景观之路主办的“常德海绵城市考察”如期进行,来自全国各地水利水务、市政工程、城建环保、规划设计等领域的各级专业人士,近300人来到常德。李远国带领着他们,深入到常德的河道、街区、公园、厂区、庭院等多种类型的项目现场,考察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丰水型城市,如何治理和利用城市水资源。

2018年2月7日至13日,两年一次的世界城市论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李远国应世界未来委员会和能源基金会邀请,参加第九届世界城市论坛,并安排在“科学规划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带路国家城市发展经验分享”边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常德,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曾饱受是水患之痛的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因水而灵动起来。打通了内河水系,连通新河、白马湖、穿紫河、柳叶湖、沾天湖,开辟往返航道45公里,建设丁玲公园码头、白马湖公园码头、柳湖沙月码头等14个码头,开通水上观光游览船。一座城,在水波荡漾中鲜活。

怕水,恨水,治水,到现在的亲水、乐水,玩水。常德人与水的情感恋歌,在悄然中发生着变化。

市民“刀哥”兴奋地说:“临水而居的闲适亲水生活不再是梦想。”他爱上了身边的那一汪汪碧波荡漾、诗情洋溢的水。他高兴地发现,诗人徐志摩所描绘的场景,在常德这座亲亲之城、烂漫之城里处处鲜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在这样的美景与诗意中,一座城市的乡愁悠悠流淌。

“栀子花开烟花盛开,一条小船划出月畔湾。你若不来我的船不开,条条大路通山外。丝弦唱过赋新诗,声声花鼓唱刘海。你不来,花不开,我在常德等你来;你不来,船不开,等你扬帆云天外……”一曲明丽热情的新韵,正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常德城,慢慢漾开……

 


 

穿紫河——家门口的绿富美

市排水处  杨  亮

 

摘  要近年来,生存与生态的话题俨然成为全球热点。中国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常德更是积极响应国家生态建设号召,倾力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六大措施如何将穿紫河水环境的成功治理为例,忆昔日的臭水沟成功锐变成今天的风景区,展示那些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关键词生态文明;海绵城市;穿紫河;水环境

 

引言

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也是一座水滨城市。枕长江、依洞庭,沅江、澧水穿城过,穿紫河、柳叶湖城中流。一条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曾经“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的穿紫河却成了一条污水河。这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问题:城市外洪内涝、水质污染、水生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对这座城市人居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创造一个更加生态宜居、更加美丽幸福的常德,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常德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城市水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2018年10月常德又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现在就一起来了解穿紫河的前世今生,了解它如何由一条臭水沟变成如今城市的碧玉带。

严重污染的穿紫河

穿紫河是常德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水系,长约18公里,流域面积约28平方千米,穿紫河先注入沅江,再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所以穿紫河为长江的二级支流。

1958年前,穿紫河只是郊外一条清澈的自然河流。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穿紫河下游被束窄,填埋,为解决丹洲内涝与穿紫河下游防洪问题,修建了新河,把原有的河道完全的截断了,从此穿紫河变成了断头河、死水河。污水排不出去,又没有水源补给,河水无法自净。同时生活污水,农田尾水,养殖废水大量的排入,使河水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葫芦等富营养环境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河水变黑发臭,河床也越淤越高。污染严重的时期,穿紫河沿线密密麻麻分布着118个排水口。

“清水河变成了臭水沟”,被污染的穿紫河河水慢慢地变成黑褐色,散发着一阵阵的臭味。这样的水,既不能喝,更没有人到里面去游泳,连水里的鱼虾都会慢慢死去。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不论是心情还是健康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至此,被严重污染的古运河成为城市之痛。

穿紫河净化六措施

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认清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消除黑臭。

自2002年起,政府就着手穿紫河治污工程,通过“引沅济穿”提水工程,稀释穿紫河的污染。2006年,穿紫河治理在国内率先引进德国汉诺威水系的先进治污理念,建立健全城市“两水(污水、雨水)”收集系统。2008年,常德市规划局委托德国汉诺威水协编制《水城常德——江北城区水资源规划》,启动穿紫河水系治理工作。2013年,常德市“三改四化”把城区的水改摆在了重要位置,穿紫河的治理是城区水系改造的重中之重。

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区多个项目相继启动,一场轰轰烈烈的“三改四化”工程像雨后春笋般一拨接一拨全面启动,拉开了奋战的序幕。本文以穿紫河水环境的成功治理为视角,简要介绍穿紫河污水净化六大措施,忆昔日的臭水沟成功锐变成今天的风景区,回顾改造发展中的穿紫河。

穿紫河污水净化六大措施

一、打通水系,加快循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加快河水的净化速度,重新打通整个穿紫河的“任督二脉”,一头让穿紫河和城市的内陆湖柳叶湖相连,另一头又连通了长江的支流沅江。此外,每年在穿紫河中会有计划投入一些鱼虾、植入浮岛植被,加速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及修复进程,让穿紫河水系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二、完善管网,雨污分流。常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夏季多暴雨,加上地下水位高,暴雨季节雨水、地下水进入破损的管网,随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厂,导致排入的污水量远大于污水处理厂的预计污水量。于是常德市对城区主干道和一百多条大街小巷的污水管道进行了清淤、翻修、改造和新建,逐步降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雨水量和不明来水量,初步实现雨污分流,极大缓解了污水处理厂压力。

三、规划泵站、排渍截污。穿紫河沿岸建起8个新型雨水泵站,沿岸的118个排水口已被全部截流。除了对整个穿紫河沿岸改建和新建了船码头、柏子园、夏家垱等6座污水泵站和15座雨水泵站外,对常德市其它城区也进行了雨污泵站规划。通过改造现有的排水机埠和调蓄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对水进行分流。此外,常德市政府还斥巨资,打开了盖板、拆除了河堤、疏通了河道、增加了调蓄容积,并修建了11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将无数大小“海绵”与穿紫河连通。如今的穿紫河不仅恢复了自洁功能,还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消纳着城区的超量雨水。

四、绿色屋顶、储存雨水。穿紫河沿岸的建筑顶楼上几乎全被绿色植物覆盖,这些绿植覆盖的屋顶,像海绵一样,在暴雨期间,把一部分雨水暂时储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能对降雨起到一个削峰作用,减少暴雨时期下水管道压力。其次,屋顶绿色植物还能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减少最终进入河流的污染物,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水再排入穿紫河,起到了提高水质的作用。

五、生态滤池、净化吸收。生态滤池(MEEF)是利用水生植物和人工填料(主要为过滤沙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进行污水净化的一种水处理技术。雨污水排入生态滤池后,先会经过芦苇、美人蕉等有净化作用植物层。雨污水通过芦苇湿地系统时,芦苇能从污水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加以利用,并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然后在下渗过程中,部分杂质被截留或吸附在一米多厚的沙石层中,再排入穿紫河中。经过生态滤池的水化学需氧量,从80下降到20多,水质从劣5类上升到4类。在船码头机埠、夏家垱机埠、柏子园机埠等地,人们可以看到用来排污的净化地长满了芦苇、菖蒲、席草、美人蕉等植物,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水,通过一米多厚的沙石和净化膜,再排入穿紫河中。

六、种植草沟、沉淀过滤。下图为植草沟(雨水收集过程)断面示意图,这样的植草沟在穿紫河沿岸随处可见。从图片中可以看到雨污水向中间地势相对较低的植草沟地区汇集,植物能截留一部分污染物质,同时由于流速减慢,污水中的部分颗粒物将会沉淀下来,雨污水在下渗过程中土层和沙石层还能对其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最后通过渗管将净化后的水排入穿紫河。

3  风光碧玉的穿紫河

常德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资源”五位一体建设,提出“水安、水净、水亲、水流、水游、水城”建设目标,倾全城之力,实施活水、净水、蓄水、排水、亲水五大工程。如今,曾经的臭水沟已完美蜕变。现在的它,是全国少有、湖南独有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是常德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傍水构建的城市生态景观,其周边房产成为市民最宜居的地方。

秋日的穿紫河畔,杨柳低垂,碧波粼粼,山风拂动着河面,荡起阵阵涟漪,河里的游船划破水面,泛起白色的浪花。夕阳西下时,月上柳梢头,水上巴士穿行在如梦如幻的穿紫河上,放眼望去,天蓝水碧,姹紫嫣红,平滑的水波,映照南北两岸的都市繁华。

环境变美了,投资热情就来了。独具特色的德国风情街,由德国设计团队按纯德国建筑风格全新建造,清一色的欧式建筑。走在汉诺威大街上,喝着德国啤酒,欣赏着欢愉的德国民谣,享受着德国异域风情,不用出国就能享受到德国“啤酒节”的热闹!投资带活了这座城市的经济,也使得这座城市越来越富,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愈加活跃了。

夜幕降临,穿紫河上游船驶过,饭后出来散步的人越来越多,河畔店铺开始人来人往,穿紫河的酒吧街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后记

穿紫河的蜕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污水变清流、荒滩变乐园,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在央视新闻连续播放。穿紫河水环境的成功治理为全国树立了典范,也成了常德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家门口的绿富美。你不来,花不开,我在常德等你来。等你,我在常德等你来……



“三变”改革在临澧

临澧县委党校副校长   刘  永

 

贵州省六盘水市创造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真正有效地实现了“产业增效、生态增值、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贵州省“三变”改革的创新成果,为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石激起千层浪”,临澧县委县政府迅速响应,组织干部群众实地参观学习考察。所有参学人员无不为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震惊。痛定思痛,贵州六盘水的巨变更加增添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抓“三变”、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力图通过临澧的“三变”改革,达到促进临澧“企业增收、集体增收、农民增收”“三增”的目的,从而,为新时期破解“三农”难题、做强“三农”工作寻找到一条新路。

一、重中之重话“三农”,“三变”改革已然势在必行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5年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既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又凸显了“三农”发展一直面临各种新形势新情况的挑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长久以来,“三农”问题导致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已成为制约整个国家现代化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有效“突破口”。“三变”改革应运而生、势在必行。一是“变则通,通则久”。目前“三农”工作遇到的所有问题和挑战,均与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变革力度不大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农村实施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过40年的实践,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在市场经济高度化进程中已经消失殆尽,必须主动求变,寻求到新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变”改革已有成功的先例。它发源于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现在已经成型并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三变”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当地产业增效、生态增值和农民增收,创造了“后发超越”的奇迹。三是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有效盘活包括土地、山林、水体等“沉睡资产”,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搞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而达到“三增”的目的。“三变”以产权为纽带,激活“三资”、做活“三农”,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找到的一条合理路径,成为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新的出发“原点”。

“三变”改革之于临澧,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三变”切合临澧生产资源丰富实际,应当全面推行。临澧有良田 55.48万亩,水面11.2万亩,可垦荒地、山林    74万亩,森林覆盖率40.2%,水土丰腴、物产富饶,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有太浮山、刻木山、官亭湖等秀丽优美的自然景观。然而,这一切在国家现有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中已经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据估算,仅土地资源一项,全县处于闲置状态的就有3.7万亩。“三变”犹如春风化雨,将“沉睡的资产”唤醒,将生产要素激活,不仅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径、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举措,应当在全县推开。

2、“三变”切近临澧人民勇于创新特质,可以大力推行。临澧位于湖湘文化氛围最浓郁、底蕴最丰厚的常德,受其影响,临澧人民特别霸得蛮、勇于闯,而且精明强干、机智聪慧。上个世纪80年代,临澧人民就创造了太平奇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青山精神是临澧人民精神特质的最好诠释,“只要来临澧,一切好办理”是临澧人民热情好客的真实写照。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临澧人有“变则通,不变则死”的气概。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三变”改革,必将如鱼得水、如沐春风,深入“三变”改革实践必将硕果累累。

3、“三变”切中临澧农业经济弱小脉搏,必须有序推行。临澧县地处湘北澧水中下游,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县。多年来,临澧县坚持把发展粮食、油菜、棉花、柑橘、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虽然实现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但农民的增收空间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近几年,自己发展了一些农业企业,也引进了一批如梅林果业的龙头企业,但呈现出来的全都是散、小、弱的状态,根本起不到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农民与企业、村集体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水涨船高”的利益连接机制,农民依然难以增收、村集体依然难以发展壮大。“三变”改革就是把农村有效的资源都通过股权的形式向农村倾斜,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积累也必然相应增多。当然,“三变”改革牵涉到许多问题,必须因势利导、科学安排、有序推行。目前,全县干部群众对“三变”改革已经高度认同,争先恐后谋“三变”抓“三变”的局面正在形成。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守正出新方能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运用。“三变”改革发源于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六盘水,却创造了“后发赶超”的奇迹。他们在要素整合、配套政策、流程设计、风险防范等环节探索出的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复制”借鉴,但千万不能“复印”照搬。“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们必须在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笃定结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真正找到一条切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为此,我们把重点放在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发展路子上,探索打造出了以下几种“三变”改革的“实体样本”:

“三变”+红色旅游。修梅镇高桥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同志故居,该村做活三变文章,促进了“红色旅游、绿色观光、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创新红色旅游模式,引进专业团队组建临澧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公司,采取“公司+景区+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合理商定各方收益分红比例,把党建培训、红色研学、绿色观光、休闲娱乐,民宿体验整合,共同打造“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的研学基地。近年来,林伯渠故居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打造了千亩油茶观光园、千亩太空莲采摘园两大精品园区,配套完善了乡村旅游“吃住游娱购”五大要素,该村发展成为湘西北红色旅游村落,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210户入股生态农业和民宿产业,每户年增收5万多元,村集体年分红21万元。

“三变”+特色产业。2016年,四新岗镇久丰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如何发展村里的支柱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并早日使群众脱贫致富,摘掉贫困村的帽子,真正使“土地”这一村里最大的资源成为群众手里的“定期存折”,是支村两委考虑最多的问题。为此,久丰村引进湖南山樱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发展油茶产业。在发展模式上,村集体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积极与山樱公司协商,提出的土地入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油茶发展新模式在全村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并被山樱公司所接受,即:村集体流转农户林地入股山樱公司,公司负责油茶种植和后期管理。油茶未产生效益的前5年,公司每年每亩付给农户100 元的流转费,每年付给村集体8万元的合作开发费。油茶产生效益后,公司、村集体、农户三方按照73%、2%、25%比例实行效益分成。目前,山樱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连片种植油茶3500亩,其中1000亩今年开始挂果。久丰村油茶产业步入公司、村集体、群众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变”+田园综合体。烽火乡哗溪桥村发挥乡贤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动员本村在外创业的湖南省诚源环保检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玉霞,回乡创办“湘菜田源”田园综合体。该项目规划面积20.6平方公里,采取公司+中科院联合研究中心+村集体+农户的股份合作方式,打造湘菜文化园、农耕体验园、康养休闲园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目前,农户入股土地、山林1700亩,村集体折股项目资金500万元,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中科院稻蛙立体共养研发及巨型稻培育示范基地300亩,每亩收益达到2万多元,开发中药材基地1000亩,建成大棚蔬菜基地400亩,入股农户每年增收2万多元,村集体年分红25万元。

“三变”+生产服务。四新岗镇众胜村将“三变”元素植入服务领域,探索出“生产服务合作社+农业产业+农户+精准扶贫”的“三变+N”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委托帮扶,搭建市场与农户桥梁,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实现现代农业与分散农户有机衔接。农户以土地入股,建成3000亩柑橘和7000亩油茶种植基地,已经解决650个农户(其中112   个贫困户)就业创业。

此外,“三变”+加工企业、“三变”+生态经济、“三变”+电子商务、“三变”+乡村旅游等模式正在试点推行,“无村不股、无人不股”的局面在临澧正悄然形成。

三、为政之本践于行,抓“三变”促“三增”成效初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因此,为政之本,应树立“最大的政绩就是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并努力付诸实施,变为现实。在推进“三变”改革过程中,主要坚持“四抓”:一是抓“三变”学习培训。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驻村队员等,多形式、高频率开展参观学习和外出考察,对“三变”理论进行解读,对“三变”程序进行讨论等等,加深“三变”认识和理解;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对六盘水并融合周边乡镇三变“改革”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解读,提升“三变”素质和能力。目前,全县许多干部都已经成为抓“三变”的行家里手,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成为“三变”改革的熟练“操盘手”。二是抓“三变”群众基础。以村为单位进行工作动员,通过宣传栏、村广播、QQ群网络、入户讲解等,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三变”改革相关政策,不留死角,提高广大群众对“三变”的知晓率,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干实事的实干氛围,促使农民打破传统观念,逐渐开始自愿“变”、自愿“改”。现在,“三变”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抓“三变”主体培育。把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三变”改革的承接载体进行培育发展,引领农村“三变”改革。目前,全县共建成农业园区21个、培育重点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0家、家庭农场587个;成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村民通过自筹资金与上级补助专项资金进行捆绑、土地流转等方式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全县组建村级工贸公司27个,建立联产业发展主体342个,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四是抓“三变”改革试点。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全县选择停弦渡镇福船村、修梅镇高桥村、刻木山乡楼子村等10个村作为全县“三变”改革试点,探索改革经验。试点村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推进“三变”试点工作。紧紧围绕“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文章,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载体,以“三变”改革为主要路径,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目前,全县逐步呈现出“大手”拉“小手”、“先富”带“后富”抱团发展的崭新格局。

自2018年启动以来,全县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三变”改革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的61个村深入开展,“三增”的预期目标初步显现。一是企业收入稳步增加。“三变”改革有效盘活了农村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有利于企业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加上“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利益机制使企业经营环境大为改善。目前,全县通过“三变”改革年创产值共75亿元,企业收益稳步提升。二是集体收入明显增加。“三变”改革以集体资源参股企业发展,将集体产权以股份化运作方式盘活,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长期虚置化和缺位难题,补齐了农村集体产权缺失造成利益流失的短板。各村还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已参与“三变”改革的集体土地达5.9万亩,先后投入各类资金2亿多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资金变股金1.2万元,参与经营主体达140家。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达2100多万元,农村“空心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空壳村”现象全部消除。三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变股东,顺理成章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的投资者和受益人,土地流转有保底租金,入股有“二次”分红,务工有工资收入,贫困户实行政策性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有9个村已经实现分红,农户分红1.8亿元,户均分红2600元,其中970个贫困户分红2580万元,户均分红26598元。2018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11元,比上年增长9.1%元。

“三变”改革的丰富实践,我们还收获了以下几点经验启示:一是初心不能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待和工作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建功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到“三变”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去。二是本色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山精神、太平精神等都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在临澧大地上尽情燃烧的结晶,是临澧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力量之源,我们要继续发扬、接续奋斗。三是劲头不能松。临澧“三变”改革已初具雏形、初见成效,但与六盘水等“先行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聚焦“三变”改革、紧盯“三增”目标、抓好“三农”工作,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不断丰富“三变”方式,扩大改革成果,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而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治水保安澜 兴水促发展

中共常德市委党校  冯秀萍

 

摘  要:作为南方丰水城市的典型代表,常德市治水兴水经历了起步、探索、深化三个重要阶段,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常德始终坚持主动作为、重视制度建设、落实要素保障,从而形成了治水与兴水互动共促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治水;兴水;成效;启示

 

作为一座典型的南方丰水城市,常德水网密布、河系发达、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突出的水城特点在“水运为王”时代曾经助力常德经济走在前列,但也一度被视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隐患。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德治水行动经历了持续探索,在实现水安、水净、水流、水亲、水游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治水与兴水互动共促的良好局面。回望过去,成绩累累;展望未来,重任在肩。总结常德治水兴水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形成的经验,对于未来持续推进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一、常德市治水兴水历程回顾

(一)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2003年):直面洪涝灾害,强化洪水治理

常德是“水城”,湖南四水中有沅、澧两条水系贯穿全境,境内共有639条河流,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城市年均降雨量达到1360毫米,远高于全国628毫米的平均水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导致常德洪涝灾害频发,且洪灾发生地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防汛抗灾成为沅澧人民长期承担的艰巨任务。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德较大洪涝灾害发生了26次,平均两到三年发生一次, 仅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就有10个年份发生过大洪水,沿河沿湖居住的村民不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知道种什么,也不敢种什么,担心洪水来了一年的收成成为泡影,由此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常德人民坚决抵御洪涝灾害、坚持不懈大力治水,修建了大量防洪设施,其中“独立防洪圈38个,包括重点垸5个、蓄洪垸8个、万亩以上的一般垸14个、万亩以下一般垸11个;堤防2870公里,其中一线大堤1121公里,占全省三分之一”[13]

(二)探索阶段(2004~2014年):引进先进理念,开展生态治水

上世纪80 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开发强度和路面硬化比例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雨水调蓄渗滞能力,加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内涝和水体黑臭成为城市发展之殇,仅常德市江北中心城区就有19处严重内涝点和7处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城区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为此,常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与国际发达地区开展实践合作,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雨水生态治理理念。2004年,《解决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常德市城区及穿紫河水系治理个案分析》获欧盟批准,这是市政府与德国汉诺威、荷兰乌得勒支政府、湖南省建设厅合作,致力于河流污染治理的环境对话项目。2008年,常德又再次与德国汉诺威水协合作,共同编制了《水城常德——常德江北城区水敏性(海绵体)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框架》,并且在这一框架下,由国内外顶尖单位高标准编制了十多个专业规划和片区水系、雨水综合利用规划,紧接着110多个涉及水系治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绿地建设的项目先后启动。

(三)深化阶段(2015年至今):建设海绵城市,打造生态水城

2015 年常德市入选全国首批十六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三年的试点建设期间,全市先后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编制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成了一批量大质优的海绵建设项目,总结出了一批建设技术标准,形成了一套智能化智慧水务系统,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均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2018年4月底,常德市试点区域范围内已完成项目133个,在建项目15个,项目完工比89.9%;已建成面积29.15平方公里,面积完工比例为 80.75%,在建面积8.29平方公里;此外,非试点区建成面积约26.4平方公里,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总面积已有63.84平方公里,达标率为71%。海绵城市建设已完成投资77.01亿元,投资完成比例98.5%[14]。10月底,常德海绵城市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标志着常德基本形成了一套南方丰水城市内涝和黑臭水体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经验。

二、常德市治水兴水主要成效

(一)科学理水,水安全有效保障

常德以实施江河湖连通工程、加强内涝点排查整治、完善市政排水系统等措施为重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对雨水径流的调蓄、排放、渗透能力。从重点项目看,常德诗墙防洪大堤综合治理、江南风光带项目建成完工,花山闸、柳叶闸完成新建,雨水排放管网完成419公里的新建与改造,20座雨水泵站先后新建改造完成,一系列项目的落地,使常德防洪排涝能力大大增强。以内涝治理为例,2016至209年间,常德先后经历了四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在每次24小时累计降雨都大于120毫米至150毫米日排干的设计能力的情形下,市城区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没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虽然部分路段因短时降雨量已远远超过海绵城市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而造成积水,但积水也在6个小时内消除,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安全出行。

(二)生态治水,水生态明显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通过禁、限区的划定,蓝、绿线的管控,常德大力保护山水林田湖草,很好地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效果。其中较为典型的,如白马湖公园、滨湖公园等海绵公园的新建与改造,花山生态湿地和穿紫河、杨桥河、新河渠等内河水系驳岸景观绿地建设,百果园植物走廊、柳叶湖环湖道风光带的新建等,在重塑自然生态岸线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更加优美的水文生态、营造了动植物多样性生存环境,更是增加了绿地空间、有效缓解了热岛效应。2017年,常德市率先在全省实施热岛效应监测,结果显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后,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比之前降低了0.92度[15]

(三)铁腕护水,水污染基本消除

常德河网密布,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交错形成的水污染顽疾突出。为了切实保护水资源,常德坚持铁腕护水,坚决不以牺牲经济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2013年,常德提出对城区500平方公里水域展开整体规划和系统改造,明确了“一关、二禁、三治、四保、五改”,强调“用壮士断腕的气魄关停水系改造范围内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和矿山,禁止投肥养鱼,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对河流、湖泊、湿地要挂牌保护到位,通过系统的改造,使水系成为城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在此之后,黑臭水体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启动,水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市城区各水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标准IV类以上,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016年10月17日,柳叶湖、穿紫河、白马湖全线贯通,开辟了往返45公里航道,打造了省内第一条水上巴士。

(四)文化活水,水文化极大彰显

文化是软实力,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来,常德注重把文化融入其中,实现了水资源开发管理与老常德历史记忆、现代商业文明融为一体。穿紫河边,通过修复还原老常德城区大小河街、麻阳街等历史记忆,新建德国风情街、婚庆产业园等特色商业街,使常德内河码头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交相辉映;护城河畔,老西门文化旅游街区通过挖掘整合常德丝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牌坊、火神庙等文化遗存,再加上抗战碉堡、矮城墙等历史遗迹散落其中,成为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城市空间。除此之外古常德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窨子屋,从建筑理念看,极大汇集了传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常德人民立足地域特色、实施雨水管理、智慧创新的重要结晶,常德在重建窨子屋的过程中注重古今中外理念融合,将更多现代海绵元素融入其中,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国际理念与本地理念的深度融合。

(五)产业兴水,水经济集中呈现

自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常德注重延长产业链条,把水生态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水经济优势。在水生态得到显著改善的基础上,沿湖沿河打造了欢乐水世界、大小河街、水上巴士、房车营地、沙滩公园、北部生态新城、德国风情街、金银街、万达广场等工程项目,带动了旅游、商贸、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据统计,穿紫河水上巴士运营以来,短短7个月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约1000万元,欢乐水世界开园两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门票收入1.5亿元,常德的房地产业也因环境的不断改善更为繁荣。随着城市宜居指数不断提升,对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根据QQ大数据发布的《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2016年,常德市年轻人口新增率达到52%,在所有三线城市中排在第一位,净增率达到14.4%,在三线城市中排在第四位,反映出常德对年轻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三、常德市治水兴水经验启示

(一)转变理念,坚持主动作为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好的发展实践都是由科学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德治水理念的延续和深化过程,不论是防汛治水中的不畏艰险,还是护水活水中的主动作为,体现的都是久久为功推进治水兴水的理念、决心和气魄。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例,作为国内最早认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早在2005年常德就开始通过欧盟项目启动河道的生态整治,并在2008年的制定的规划《水城常德》中,将德国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引入进来,提出要将雨水进行调蓄和下渗,来取代直接的排放。从与汉诺威签订第一个水系治理方案至今,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即便遇到许多施工难度和投资问题,仍然坚持以生态治水、惠及民生为本,优先安排内涝点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民生工程项目。

(二)严格规范,重视制度建设

治水兴水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在规划编制、组织领导、技术标准等方面常德都有着严格的设计和规范。一直以来,常德都很重视城市给水、排水、防洪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尤其是自认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来,更是先后制定发布了《常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5-2030年)》、《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40余项涵盖海绵城市建、管、控、维等政策和制度规范,出台相关奖补规定5个,同时严格确保各层级规划相互支撑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同时,常德建立了市、县之外,在治水技术标准上也力求严格规范。2015 年申报试点城市成功后,常德市迅速确立了“先拟定技术标准,再做典型设计,然后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技术方面已形成“大、中、小”海绵体并重构建的格局。、乡、村四级河湖长制工作委员会,按照一河(湖)一策、一河一档,确保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与职责职能划分无缝对接。

(三)突破瓶颈,落实要素保障

从资金需求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涉及项目多、投资大,仅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开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单纯依靠政府直接财政支出,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为此,常德着力突破资金瓶颈,引入外部资本,积极探索推进PPP模式,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拓宽了资金来源。截至2018年6月,常德已经吸引了北控水务、首创水务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充分创新金融机构投资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模式,全市已落地海绵PPP项目三个。2016年以来,先后分别获得农业银行融资30亿元、邮储银行融资45亿元,与建设银行合作设立了20亿元海绵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四)以融带产,推动经济发展

以融带产指的就是协同推进治水兴水,实现黑臭水体治理、棚户区改造、休闲旅游、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从实践看,近几年常德着力将水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思路的转变带来的是治水与兴水的良性互促。常德依托水资源优势,先后打造的柳叶湖环湖景观带、穿紫河水上风光带、常德河街、水上巴士、老西门历史文化街等一批亮点项目,凸显生态、休闲、美丽、文化特性,赋予其城市景观、生态廊道、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都把治水成果切实转化为了“美丽经济”重要载体,同时又在产业链上游带动着人才培训、规划与设计、智慧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水生动植物繁育与供给及运行维护等诸多产业发展,有着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从而为今后持续开展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奠定了长效机制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 李远国.湖南常德:力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更多范例[J].城乡建设,2017(3).

[3] 陈利群,刘曦.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体系构建[J].给水排水,2019(6).

[4] 疏堵结合治水患[N].常德日报,2019-05-13(A01).

[5] 周立耘.常德“海绵”留住天上水[N].人民日报,2016-12-20.

[6] 抢抓试点机遇,建设海绵城市[N].常德日报,2017-07-31.

[7] 林毅,唐志勇.相安共美的人水壮歌[N].常德日报,2019-6-15(A01)

[8] 汉诺威水协.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区水敏型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EB/OL].2009-5-1/2019-7-18.




不忘为民初心,不忘安居使命

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 梅  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辉煌成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亮眼成绩。住房问题事关群众福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群众住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1995年,常德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开始起步。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变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房住不炒”的要求,为我市居民解决住房刚性需求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撑。如今,住房公积金制度已是解决我市群众特别是广大工薪阶层住房问题的一个重要制度,并成为我市住房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心一直不忘为民初心,不负安居使命,全力推进群众“住有所居”,造福千家万户。

一、服务全市大局,促进事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心紧紧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着力推进住房公积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实现了机构职能转变。2003年,区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上收全市统筹管理。中心职能已从早期资金归集、放款的单纯管理机构变成了如今集政策宣传、归集扩面、资金运作、风险防控、信息技术建设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与服务机构。二是实现了业务高速发展。2003年是我市住房公积金机构上收的第一年,当年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2.15亿元,发放贷款0.39亿元,提取住房公积金0.95亿元。2018年,全市归集住房公积金39.09亿元,是2003年的18倍;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1.96亿元,是2003年的82倍;提取住房公积金27.07亿元,是2003年的28倍。业务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三是实现了事业全面跨越。当前我市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总额已突破289亿元,职工累计使用住房公积金资金360亿元以上,资金规模位于全省前列。住房公积金为促进我市城镇化建设、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湖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先进单位、全市综治、扶贫、优化经济环境优秀单位。各管理部还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级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二、维护职工权益,推动归集扩面。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赋予缴存职工的一项权益。近年来,中心严格贯彻执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为缴存职工谋利益。一是职工权益得到维护。出台了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管理办法,加强了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内”即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已将工资、绩效奖金、综治文明奖、交通补贴等全面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并按12%的比例由财政配套到位。非体制人员扩面同样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3314家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中,非公企业占30.14%;在20.82万名实缴职工人数中,非公企业职工占22.14%。村居两委干部、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港澳台同胞也享有了住房公积金待遇。二是企业行为得到规范。近年来,中心将扩面重点逐步从行政事业单位转移到广大企业,深入企业宣传住房公积金政策,增强企业主守法意识,提升职工维权意识。成立了行政执法大队,对效益较好却拒不建缴住房公积金的企业进行柔性执法。条件较好的企业纷纷建制,欠缴漏缴的企业为职工补缴到位。三是归集管理得到优化。中心坚持以优化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行管理改革,全面实现了区县市零余额账户管理,清理了职工缴存账户,并加强了归集资金暂存款分解管理。使归集资金尽快到达职工个人账户,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

三、追求两个效益,科学运作资金。我市住房公积金的资金运作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一是满足了职工购房需求。截至2019年8月底,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97亿元,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165亿元。职工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贷款利率低,首付及还款压力小,同时还能享受“年对冲”、“月对冲”还贷、组合贷款等政策。当前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占全市住房贷款余额的20%以上。二是提升了账户利息收益。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享有利息收益,年度结转资金利息收益已由原来的活期或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收益提升至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收益,职工账户利息收益普遍增加。三是促进了住房保障事业。中心每年将增值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公租房建设资金上交市财政。截至2018年底,中心已为公租房建设支持资金2.47亿元,为促进我市居民住房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满足群众需求,打造服务品牌。近年来,中心提出“服务缴存职工,造福千家万户”的口号, 秉承“尚德、奉公、厚积、精进”的中心精神,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标准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服务增速。住房公积金查询业务由以前需现场查阅到现在用手机查阅,一秒钟即可查询成功。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由三天办理到现在当场办理完毕。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所需时限也缩减了1/2。二是服务提质。全市住房公积金服务场所环境不断改善,各管理部服务大厅焕然一新,中心机关服务场所由两层公寓变为五层大楼,并将搬迁至更为宽敞、现代化的财鑫广场。中心邀请不动产登记中心、担保机构、银行联合办公,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精简了业务办理审核资料,身份信息、房产信息、婚姻信息、征信信息等均可通过网络核查,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切实做好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服务省时。许多业务实现了网上或手机办理,业务咨询通过拨打12329热线即可完成,提取业务由最初的签发支票变为现在的网上转账,节省了票据成本和客户奔波时间。中心实现了电子档案管理,大幅减少了纸质档案规模,归档调阅更为便利。

五、保障三个安全,抓好规范管理。安全就是第一生产力,确保安全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中心多措并举,保障住房公积金“三个安全”。一是抓好人员安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并定期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片,通过上主题党课、落实“两个责任”谈话制度、参观监狱等途径,不断促进廉洁公积金建设。对关键审核岗位、信息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分类授予管理权限,预防越权运维。二是抓好资金安全。严格按程序开展日常资金调度工作,财务及审核类岗位设置科学并实行轮岗。严格审计稽核,把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第一道内部关口。搞好日常业务稽核、专项审计且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审计成果有效转化。每年按要求做好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公开,接受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是抓好信息安全。对内网终端设备进行严格准入登记管理,加强CA证书管理及检查。开展专项网络和网站安全自查、保密自查,对核心业务系统和数据库运维时进行跟随踪记录,预防恶意或随意运维。对核心数据库采取了多项备份措施,确保中心数据安全。与全国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税务、智慧党建、银行等实现信息共享。



不是过客,而是归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经投地产党总支  陈茹蓉

 

“初心”体现本质属性、价值追求,“使命”体现历史担当、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我们党居安思危、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成立98年来,正是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指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沧海一粟,落叶归根

我是2012年研究生毕业的,毕业后就就留在了读书所在的城市工作。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特区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和长期的高速发展,繁荣稳定。人们对待我们这些异乡人,非常的热情,这也是中国人对寻根的一个情节吧。

中资企业越来越多,国字号的招牌也在维港两岸随处可见。这都和党的正确领导和坚持改革开放道理,造就了祖国经济的腾飞,让世人瞩目。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国人与外界的交流更加的频繁和密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级消费--“中国大妈”。中国的企业可以在世界级的舞台上,无惧竞争,中国的人民可以在任何消费场所都买其所想,用其想用。是党,才让几十年前的天方夜谭变成如今的现实。

而我,虽然只是在改革浪潮中成长的一名普通学生,一名社会人,但是都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日新月异与强大。不管我身在何处,祖国都张开了她的臂弯,给我以保护和温暖。而我,身为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怀揣中国心,支持着党,爱护着我的国家。

很深的感触,第一次去特区,火车,十几个小时,还要过人工检验关口,去一次得整整一天。到后来,有了高铁,再后来,链接特区与特区之间的最后一段都已经连通,速度越来越快。早上出发,下午就可以到家。国家的发展,快到令人瞠目结舌,让整个世界都见识了中国速度。

然而,一次家庭中小小的变故,让我的寻根情节在小小的年纪就恣意生长,不断肆虐。最终,浓浓的故乡情谊与亲情打败了青春和梦想,让我从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变成了归人,倦鸟归巢。

二、既是故人,也是新人

回到家乡常德,我既熟悉,又陌生。我不再是无忧无虑生活的一名学子,而是要工作,要创造价值的社会人。在各种竞争面前,我荣幸的成为一名经投人。而在今年,我又有幸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党关爱培养的对象。

众所周知,经投人对于家乡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无限的辛劳。家乡,经历了“三改四化”,原本旧城区的道路都经历了翻新。那些泥泞的道路不见了,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平整的大马路,是规范的交通标示,醒目的交通灯,警醒人们的高清摄像头。

离开常德之前,同学们总在抱怨,常德太小了,没什么选择,娱乐方式也很单一。

而现在,太阳山有星座广场和太阳神广场,每个周末都有行山爱好者攀登。几千米的脊岭栈道,让山下的平原绽放不同的容颜。

沙滩公园,是小朋友的天堂。每逢假期,家人休闲娱乐首选。看沙雕,沙滩排球,沙滩游乐项目,数不胜数,来多少次都不会腻。

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口,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德山,道路选择多了,大家无论去哪里,都方便了许多。

湘雅医院的进驻更是常德人民的福音,身体有了毛病,再也不用离乡背井去大城市就医,担心医保担心黄牛担心住宿担心无数种不好的可能性,湘雅医院的专家教授,在家门口,就触手可及。

还有河街,完美的还原了老一辈的记忆,让我们的传统得以传承。

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穿紫河。我离开常德读大学那会,我都戏称它为“香江”,因为它实在是太臭了。以前每次经过,都是屏住呼吸的一次会战,肺活量的一种考验,而如今,她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常德的香江,她骄傲的向世人展示,她的名字叫穿紫河。

不仅如此,家乡也有了活力的一面。沿着穿紫河两岸,夜幕降临时,霓虹闪烁,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不同的主题,这成为了常德另一面展示自己的窗口和舞台。

而这数之不尽的变化,都是经投人的勤劳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党的正确领导让这个三线城市也有着闪耀的名字--常德。而我作为一个本土成长的年轻人,在经投的岗位上做一名新的经投人,请多多指教!

三、学习党的纲领,听习主席的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不负新时代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我们党居安思危、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和风险挑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在这样的形势和环境下,战略定力至关重要。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经常回看走过的路、辨明脚下的路、认准前行的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勇于自我革命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原因。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不丧失革命精神,才能勇于自我革命。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任务越繁重,风险考验越大,越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敢于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完成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作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当前,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骄傲自满、贪图享受、消极懈怠、不愿担当等问题,失去了共产党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中央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号召,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完成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才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做到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永不懈怠、永不停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

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总要求,才能通过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全面把握,将其贯穿于主题教育全过程。

守初心就要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守初心,就要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树牢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守初心,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守好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担使命就要牢记职责使命,积极主动作为。忠诚履职、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胸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我们党统揽“四个伟大”的火热实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体现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找差距就要高标准严要求,对照先进找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自觉对表对标。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和各项纪律规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守纪律、懂规矩的合格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抓落实就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行动出实效。抓落实是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成效的必然要求。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牢记初心,不负华年

作为一名青年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的初心就是扎实工作,做好自己,为人民服务,为领导排忧,为常德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加一块瓦,添一块砖。为祖国的高速发展,尽一份力,加一点速。近10年的漂泊生活,让我理解到,落叶为何归根,为何就别重逢的亲人会热泪盈眶。每次来去匆匆,都没有将家人陪够,都没有将家乡看够。现在,我不是旅客,而是归人,必将在党的旗帜下,牢记初心,不负青春华年。




常德电网70年风华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  袁晋蓉  崔  艳

 

摘要:电力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电网作为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的媒介,70年来不断创新发展,换来万家灯火的璀璨。从常德开启有电历史,特别是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回顾常德电网70年沧桑巨变,常德电力人奋发向上、砥砺前行,常德电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飞跃发展,为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第一盏电灯开始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翻阅一张张有历史感的黑白照片,听着退休老师傅们讲着他们师傅的故事,查阅一部部常德电力行业发展的书籍,常德电网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电力工业建设也经历建成常德电厂、王澧津独立供电网络、电排歼灭战和电力飞速发展为代表的几个发展阶段,电力管理机构也从最初的常德电厂驻市区办事处、常德电厂营业所、常德地区供电公司和湘中供电局常德供电所,发展到常德电业局。从常德电网发展看时代变迁,它的风雨历程还要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说起。

时光回到1916年,常德地区电力工业由此开始,电力在常德的第一盏灯也由此点亮。在常德津市成立的第一家私人集资创办的小火电厂——昌明电灯公司,结束了常德地区无电的历史,常德也成为当时湖南最早用电的地区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德地区只有少数独立经营、就近供电的小火电厂,最高电压2.2千伏。常德地区先后兴办过26个均以市政生活用电和小工业为主的小电厂,1949年,常德地区电厂总装机容量为480千瓦。现在老一辈的人们回忆起当时由煤油灯盏、蜡烛等变成了光亮稳定的电灯都是既新奇又感到激动万分,无需点火,摁一下开关就能照亮整个屋子。

从一盏电灯到璀璨灯光

常德电网从第一盏灯到璀璨灯光经过了漫长的历程。1951年,设常德电厂营业所,同年,一台500千瓦机组开始发电,自1951年常德电厂建成投产后,逐步形成以常德电厂为中心的小电网,主要供电范围为常德市区和德山。 

1958-1963年,王家厂、官亭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形成王(家厂)—澧(县)—津(市)小电网,最高电压达到35千伏。1959年底止,发电设备容量增加到3750千瓦,供电范围由常德市区、德山片区扩大到当时的常德县(现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境内。

1964年,柘常线和德山变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新增4500千瓦机组建成投产,初步形成地区型电网,此后,常德、汉寿、桃源、安乡、南县等地用上了电网的电,随着供电范围的扩大,电力用户也急剧增加。由于常德电厂已无法担负大面积供电系统的管理工作,因此,电力管理机构也作出相应变更,发、供电正式分开,随后,常德地区供电公司成立。

在60年代基本建成全区电网,湖区农田排灌歼灭战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基础上,为满足工业生产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从70年代初开始,重点进行线路升压改造工程,并继续架设一些输、配电线路,使常德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市政建设、人民生活用电增长的需要,1971年4月完成了柘常线由110千伏升压为220千伏的改造工程,最高电压等级达到220千伏。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用电量也不断提高,使得工农业产值不断上升,电力供应也由最开始的第一盏灯到万千居民的璀璨灯光。

从小电网到大电网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征程,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电网建设也步入高峰期。同年11月20日,常德地区供电公司和湘中供电局常德供电所合并成立湖南省常德电业局(简称电业局),统一管理全区电力事业。电业局属地区局级供电企业,是常德地区行政公署电力管理的职能机构,下设10个县级供电公司。1983年11月,经湖南省电力工业局(简称省电力局)批准,常德市供电所改为用电管理所(1992年改为城区供电局),其余9个县市供电所均改为电力局。

1979年随着多条220千伏线路的建成,常德电力供应情况进一步得到改善。1985年6月,湖南省第一座500千伏岗市变电站破土动工,1986年全局共有变电站59座,输配电线路共828条。其中,22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线路6条,110千伏变电站15座,110千伏线路17条,35千伏变电站39座,35千伏线路66条,还有配电线路739条。

1988年6月14日,葛岗线升压为500千伏运行,常德乃至湖南电网从此跨入超高压时代,并加强了与华中电网的联网运行。同年,常德市总发电装机容量为13.3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18亿千瓦时,输电线路115条,共计2317.7千米,用电户数45992户,年用电量11.8亿千瓦时,年售电收入1.1951亿元,最高用电负荷达23.5万千瓦。

改革开放的这十年,也是常德电网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在各级党委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电力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电力工业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由小电网步入大电网,也促使全市工业、农业和其他行业蓬勃发展,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农网电气化建设走上新台阶

1989~2008年这二十年,常德电力企业改革如火如荼,电网建设突飞猛进,农电“两改”和电力扶贫攻坚克难,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这二十年间,常德农村电力建设和用电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常德市地处洞庭湖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是国家粮、棉、油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9~2008年间,常德农村电力建设和用电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3年实现乡乡通电,1997年实现村村通电,2006年实现户户通电。至2008年底,农村35千伏及以上各电压等级输变电设施已遍及全境,配电线路进入千家万户。农村电力用户1814874户,农村用电人口4166935人。农村总用电量已由1988年的41000万千瓦时升至2008年的138358万千瓦时,为20年前的3.37倍,人均用电量由不足100千瓦时升至332千瓦时,为20年前的3倍。

二十年的农村电力改革发展过程中,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巨大成效。1990年,在全国农村电气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以大电网为主的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1995~1998年,常德市先后有临澧、津市、汉寿、鼎城区四个区县市通过农村电气化县验收并达标。从1998年开始,经历10年的攻坚,投入农网改造资金共计151739.76万元,常德辖区内87%的村和84.2%的农户实现了农网改造,2003年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

电网运行保障能力由薄弱到坚强

说起十几年前的用电情况,相信老一辈参加工作的人员都有很深的印象,以往的供电线路常常是110千伏变电站单回路串线,长滕结瓜,常常是一条线路贯穿几个县域,末端电压特别低,用电高峰很多用户家里连电灯都点不亮,电网网架的相对比较薄弱。2008年至2018年的这十年时间里,电网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网架结构日趋完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也逐年提升。

据报道,2018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形成了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累计输送电量1.24万亿千瓦时,跨区跨省输电能力2.1亿千瓦,成为全球输电能力最强、安全性能最高的特大型电网。常德电网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紧跟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步伐,在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里,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形成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22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点、110千伏线路为骨干网架的环形供电网络,110千伏变电站绝大多数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接入,主干电网结构更加坚强;同时随着更多更新的高新科技、自动化技术在电网建设改造中的应用,常德电网逐步迈上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的新征程。

据记载,2008年3月26日,常德电网首次创下持续安全生产1000天记录,距今已有十年历史,这十年,常德电网不断刷新着这一记录,一天都未曾打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常德电网已经连续安全稳定运行6160天。

重视电网现状,依托科技创新发展

虽然2018年常德电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电网安全、供电可靠性、保电需求日益提升与电网现状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仍存在六级及以上的电网风险;电网建设投资日益增大,停电检修工作繁重,电网经常处于异常方式,将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重大停电事故发生;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和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并入,给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将是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常德电网工作者必须面对和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常德电网网架结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坚强,以往的供电压力也基本解除,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减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未来电网只会更加智能化、更加坚强,“俗话”说得好,人民电业为人民,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是对社会、为人民服务,未来电网也会向更加安全、优质、经济、绿色、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



关于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市委保密办  李  理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定义,在国外是被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我国服务业指的是与人们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通过大量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服务业的质量提升,借助大量的知识要素,使服务业的效率提升。服务业不仅仅包括一些传统的行业,同时也包括很多新兴的行业。现代服务业突出的特征就是生产性特征,其对生产的作用非常,不再是传统的从属地位,服务业在我国的生产结构中的比例在提升。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产值和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如今,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服务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服务业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德服务业门类少、基础差,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1952年服务业增加值0.74亿元,占GDP比重仅12.7%。到改革开放前,服务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才3.6亿元,占GDP的15.4%。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服务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服务业产业迅速扩容、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760.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旅游业发展尤为突出。商品房销售面积从房改之初1998年的17.4万平米,增加到2018年的564.6万平米;旅游接待人数从1988年撤区建市时的18.1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5153.1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2.4万元增加到362.2亿元,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成为人们追捧的生活方式,桃花源、柳叶湖、壶瓶山等景区成为全市旅游的热门景点。我市的服务业从“边缘经济”发展成主导产业。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深入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以其在增加收入、容纳就业、培植税源等方面的优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沿海发达地区及我省部分地区在继续重视发展工业的同时,已经开始着眼长远,主动作为,工作重心逐步向现代服务业倾斜。我们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应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1.注重规划引领。业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前导,制订产业规划是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现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需要一个高起点、专业性、可操作、全面系统的规划,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编制完善现代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具体的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划定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区,引导形成产业特色。

2.强化政策支持。服务业的提升离不开政府优良政策的引导,政府在引导本省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不仅能够得到省内的全面发展,还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新路径。因此,要结合自身特色与其他省市相比较优势的方面,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对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登记办照、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要在全面梳理现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服务业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分门别类地逐一落实,并做到重点突出。对于中央及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果属于宏观产业发展政策,要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财力,及时制定适合我市特点的政策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特别是对部分传统服务业,要多部门联动,形成政策合力,逐步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3.加强招商引资。始终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抓手,充分发挥好项目、大项目在吸纳就业、培植税源等方面的促进作用。通过参加和举办经贸招商活动,策划现代服务业专业招商活动,推介和引进各类现代服务业项目。要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做好产业链缺失项目调研,突出延长、整合这两个方面,研究制定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选资,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分层次推进优势重点产业发展,特别是根据集聚区、特色产业、特色街区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新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引进规划设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拉动作用强的高端服务业,全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4.实行集聚发展。我市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节中,应该对服务业的结构进行优化,不仅仅发展传统的行业,也要发展保险、旅游等新兴的服务业,从而使我市服务业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应结合我市实际和发展基础,结合产业特色和空间布局,规划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龙头,以特色街区为基础,以配套基础设施为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文旅康养、交通物流、商贸服务与金融、教育卫生等不同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中发展一批特色街区和市场。同时,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围绕补齐生产服务短板,研究制定支持生产性服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信息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科创服务,积极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信用中介、检测检验认证等商务服务。探索在开发区中建设一批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定位为小微创业、承接搬迁、科技转化和电商孵化,吸纳一大批创业者到创业园投资办企。

5.突出重点改革。适应服务业创新创业活跃的特点,构建有利于创业发展的资本支持生态体系,积极研究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天使基金、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将企业技术中心、重大技术产业平台组建成为专业化的具有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环保功能的平台型服务型企业。着力提升服务业集聚区整体实力,健全集聚区管理机构,从资金、土地等方面加大集聚区及其相关企业的帮扶和支持,同时要不断探索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6.倾心聚才留人。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拘一格引人才,采取项目聚才、社团荐才、专场招才、中介猎才、以才引才等多种引才方式,无论金领、白领,还是蓝领,只要企业需要,都大胆引进,努力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清单制”“帮办制”,对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团队、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自主创业优秀青年,给予一定的激励。健全保障机制,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三是完善人才的福利保障措施。积极做好配偶的安置工作;优先优惠安排引进人才的住房;教育部门要及时安排引进人才的子女到教学较好的学校就读;公安部门要做好引进人才及其家庭成员的户口迁移工作。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培养和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技能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服务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拉动经济、引导消费、扩大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各项政策机遇,紧扣“产业立市、开放强市”战略,切实加大项目推进、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和改革创新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使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映含

 

国之庆典,民之荣光!

今年的国庆让我们热血沸腾;今年的国庆让我们思绪澎湃;今年的国庆让我们无比自信!

在这一天,我们见证了祖国的辉煌;

在这一天,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在这一天,我们更见证了历经风雨的中国,再次挺起了坚强不屈的脊梁!

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风雨兼程,70年的砥砺前行,70年的春华秋实,中国这头雄狮的觉醒谈何容易?!

我们历经了鲜血与狼烟,成就了繁荣与昌盛。

我们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

70年前,我们连阅兵仪式上飞机的数量都凑不够,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在周总理的主持下,重新修订受阅飞行方案,让飞机循环飞行。而在70年华诞这一天,受阅飞机就有160余架,更有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团参阅,共580台套各类装备,受阅的方队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

崛起的道路举步维艰,英雄保家卫国、工人支援建设,百业待兴的新中国迈开了发展的新步伐。主动请缨、以身殉国的毛岸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在烈火中沉默如石的邱少云、用血肉之躯抵挡枪眼为部队开辟通道的黄继光,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推倒了旧中国“东亚病夫”的形象,为新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在荒原创造出铁人奇迹,解决了国家建设缺油的大问题。鞍钢工人孟泰以厂为家,建成“孟泰仓库”恢复发展鞍钢生产,为国家建设提供急需的钢材,也积累了钢铁技术和管理的经验。

不仅有为祖国发展艰苦奋斗的工人,还有无数学者从世界各地回到祖国的怀抱,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为了提升我国的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发展,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钱三强、王大衍等科学家毅然决然拒绝国外优渥条件,回归祖国怀抱,积极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我们从赶上时代到引导时代

近代中国的固步自封使我们长期处在被他国侵占、被迫签下屈辱条约的境地。为了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奋发图强。从没有溢洪道阀门的丰满水电站,到震惊世界的三峡水电站;从向他国购买飞机、坦克,到辽宁舰、歼20、99式坦克海陆空武器自主研发;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粮票、布票到现在的移动支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见证了奔驰在大地上的复兴号、我们看见了跨越沧海的港珠澳大桥、我们听到了持续改革开放的足音......中国在工业、军事、航天事业、信息化等方面开辟了一寸寸“疆土”,中国用几十年完成了许多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建设,将无数不可能变成可能,而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凭的正是一代代用智慧、汗水甚至是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奋斗、民族振兴的英雄楷模拼搏而来。

习近平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有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奋斗,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也不乏伟大的平凡人。

1955年,1400多名教师、3000多名学生为了响应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建设的需要,从黄浦江畔奔赴大西北,扎根古都西安,他们就是西迁人。他们远离故土,离开家人,当时年仅23岁的潘季,如今的潘老回忆当时的场景时说:“母亲站在弄堂的二楼,我边回头边看我妈妈,心中唱着《共青团员之歌》‘再见吧,妈妈!胜利之光会照耀着我们!’在火车上我们又唱起《歌唱我们的祖国》,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这个印象至今难忘!”带着对家人的眷念,也带着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他们用开拓的足迹,踏碎荒凉,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前方,书写了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感人篇章。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离家乡两百多公里外的大山深处做一名深山女教师。一块旧黑板、拼凑的课桌椅、破旧的教室就是学校的全部,孩子上学要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艰苦的条件曾让支月英打过退堂鼓,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家长对教师的期盼,让她扎根大山38载,先后培养1000多学生走出大山。

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靠着一根扁担、一辆摩托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十八年的坚守,这位八零后把知识带给了崎岖山里的孩子们,他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300多名孩子上学。他愿做一轮明月,放弃自己走出大山的机会,照亮孩子们的前程。

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殷殷期盼和谆谆嘱托。

盛世之时,对祖国最好的告白是奋斗!“四有”好老师也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一、坚定信念作表率

在我看来,好老师不仅是做专业知识上的授业解惑者,更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传道人。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我们的理想信念不仅会影响平时工作时的一言一行,更会影响学生。特别是我们师范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这更是关系着几代人教育的问题。在平时工作时,我们一定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培养一代又一代实现我们中国梦的正能量。

另外,教师的理想信念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姊妹兄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者,作为普通职工,要对工作有热情。干一行爱一行,要以一颗认真执着的心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修炼道德作模范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好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老师不仅要以学术能力影响学生,更要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我们要坚守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我们,我们对幼儿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儿童观、教师观。

三、扎实学识作能手

如果老师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无法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的。面对知识更新迅速的新时代,学生有时了解的知识可能还快于教师、新于教师,如果教师知识不扎实、教学不过硬,教学中必然会困难重重。因此,好老师要不断扎实自己的学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回应新的挑战,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四、满怀爱心作使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好老师需要我们用为人师表的博大爱心,将爱传递给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我们老师是如何践行对学生的关爱:

午后,阳光照在人身上,暖和得让人迫切想进入午睡状态。学校医务室的一角,一名右手骨折的学生口渴得十分厉害,他想要一杯水,但是右手骨折、左手正在吊水,恰好碰上这名老师,他缓缓地尝试性地喊了一句:“老师,老师!”路过此地的老师听到了学生的呼唤,关切地问:“嘿,你还在打针?吃过饭了吗?”得到老师反馈后,学生立马回应:“老师,我吃了我吃了,我有点渴,您能帮我倒点水吗?”老师说:“好的,稍等,我去给你买一瓶。”“不用不用,这里有水,您能帮我倒一杯吗?”老师一听,立马走进医务室,在饮水机旁为学生倒了一杯水,看着学生不太方便,便给他喂了一杯水。这时,一名护士从室内走出来,看见了这一幕,略带责备的语气说:“你们这些老师,总把这些学生当孩子,要让学生自理,不要惯着一点他们。”这名老师很郑重的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在他们困难时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知道以后怎么爱他的学生!”在这个小例子中,教师是真的做到了把关爱学生、关心学生放在生活中的细微处。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平凡的我们,要在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赤诚与智慧谱育人华章。



筑梦工业展雄风

——“开放强市 产业立市”推动常德产业高质量发展

常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秋看稻菽千重浪,工业潮涌汇沅澧。

金秋时节,沅澧大地,遍地金黄。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年来,处处涌动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大潮: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看今日之常德,一幅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恢弘画卷正徐徐展开……

70年来,常德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让常德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纺城、烟都、酒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这一重大部署,推动常德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常德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这块形如蕉叶的热土上,常德市委、市政府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澎湃激情,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书写着一曲强劲的“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歌。

开放引来发展新动能

常德是鱼米之乡、农业大市,在全国虽有影响,但含金量不高。在时代的变革中,常德的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富就要跳出“农”字,发展工业。然而,常德的痛点在于工业薄弱,基础不强,说穿了就是“底气不足”。

2016年,虽然常德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000亿元,但常德烟厂就占了半壁江山,工业格局单一的局面仍然没有打破,“一烟独大”的历史更没有改写;2017年上半年,常德市进出口总额41亿元,仅占全省4%,这与经济总量占全省9%、排全省第三的位置极不相称。为此,常德市委、市政府一任接一任的决策者常常寝食难安。“常德市民期盼更充分的就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成了决策者常说的一句话。

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就必须下大力气发展工业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转变理念,打开大门,引进项目。随着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常德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书写出一篇又一篇辉煌。

战略如同旗帜,决策决定方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常德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思考,细致调研认为,必须依靠开放汇聚生产要素,依靠产业打牢发展根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基于这样的高度,2017年9月1日,在常德市委第七届四次全会上,常德响亮地提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打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烟草和文旅康养四大千亿产业和两个千亿产业园区,创造性地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常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常德创新开放平台,完善开放体系,提高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坚持外资、外经、外贸、外事“四外联动”,推动更多“德品出境”“德企出海”,就是一招妙棋。紧盯三类500强企业,发挥三大驻外产业招商服务中心作用,创新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生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常德港、航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最大的亮点。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8年以来,常德签约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88个,其中5亿元以上116个,10亿元以上64个,中国医药、上海复星、上海临港集团、青海藏格、东方雨虹、法国施耐德、香港加多宝等一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常德。今年上半年,该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9%,引进省外境内资金增长18.7%,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现在,常德设立的德国汉诺威常德中心、建设的泰中东盟产业园,已经成为常德面向德国乃至欧洲、泰国乃至东南亚的开放窗口。

洞庭湖畔崛起工业城

9月18日,走进全球最大的单一塔机生产基地——位于常德高新区的湖南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生产工厂,智能立库区域的机器人正按照指示有序地提取、运输物料。榫头标准节生产线上,火光四溅,智能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焊接。“这条柔性生产线可以生产从全球最小到全球最大的塔机标准节。”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鑫介绍说。

该公司落户常德13年,因持续推动制造升级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塔机生产基地,产品先后创造了4个“世界之最”。“我们的智能工厂有12条自动化生产线、1万多个传感器、100多台工业机器人。平均每10分钟产出1节标准节,每110分钟下线一台塔机。工厂中的电流、气体、油漆、废水废气排放等都由MES中央大脑进行管控,既节能又环保。”刘鑫说,工厂建成后,公司产量翻一番,今年产值可以突破百亿大关。

在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常德装备制造业百花争艳。200多家装备制造业在四大千亿产业中异军突起,占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打破了“一烟独大”的产业格局,产业发展走向多点支撑。这得益于常德聚焦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大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我们要着眼未来,着眼可持续发展,始终保持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定力,坚持一抓到底、久久为功,推动常德发展行稳致远。”常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矢志不渝,坚定抓产业的决心。两年多来,常德树立“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用心用脑、精准精细抓产业项目,持之以恒抓好“项目推进年”活动,抓好列入全省“5个100”重大项目和全市300个重点项目;坚持不懈升级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千方百计在补链、强链、延链中打造产业航母。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引导酿酒、纺织、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过剩产能,实施优化重组,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成为经典。培育新兴产业,建立常德高成长性企业名录,注重发展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新业态,深耕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推动智能制造,使常德的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发展关键在园区。常德以园区攻坚为主战场,提升发展质量。常德出台《关于优化全市园区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家级园区不超过“三主三特”、省级园区不超过“两主两特”的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初步培育出了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等一批特色园区和中联重科、迪文科技、溢多利等一批“镇园之宝”。

在常德,企业引进来,只管甩开膀子发展生产,其他事情由职能部门和园区提供“母亲式”服务,给企业吃下了发展的“定心丸”。常德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开展暖企惠企行动,坚持一业一策、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抓好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最烦、最痛、最怕、最盼的问题。推进降费减负,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严格优惠政策兑现,让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常德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尊商、亲商、敬商,为投资者点亮探路前行的灯、烧好抱团取暖的火、打好遮风挡雨的伞,解决了老乡不愿回、企业不敢来、老板不安心的问题。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今年上半年,常德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4.9%,民间投资增速创近5年同期新高,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达46.1%、35.2%。常德产业集群加速壮大,装备制造、文旅康养分别实现产值468亿元、456.3亿元,今年有望建成千亿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6%。骨干企业助推有劲,中联建起实现产值37亿元、增长172%,年底有望成为百亿企业。三一机械、常德中车、洞庭药业、迪文科技等企业产值增速均在30%以上。金健米业、晟通创元、恒安纸业等传统优势企业稳步增长,飞沃新能源、金富力新能源、响箭重工、昊天汽车等一批新兴企业加速壮大,常德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到121个、69个。这些企业都成为该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人们也欣喜地看到,洞庭湖畔,一座工业之城正在崛起。

世界悄然爱上“常德制造”

“我们要将追求质量效益视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初衷,将品牌视为加快发展的无形资产和持久动力。”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说,常德要牢固树立“发展看质量、质量铸品牌”的工作导向,付出匠心,让“常德品牌”成为“中国品质”的重要元素、集中呈现和鲜明标识。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的重点,常德的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要让产业要获得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引领,铸造品牌,才能让“常德制造”木秀于林。为此,常德加快创新,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能,引导和激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大搞研发,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岸孵化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建设,支持石门、临澧、安乡创建省级高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展“三名”工程,举办“智汇洞庭·科创常德”活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常德品牌 中国品质”行动,让世界爱上常德制造。

科技创新和品牌行动成为推动常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更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位于澧县的湖南运达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保安件——制动器。该公司去年投资1.2亿元,对标国际标准进行智能化改造,一次性引入12台高端制造设备。同时研发盘式制动器,精细提高产品品质。“这是重要的保安件,精度不能有丝毫含糊。我们公司的单推杆气盘装配线加工精度可达3微米。”该公司总经理王晨辉说。

在湖南特例液压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部部长易鑫骄傲地说:“公司自主研发的低速油缸每秒运行1毫米,没有抖动和异响,技术行业领先,今年产值预计达15亿元。”

湖南响箭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则细分产品,研发生产高度智能化的短臂架泵车,首创37米短臂架泵车,业务已拓展到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今年9月,该公司10天“飞”来3000多万元的订单,现在产值已经达到了2.5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津市新合新生物医药成为全国最大的甾体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出口企业;津市鸿鹰生物是亚洲最大的酶制剂基地;常德纺机生产的“巨鹰”牌摇架占据全球市场70%以上的份额,去年研制的世界最宽幅特里科型高速经编机,再次创造了“常德制造奇迹”;三特机械年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其生产的90—317毫米履带产品占据泰国市场70%份额、占据澳大利亚矿山市场30%份额;凯斯机械的“凯斯”品牌工业缝纫机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越南市场50%的份额,“常德制造”逐渐受到世界青睐。

云帆遍挂大潮涌,沅澧两岸产业兴。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一带一路”资源的深度释放,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的逐步凸显,勇于走在前列的常德,定会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迎风鼓浪,为幸福常德添上浓墨重彩。


 

愿你的明天更美好

澧县九澧实验中学  胡承平

 

难得遇到一个如此阳光明媚的国庆假期!吃过早饭,走出家门,我沿着兰江大堤缓步徐行。堤岸的一侧,一些不知名的树木摇金亮红,在微风的邀请下,为墨绿色的草坪撒下一点、两点……黄的红的点缀。朝堤岸的另一侧望去,澧水河面漾起微微波纹,像老奶奶眉头的皱纹,又似金线银丝穿梭,织成了一张抖动的奇妙的网。河畔,一片杨柳依依。听着澧水河的缕缕私语,看着树木的摇曳生姿,踏着拼成各种图案的鹅卵石小径,说不出的惬意与舒适。不知不觉来到兰江阁,特别抢眼的是城楼之上插着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无言地诉说着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的喜悦与自豪。阁楼上,城墙下,河堤边,到处都是人。青年男女携手散步;父母带着孩子或画画,或看书,或游戏;老年人坐在亭子里,摆起了龙门阵。秋高气爽的日子,天空中居然飘着三三两两的风筝,你追我赶,相赴蓝天。不远处传来一阵嘹亮的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胜景,欢歌,笑靥,好一派祥和盛世!

一个高个姑娘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草坪上边唱边跳:“门前大桥下,游来一群鸭……”引得一群小孩跟在后面学。那极其夸张的摆臀动作滑稽无比,逗得我哈哈大笑。也许是笑声太过于响亮,她抬头朝我微微一笑,猛然间又惊愕地盯着我,丢下身后的一群“小鸭子”,跑到我身边左端详右端详。她双眸睁得圆圆的,鼻翼抽动,乌黑的眸子里闪着光——惊喜与兴奋的光!“老师,胡老师,真的是您!”她一头扑进我的怀里,“我是您的小丫啊!”小丫?那个黑黑瘦瘦的,成天像一只瑟瑟发抖的小猫咪的小丫?“老师,我昨天回万福小学了,现在的学校漂亮极了,新修了两栋教学楼,学校食堂、老师宿舍也是新修的,操场是水泥地面,还有宽宽的塑胶跑道……”我的思绪犹如天上飘飞的风筝,一下回到二十六年前的那个九月。

那天是我第一次踏进那所乡村小学,眼前的景象着实令我吃了一惊。一栋低矮的教学楼,墙面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拐角处应该就是食堂吧,一扇破门咯吱作响,土砖砌到齐腰处,上面支起一口大锅。水瓢啊,锅铲啊,饭盆啊,丢在角落。操场上杂草丛生,几只野狗在撒着欢儿。我将在这里挥洒我热情似火的青春?我将在这里实现我教书育人的梦想?顷刻间有点恍惚,有点迷茫。“您是我们新来的老师吗?听校长说,新来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几只小手在摇晃着我的衣角。不知何时,身边多了十几个六七岁的小孩。他们望着我,那亮晶晶的眸子犹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老师,我们带了东西,给您布置房间吧。”他们拥着我走进一间小屋,变戏法似的拿出剪刀、毛巾、纸张等物品。七手八脚中,他们用纸张糊好被白蚂蚁掏空的窗户,把毛巾剪成方块,糊在窗户上当窗帘。尽管房间被扫得尘土飞扬,但总算有了家的味道。就这样,我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段教书生涯。

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带领全校三个年级七十多个娃娃开始了“整治校园环境”的行动。比比看,一人一块草坪,谁的“地盘”最干净?把废弃的课桌收集起来,乒乒乓乓,拼凑成碗柜,用来摆放餐具。号召大家把废旧纸张利用起来张贴墙面,看谁的“板块”最漂亮?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后,这个破落偏僻的乡村小学校里,有了第一次升旗仪式。当孩子们面对冉冉升起的朝阳,庄严地高举自己的右拳,唱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我竟然哭了,怎么也抑制不住的泪水顺脸颊淌下,滴进脚下的土地……在每天热火朝天的忙碌中,我发现一个小姑娘,总是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我,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又怯生生地跑开了。我发现孩子们不喜欢和她玩,甚至于有点厌弃她。后来才了解到,她是一个特别可怜的孩子。在她一岁的时候,父亲车祸死了,母亲远嫁到了广州,嫌她拖累,就把她丢给了七十多岁的奶奶。前两年,孤苦无依的奶奶也生了病,祖孙二人一日三餐都很艰难。在她三岁的时候,高烧,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听力有点受损。看着这个小可怜浓黑的眉毛下,那如月光般柔美,又如珍珠般闪亮的眼眸,我不禁柔情泛滥,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声声唤着她的乳名“小丫,小丫……”从此,我多了一条“尾巴”,和我形影不离。每天,我早早起床,打扫校园,她在旁边大声朗读课文。放学后,我备课,她认真完成作业。在昏黄的灯光下,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像一只雄鸡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她知道了我们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像五十六朵傲放的鲜花簇拥在祖国这座大花园里;她知道了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殷红的鲜血和殷切的希望……渐渐地,她的小脸上有了红晕,多了笑容。但是,我却能感觉到她的不快乐。每次有家长来校,她会在旁边观望,会目送别人的父母走远。我知道她想念她的父母亲。于是,在无数个流星闪现的夜晚,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送到她妈妈身边,让她们享受这母女之欢!

周末,我到村子里去寻访她妈妈的消息,只要有人提供一点线索,我立马追踪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和她妈妈联系上了。但是她妈妈对于这件事却颇感为难。她告诉我之前也透露过这样的想法,却遭到了她夫家的果断拒绝。我没有灰心,隔三差五就给她妈妈打电话、写信,向她详细地汇报小丫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把小丫对母爱的期盼、内心的孤独一一描述。并且把从多方打听得知的结果告诉她:小丫因高烧引起的听力障碍是可以在大医院里通过正规的治疗痊愈的,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终生残疾,那样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我还跑到邮局,给她寄去了几本书,《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等,希望能够打动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终于,她妈妈答应,一定做通她夫家的工作,尽早把小丫接到身边。

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件事就与小丫有关。那个深秋的夜晚,凄厉的风如野兽般拍打着窗棂,雨点劈啪作响,乡里人家早早就熄灯睡觉了,整个村庄黑漆漆一片。我和小丫如往常一样,写作业,备课,看课外书籍,睡觉。朦朦胧胧间,我被阵阵“哎哟哎哟”声惊醒。开灯一看,小丫双手捂着肚子直叫唤,小脸煞白,嘴角吐出白色唾沫。我连忙穿衣起床,用一床小被子裹紧小丫,打好电筒,破门而出。风裹挟着雨点无情地抽打在我的身上,又冷又痛。顾不了那么多了,我踉踉跄跄背着小丫来到最近的乡卫生院,浑身上下已然湿透了,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医生检查后说是急性肠胃炎,需要连夜打点滴。一切安妥之后,我抱着小丫沉沉睡去。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惊醒,是老妈妈打来的,说爸爸的病犯了,现在状况很糟糕,可能熬不过今晚了。犹如惊天霹雳在我头顶响起!我再也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怎么能够忘记,我是骑在爸爸的肩膀上长大的。儿时,我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骑在他的肩上,他会紧紧抓住我的双手,高高举起来,绕着天井跑,学飞机起飞,学老鹰高翔,惹得我抛下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他曾背着我跑到六七里外的小镇,只为了给我买一只蛋筒冰激淋;哥哥姐姐们喜欢到处看电影,我也嚷着要去,他会背着我一路追随。不知何时,我已在他怀里甜甜睡去……一幕幕场景在我的泪光中浮现,我多么想立马飞到他的身边,再叫一声:“爸爸!”可是低下头,怀里的小丫打着点滴,一双手紧紧地抱着我,我又怎么能够离开呢?一夜无眠 ,一夜泪痕未干。天亮了,我把小丫托付给学校的一个老师,连忙赶回家,可是迎接我的是一口冰冷的棺材!我扑倒在棺木前,只觉得自己的心像被一把钝了的锉刀残忍地割开,一阵撕裂人心的痛苦从伤口流出,化作成行的眼泪扑簌而下:“爸爸,我答应过您,要带您去坐一坐飞机的,您怎么可以……”

第二年正月,小丫的妈妈来接她了。临走的时候,小丫一手牵着妈妈,一手抱着我的大腿,久久不愿放手。车开走了好远,我还看到小丫趴在车后窗拼命朝我挥手,还听到她大声的呼唤在空中回荡:老师,您要保重身体,我会想您的,我会回来的……

“老师,您知道吗?我现在也是一名老师了!大学毕业后,我就申请到贵州一所乡村小学支教,今年是第三年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告诉自己,是您给了我新的生命,我也要把新的生机和希望带给更多的乡村孩子。”小丫的一番快言快语把我从回忆中唤醒,“老师,别傻坐着了,我们去唱歌把!”小丫快步走到唱歌的人群中。“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深情的高歌嘹亮响起,唱笑了天上的云朵,唱红了遍插的红旗,唱得风筝扶摇直上。我的小丫,你唱吧,你是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唱着新时代的凯歌成长起来的。我深信,你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桃源县政协主席  童  婧

桃源县政协常委、县教育局副局长  邓富洲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应把握时代特征,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政协履职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需要,更是增强人民政协履职实效的重要保证。为提高政协履职能力,从高素质向高质量发展,做到精准施策,精准研判,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作为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多岗位工作的政协常委,建议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聚焦政治建设助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政协履职提供了正确方向。因此,政协履职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与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同向同步,必须与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同步同向,必须与顺应民意改善民生同步同向,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政协履职地位,也才能发挥好政协履职作用,达到参政议政的作用。

一是当好参谋员。政协工作具有从属性和服务性,应按照“献策于决策之前”的要求,多打“信号弹”,不放“马后炮”。要利用政协人才优势,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在参政议政选题上,既应争取党委提要求、压担子,也要主动对接、超前谋划,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社会热点、群众难点抓调研,提建议,献方案,特别是在围绕中央扶贫攻坚、环保督查、扫黑除恶、化解金融风险等重要决策以及县委、县政府“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人大、政协两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实施、作风建设等方面,精心选择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为增进发展、破解难题方面献计献策。

二是当好情报员。决策好不好,决策实不实,关键在于群众满不满意,买不买账,赞不赞同。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党委、政府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经程序。政协委员来自于群众、根植于群众,理应当好党委、政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尤其是网络正在改变传统的时空概念和交流方式,应加强网上政协建设,对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网上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便于党委政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促进决策优化。

三是当好监督员。政协既有建言献策的义务,更有推动党政决策部署落实的义务,应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效力,在促进行风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助推工作落实等方面有所作为,发挥其重要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虽然摘不了帽子、动不了位子、罚不了票子,但政协的民主监督没有制裁力却有约束力,没有强制性却有影响性,唱“好”或许不灵,唱“坏”往往很灵。所以,应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专题视察、提案督办的方式方法,更好地组织委员问事、问效和问责,有效提高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彰显政协监督作用,提升政协主体地位。

二、聚焦制度建设助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目的在于领域全覆盖,对接无缝隙,监督有权威,建言有分量,要通过改机制,建制度,用制度保障政协履职地位,保证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首先是要实现法治的制度化,改变“一部章程管天下,其余条例管自己”的碎片化状态,通过制度固化的方式,帮助提升政协的话语权和权威性,确保政协有地位,有作用。一要推动相关部门在宪法修改时增加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等方面更明确、更与时俱进的表述,尤其要增加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内容,给政协履职提供宪法保障和宪法依据,使其做到名正言顺。二要及时修改完善《政协章程》,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增加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成果,对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和体制机制建设提出明确、具体的硬件规定,减少人为可操作空间。三要制定出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以及人民政协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争取能够转化为法律条文,使政协履职能够硬起来、实起来。四要积极拓宽参政议政的渠道。紧紧围绕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增强制度层面的可实施性,并把诸如双周协商、网络议政、联合监督等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吸纳进政协文件,促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推进政协组织的现代化,探索加强界别、专委会、联络组的设置问题,尤其要大力推进政协组织进基层和政协组织进网络等工作,通过开展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开放日活动,聘请特邀监督员等活动,促使政协的履职触角覆盖基层和网络,建立健全政协密切联系社会大众的机制,以现代化的履职手段助推能力现代化。

三、聚焦队伍建设助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政协履职水平高低,关键在于能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政协队伍。政协委员是一个地方的行业代表、社会精英、中流砥柱,人民政协是社会浮躁时的安定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优良作风的表率者,更是党政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因此,选好委员,当好委员是做好人民政协事业的成败所在,关键所在。由于政协委员大多是兼职委员,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文化素质,工作能力均有很大差异,加强对政协委员的选拔与管理,切实提升履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严把委员“入口关”。在推荐产生委员时,不能粗枝大叶,不能鱼龙混珠,更不能搞任人唯亲,见人发货,不能简单地把所谓能人、富人、关系户、投机者选进政协队伍中来,必须是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提高政协委员的整体素质,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和严密的选拔程序,确保选人用人得当。首先要明确成为委员的硬性规定,实现界别初次推荐、政协机关二次把关、党委最后决策的多层把关机制,要把推荐产生委员的全过程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布,避免暗箱操作,从源头上提升政协委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防止那些具有铜臭味,动机不纯,目的不明,政治素质低,群众公认度低的人员混入政协队伍,影响政协队伍形象。对于违纪违法、失信人员必须严格把关,禁止进入政协队伍。近年来,各地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的政协委员,给政协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也对政协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要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选好政协委员,把那些公道正派,作风优良,群众意识强,纪律观念强的好同志选到政协队伍中来,发挥其带头引导作用,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羊”,做到一个委员一面旗。

二是要严把委员学习关。为了使委员及早转换身份,摆正位置,进入角色,要根据文化程度,认识高低,行业分布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提案、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的学习培训,使其早日适应政协委员角色,学会参与到政协活动中来,发挥好政协履职作用。积极参加调研、视察等活动,掌握实情,为民代言,为民建言,为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切实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三是要畅通委员出口关。要建立委员能上能下机制,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从制度上规范委员履职行为,增强委员意识。要坚决按照委员管理办法,把那些尽职尽责、参政议政能力强、建言献策水平高的委员留在政协,劝退那些只看重荣誉,没精力、没时间参加政协活动、不适合政协工作的挂名委员,不断增强政协委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要不断将政协的触角向乡镇乃至社区与村延伸,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在基层搭建协商平台,在一些政府的工作难题、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通过对话、沟通和商量的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鼓励政协委员设立个人工作室,在全媒体上打造各类民意收集载体,为老百姓疏导情绪、宣讲政策、解决问题、收集民情民意,也让老百姓有反映诉求的渠道、参与社会事务加强和改进政协干部作风。明确不合格委员的退出条件并向社会各界公布,委员一旦触规就启动组织程序促其退出委员队伍,提升政协委员的履职意愿和履职主动性。

四是严把委员监督关信任不代表监督,严管就是厚爱,作为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和身份,更多是一种责任,作为政协委员虽然没有权力,但作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上可通党委、政府,下可达普通群众,有很强的话语权。这个权用得好,作用会很大;用得不好,也会出问题。比如建言献策,不顾发展大局为个别集团或个人谋取利益,这就是以权谋私;再比如民主监督,如果政协委员打着政协监督的牌子用来拉关系、走后门、谋私利,就会丢失政协形象。所以,作为政协委员,有很多是基层干部或基层老板,要自觉与中央、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八项规定和乡村民约,在做人做事上觉悟要高于一般群众,纪律观念,大局意识上要高于一般群众,执行上级要求部署要先于一般群众,主动遵纪守法,做党委、政府的连心桥,群众的代言人,切不可以政协身份行腐败之事,搞特权行为,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时时自我约束,事事自我鞭策,从小处着手,从小节着眼,做到自重而慎微、自智而慎思,自警而慎权、自励而慎行,争当严于律己的表率,修身立德的表率,文明新风的表率,为民仗言的表率,公平正义的表率。只有自身正,才能让群众信服,让政协这个大家庭放心,才能进一步提升政协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提高政协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公信力,才能为政协履职提供有力保证,才能真正实现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四、聚焦职能建设助推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

现在我们国家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政协工作也要尽快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把建言谋策的提质增效作为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实提高科学谋策、民主谋策、依法谋策的水平。

一要充分运用政协话语权。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的顶层设计和治理结构可通俗理解为:中共执政、人大当政、政府行政、政协资政、民主党派参政、人民督政。其中党的领导和立法、司法、行政都是硬权力,政协资政是软权力,但这个软权力对管理国家事务的所有权力都能说上话。民主话语权是政协最大的法定权,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适当的场合,都应及时发声,敢于发声,为群众发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说群众之想说,同时要利用好人民政协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条战线的优势,发挥好政协智囊团、专家库的作用,做到调研有深度,站位有高度,影响有硬度,多出好点子,多出好声音。

二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需要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提高政协履职质量和效益。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同志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中发言,“建议全国政协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协履职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不落幕的政协全会。”要以信息现代化平台搭建如界别活动、网上工作室、跨区域协商等信息平台,加强与社会、政协委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促使政协履职载体更丰富,更与时俱进。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开设政协网站、设立网络议政平台、建立委员网上工作室等方式,使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政协履职过程中得到更好、更合理的运用,延伸政协联系群众的触角。针对农村政协委员多,信息化运用程度不高的现状,要通过积极培训和指导学习,促其能运用微信、QQ、微博等信息工作来开展政协履职活动,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三要充分运用调研成果。政协工作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要让政协委员的发声听得进,用得上,让委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能够被党委、政府所采纳,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要让委员协商建言有作用,重点是加强提案督办,推行提案“提、立、办、督”一体化,多次开展提案集中督办、“回头看”视察活动等,进行跟踪问效,促进提案办理落实。只有实现建言献策成果的转化,委员发声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有效倒促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

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既不能过于冒进,也不能过于保守,必须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逐步稳健地推进,才能有所成就,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学习王新法精神,践行共同富裕观

中共石门县委党校  盛  晟

 

摘  要:王新法同志是全国脱贫攻坚模范,2017年2月23日,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王新法同志以一个退伍老兵身份义务投身脱贫攻坚,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共同富裕观为指导,真正准确把握了精准扶贫的实质与真谛。当前,要打赢脱贫共攻战,尤其需要学习王新法精神,学习他的共同富裕观并切实践行之

关键词:王新法,共同富裕,脱贫攻坚

 

2018年1月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决定,追授王新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16]]从河北石家庄到湖南石门南北镇,1000多公里重重关山阻隔,但隔不断一个怀抱梦想的共产党人的坚实脚步;从2013年到2017年,1000多个日夜凛凛霜风侵袭,但袭扰不了一个退伍老兵扶贫攻坚的坚强决心和意志。王新法,一名共产党员,一位退伍老兵,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间,在异地他乡,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用自己的一腔赤诚乃至生命书写了自己特别的人生梦想、信念追求,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给我们今天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决战以深刻的启示。

一、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追求

王新法生前说,他“想圆两个梦”,“一个就是展示现代军人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的精神和团队的精神,第二个梦就是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条共同致富的路,为我们党凝聚战斗力,为我们政府锦上添花”。

马克思主义者从不隐讳他们对财富的态度,他们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革命的因素,“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是为获得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高度赞扬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为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但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批判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严重的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对立:“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却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理直气壮地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以便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使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而且必须首先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必然是共产党人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必然要把共同富裕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1953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第一次在党的正规文献中明确使用“共同富裕”的概念。1985年,邓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中阐明:“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把共同富裕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高度,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坚持。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为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目标。现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已不在经济总量的提升,而在贫困人口脱贫。“几千万贫困人口,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最突出的难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仍是我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所以,这一时期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使贫困人口实现“小康”,也就是首先要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进而跟上全国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准脱贫思想就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延伸和深化,夺取脱贫攻坚的胜利也就是要夺取共同富裕的胜利。

王新法同志准确把握了精准脱贫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他说:“我到这个贫困村,帮扶的不是哪个人,而是集体。乡亲们都富裕了,那才是真正的富。”精准脱贫,固然要精准施策,要有精准举措,但并不是某一家某一户的个别“脱贫”,而是不使任一名贫困人口例外的共同“脱贫”;而共同富裕的“共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宽泛的“共同”,不指中等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共同”,更重要的是指贫困人口与总体小康的“共同”。王新法之所以从河北石家庄不辞千里来到湖南石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这里的“山好水好,就是条件不好”,冲着这里的“条件不好”就来了。“共同”有目标,“共同”有侧重,通过共同富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这是王新法同志的扶贫观,也是他的共同富裕观。

王新法同志,是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观原旨和内涵的。

二、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共同奋斗

富裕要靠奋斗,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不劳而获的思想是剥削阶级的思想,等、靠、要的心态是街头乞讨者的心态。脱贫攻坚,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贫困人口本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新中国刚成立之时,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完全没有近代工业的基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群众筚路蓝缕、胼手胝足艰苦奋斗,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共和国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天,实现共同富裕,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人类社会到今天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时代,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劳动者只有参与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分工,进入现代经济体系,才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分享到现代文明成果。目前,许多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除了灾、病等不可抗因素及自然条件差之外,长期游离于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经济体系之外,处在产业链低端,生产经营粗放,劳动效益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职业技能,现有贫困人群都处于显著劣势地位,单个的力量更加弱小。“众人拾柴”,凝聚起大家的智慧,聚集起大家的力量,共同奋斗,共同富裕,才是较好的出路。

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正是许多贫困落后地区改变面貌走向富裕的共同经验。华西、蒋巷、林州、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都是这样做的。

王新法同志并不认为他自己是包打天下的英雄,虽然他有军人的肝胆,也小有积蓄。他联系了一批老战友、退伍军人组建起一个“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指挥部就设在薛家村。团队作战,靠前指挥,王新法的扶贫思路典型地体现了他军人思路和军人作风。运筹、指挥靠团队,战斗、冲锋更靠团队。王新法扶贫攻坚最大的特点就是带着群众结团奋斗。修峡河公路,沿线到处是悬崖绝壁,有上万方岩山需要打钻爆破,“光打钻工资就要15万元”,“这路还修不修了?”按“常规”,等投资,等承包,虽然“省事”,同时也会“没事”,它就修不好;组织老百姓自己干,虽然“费事”,但是能成事,它就修好了。成与不成的关键在于,老百姓有没有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愿不愿为共同富裕而共同奋斗。王新法在薛家村4年,先后带领群众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劈山炸石修建山道5公里,翻山越岭架设管网让全村人人都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在这各种建设中老百姓累计义务投工5800多个。[[17]]王新法的成功之处就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奋斗。2016年12月,王新法组织成立了湖南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他的思路仍然是通过组织群众共同奋斗来实现群众共同富裕。

在王新法看来,共同奋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

三、共同奋斗必须力行以公为先

以公为先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没有以公为先的品质,共产党人便不足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以公为先是团队的生命,是共同奋斗的链带。古人讲:“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是如此,一个单位,一个联盟,一个社团也是如此。以公为先,个体的力量同频同向,团队的力量才会倍加倍增;以私为先,个体的力量异频异向,团队的力量就会倍减倍削。以公为先,共同奋斗的力量才能得以传递,源源不断,永不枯竭;以私为先,个体的力量再大,也只是空转,无法形成有效动力。以公为先,垒土可成泰山,涓流可成江海,就会坚不可破,势不可挡;以私为先,则磐石风化为微尘,长堤溃散成沙砾,只能随风飘散,随波逐流。以公为先,虽然暂时可能有分歧,有纷争,但终究还会走到一起,并肩战斗;以私为先,虽然暂时貌似稳固、强大,但终究必将分崩离析,作鸟兽散。以公为先,“起初虽微小,但终究必发达”,以私为先,“起初虽发达,但终究必微小”,自古皆然。

“自己能出一份力,就尽量出一份力,搬得起一块石头尽量帮着搬。”薛家村68岁的老人彭心太曾回忆,“去年8月份,地里的玉米快熟了,为支持修路,我儿媳妇边哭边把玉米连根拔了。”[[18]]这就是以公为先。没有以公为先的精神基础,任何需要共同奋斗的事业也干不成,干不好。

群众的以公为先除了公共利益确实要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外,还要有党员干部的大公无私的品格和精神去点燃、去引爆。

有的人想不通:有的地方扶贫,分发点扶贫物资常常闹得村民意见纷纷,修个路架个桥,一些村民根本喊不动......,薛家村怎么人心就那么齐?

薛家村人心齐不是天然的。薛家村的人心齐是受过教育的,是受过感染的,是由王新法精神点燃和引爆的——

2014年3月,王新法到薛家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山河圆”烈士陵园,因为这不仅是为“请烈士回家”,让红军烈士的英魂有归宿,更重要的是为“建树乡亲们的精神支柱”。为此,王新法捐出12.8万元,买了红绸子和3.5万株油茶苗。事实证明,王新法这个先建精神支柱的做法是对的。先前这里的村民心是散的,在王新法的感召下慢慢聚拢来。在复垦过的“山河圆”中,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投劳,不计报酬,种上了王新法购买的油茶、紫薇,还自发捐赠栽种了3000余株楠木、红豆杉、八月桂等名贵树种。[[19]]

在薛家村4年,王新法出资上百万,几乎拿出了他的全部积蓄!他是“花自己的钱,办群众的事”。2015年,他被县里评为“扶贫功臣”,获得奖金2000元。回到村里,他把历届退职健在的村干部叫拢来,深情地说:“荣誉是给我王新法的,但创先的基础是你们打下的,奖金应该奖给你们”!然后他倒贴了300元,将2300元平均奖给了在场的23名退职的村干部。过了几天,镇政府也给他奖了2000元,王新法又把全村的共产党员召集起来,一点数,现场来了34名党员,钱不够,他身上又没有了现金,他转身向坐在旁边的曾德凤借了1400元,齐齐地奖了每人一百块。

在王新法的影响下,薛家村的村民变了,他们开始能吃苦了,能参与奉献了。他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了。王新法感慨:“最难改变的不是群众的贫穷,最难改变的是我们对群众的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讲话曾说:“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20]]王新法说他到薛家村是“带着思想来的,不是带着私欲来的”。王新法改变村民的别无其它的方法,唯有自己的为民情怀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以自己的大公无私,唤起村民的以公为先,是王新法同志为群众共同奋斗找到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保证,也是王新法同志为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找到的必要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前,我们正进行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决战,正处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败攸关的重要关头,任务艰巨,责任繁重。学习王新法,就要学习他牢记原旨,不忘初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学习他将当前的工作任务纳入到共产党人长远的历史担当中去的胸襟见识,学习他以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以团结、发动、组织战友与群众共同奋斗为基本途径,以大公无私、以公为先的精神品格为基本凭依的一整套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


 

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调查

临澧县政协办

 

为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开放强县、产业产县”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自今年2月份以来,临澧县政协组织委员对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考察、座谈讨论、听取情况介绍等方式,对我县企业创新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企业创新情况现状

1.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多年来的引导培育,我县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2018年全县67家企业R&D研发投入达到2.49亿元,同比增长34.6%,完成专利申请206件,同比增长83.9%,其中发明专利56件,同比增长86.7%,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目前,我县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博士工作站1个,市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家,6家企业建有产学研合作基地,1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2018年,中航精工公司“通过式多级自动化工业清洗及防锈工艺”项目获省科技厅创新创业投资技术项目立项支持,到位项目资金280万元;祥民制药公司“年产2000吨中药材提取物及10亿片制剂生产线建设及产品研发”项目获省科技厅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立项支持,到位项目资金40万元。2018年中泰特装公司“高导热聚乙烯纤维及其新型凉感织物产业化项目”被列入省政府“5个100”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升级换代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申报2018年省科技厅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项目已立项,争取到项目资金260万元。

2.传统产业企业创新步伐加快。坚持以高新化、品牌化为导向,加快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智能技术的改造提升,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主要是加快高新产品研发,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中泰特装公司开展军民融合,将“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系列产品及技术”拓展应用到民用产品领域;欧亚碳纤维公司将“复合碳纤维产品”广泛应用到家具、汽车轻量化生产中;博川科技公司将石膏非金属材料进行改性应用到木塑、造纸、土壤修复等领域。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主要是加强智能化改造与资源整合升级。先淘卫浴公司不仅引进智能化机器人对加工生产线进行改造,还加大与华海液压公司先进液压抛光技术、中航精工公司饱和蒸汽精密清洗技术的合作,致力打造全国净水龙头和全省高档卫浴生产基地。在环保技术产业方面,主要是利用资源循环技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安福环保、奔骥环保公司利用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对废旧塑料、垃圾处理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祥民制药、燕新生物公司加强合作与研发,形成了以银杏、红豆杉、甜叶菊等特色中药材的提取技术和中药材提取物合成中药片剂、胶囊、颗粒的制取技术,并已突破多项关键共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3.平台建设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明显。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我县以金诚创业基地为依托,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德新材料临澧产业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重点,发挥“三驾马车”的合力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政策、项目、成果转化、融资等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以项目为依托,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等合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中泰特装、中航精工、奔骥环保、众帮化工等1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15所高校院所开展了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中泰特装公司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普利特集团、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与上海东华大学、湖南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力争将公司打造成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行业的领军者,计划2020年总产能达到年产纤维4000吨、UD布1200吨,实现产值7亿元,利润1.2亿元,上缴税金8000万元。中航精工公司依托中航所、成都飞机集团的技术力量加强饱和蒸汽超精密清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同时创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川农业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矿产研究重点实验室达成推进土壤修复、促进绿色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

4.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迅速。通过多年来的引导培育、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我县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高企个数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县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3家增加到2018年的7家,分别是中泰特装、中航精工、安福环保、先淘卫浴、奔骥环保、汇鑫铜业、双辰光学公司;纳入高新统计范围的企业由2015年的28家增加到2018年的63家,2018年实现产值75亿元、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78%、68%,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6%、工业增加值的35.2%,全县GDP的9.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缺乏核心。从整体情况看,当前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高新产业,都缺乏核心企业,更没有形成核心企业群。从规模和税收贡献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税收贡献不高,缺乏产业带动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税收贡献大的领军企业。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自然增长,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研发投入高、见效周期长的高新技术项目关注不够,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偏少。在县域产业发展中,企业怕担风险,不敢创新、不会创新、不能创新问题较为突出,拟申报高企培育对象偏少,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不足。

3.研发创新投入偏少。受地方财力有限、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影响,无论是科研经费,还是研发投入都相对偏少,难以支撑科技创新活动。2018年我县全社R&D研发经费支出仅2.47亿元仅占GDP的1.37%。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够,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企业缺乏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4.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土地供应、财税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较高,但目前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还不是很完整、很完善,比如在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成熟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等。营销、法律等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覆盖面较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针对性不强等。

5.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从人才要素来看,目前企业发展创新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缺少具有前瞻性的行业领军型企业家,缺乏高、中级专业(管理)人才,缺乏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同时部分企业劳动力流失严重,“招工难”问题一直困扰企业。

三、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改善完善创新环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税收支持等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科技融资、成果转化、创新扶持等政策体系,争取政策条款上有更大的突破。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处力度,形成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

2.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要通过培训、座谈、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让企业真正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激励企业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制,让企业自觉加大创新投入、重视研发,使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同时,在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要坚持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一批研发和孵化能力强、产学研合作紧密的标杆(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标杆(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发展。

3.进一步做强做优服务平台。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创业基地(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大力引入专业营运服务团队,强化商务、法律、财务、贷款、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等增值服务功能,并在产业选择、内部服务等方面探索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使其成为培育科技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集群、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引导和帮助高企组建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团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深化银企合作,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等方式,加大对高企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实施人才引进培育战略。对高端、紧缺科技创新人才要从住房、生活、创业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才机制,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和技术人员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祖国圆我作家梦

湖南省石门县广播电视台  陈俊武

 

当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时,我已有10岁了,且断断续续念完了初小。

我从小就喜欢听人讲故事、看小说,梦想自己将来也能写小说、当作家,经过多年努力,在国家栽培下,终于让我圆了作家梦,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1953年我考进了初中。别看是个初中,在当时考取却十分不易。全县两千多学子报考,仅取录300人,升学率只有八分之一,我所在的大队附近八个大队几十人报考,仅取我一人,因此附近亲友都为我高兴。

我兄妹三人,妈妈常病,全靠父亲劳作养家糊口,家境贫寒。第一学期家里靠卖耕牛、卖粮食给我凑学费。第二期就“吹糠见底”了,我面临着失学的危险。这时国家伸出了援手,学校给我批下了助学金。这一助就是五期,加上父亲靠挖野葛锤葛粉得点小钱,给我零用,终于糊到初中毕业。1956年正当我准备升高中时,父亲得了肺痨病,这在当时是难以治愈的,家里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我选择了报考中专桃源师范,国家又为我免费完成了三年学业,不但增长了大量知识,打下了写作基础,也更加培养我热爱文学的兴趣。读桃师期间,我常在地、县报纸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因此,毕业分配初步方案是让去教中学。正在这时,我收到了家里来信,说父亲病重,让我回家一趟。回家后与大队干部发生了口角。原因是:当时全大队分配购买公债券一千万元(旧币制,一万等于一元),而大队个别人与我父亲有成见,故安排我家买三百万元,我认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便当众与他们论理,泼了他们的面子。大队向学校告了我一状。学校见我平日表现还不错,但又要给大队一个交代,就和有关单位商量,让我回家乡教小学。

文化革命开始,学校规格普遍提高,小学办初中,初中办高中,我也成了一名中学教员。当时师资普遍缺乏,而且许多教师资质不高,县里设立了教师进修学校,各区也利用暑假培训师资,以提高水平,我被指派为区培训班语文老师。常言道:“教学相长”,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我欣然接受,前后干了四个暑假。领导见我年轻肯干,教课又大受欢迎,便推荐保送我到常德师专读书。其间,我间或给报社、电台写点文章发表,这下引起县内关注,学习结业不久,1971年春,我被调到县革委政工组宣传组,从事写作工作,为报社、电台写通讯报道,为县领导写讲话报告或写典型材料,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虽然单位名称由宣传组改为宣传部后又调至县委办任秘书,但县委写作组成员身份始终未变。其间,我写出了三百多篇文章,上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报刊电台和省级报刊电台。

国家的培养,领导的重视,适合兴趣的工作,为我通向作家之路铺平了道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单位调进了一批新干部,虽然心红根正,但许多人本事不大,且不思进取,还自以为是,我有点看不顺眼,想用文学样式规劝规劝他们。1980年我经过一段思考,构思立意,列出提纲,连打12个夜工,一气呵成,写出了一部电视剧《南郭后传》三万多字,写他逃出宫廷后,发恨雪耻、重拜恩师、苦练芋艺、重被聘为宫廷著名芋师的故事。1981年,由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联合拍摄。播出后,反映很好。当年地区评我为文艺创作积极分子,我用稿费专门请县委机关干部职工看了一场电影。

一炮打响,我“野心”大发,此后,我连续出版了小说《清末文学家阎镇珩》(作家出版社)、纪实文学《神奇石门·人物卷》(大众文艺出版社)、《石门暴动》(团结出版社)、《黎明风雨》(香港出版)等四本专著,计一百多万字,湖南省作家协会接纳我为会员。

我从乡下教育战线调进国家机关,先后任县革委办事员、县委办秘书、党史办主任、县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在别人看来是有职无权的,而我却乐在其中,这些岗位适合我个人兴趣,让我有机会深入体验生活,丰富阅历。因此,我退休以后,还“厚积薄发,笔耕不辍”,写出了上百万字的论文、小说、影视作品。

我为什么这么干?动力来自“报效祖国”。我常想,是国家把我从一个穷孩子培养成为大学生(大专)、国家干部、省级作家,没有国家栽培,我将一事无成。因此,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以后,我总是抱着一个朴素的为国家报恩的思想,发奋工作,努力创作,为国家、为人民多留一份文化食粮。



对常德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周清峰

 

以周德睿书记为首的市委领导班子确定了“产业立市、开放市”的发展战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智慧常德”和“常德智造”设立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对于立市来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资本和人才。所谓“筑巢引凤,修塘养鱼”,笔者从“势头好、基础好、前景好” 浅显阐述了提升人文建设成效对于常德当前“产业立市”的增效作用。

一、势头好

(一)打造“文化常德”的必要性

常德这个“大品牌”旗下的产业很多,有农业、工、旅游等,且不乏“明星品”,如名声在外的芙蓉王香烟、津市牛肉粉,有最近建的旅游点河街、桃花源古旅游区、大唐司马和白鹤山小镇等等。品零零散散地向外出了常德的品牌,但整体而言,常德的品牌定位始是模糊的。当前,各地经济飞展,城市建大同小异,没有精准的定位,无异于沧海遗珠。因此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非常必要。

(二)打造“文化常德”的紧迫性

放眼湖南,沙“娱乐之都”、株洲“工之城”、家界“旅游地”、怀化“交通枢”形象已深入人心。到常德,似乎什么都沾点,但也没有哪一是特突出的。就像班里的中等生一样不太起眼。可是,常德在全省真的是中等绝对不是!就经济发展而言,常德GDP总量于前三!就旅游源来看,常德有全国最大的内湖柳叶湖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品来,芙蓉王香烟畅销国内外,深受迎!因此,常德立自己的独特品牌形象已刻不容

(三)打造“文化常德”的可行性

文化是城市展的根脉和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常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繁荣的现代工业文化,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以“文化建设”战略为引领,就是将文化要素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文育人、以文咨政、以文兴业、以文塑城,形成有效提升常德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机制,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 在“文化常德”的大品牌框架内,推广具有文化内涵的德景、德商、德政、德育等“产品”,打造史悠久、文化底深厚且承至今的“德城”十分可行。

二、基础好

(一)常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常德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且与独特的地方文化紧密相连。一是外延广博的山文化。善卷让王的典故彰显了德山“心怀天下”之大道。太阳山、月亮山层峦叠幛,是“刘海砍樵”故事的发源地。星德山与“道教圣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道教文化与登山爱好者钟爱之处。城头山是迄今中国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壶屏山被称为“地球怪圈上的自然迷宫”。二是内涵深刻的水文化。湖南湘资沅澧四水中,常德据沅水、澧水,是名副其实的“水城”。柳叶湖柳湖春晓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夷望溪被誉为“小桂林”。花岩溪被冠以“中国白鹭之乡”、“水彩画王国”等美称。三是底蕴深厚的地域文化。“厚德载物”。常德土地占全省的近9%,土壤肥沃,气候温润,具有发展农业、畜牧业、水产、林业、果业的先天条件。这些农产品、水产品等与常德地域文化相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常德人文资源异彩纷呈

常德重道崇德,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同时兼收并蓄,呈现多元化特点:一是无不在的道家士文化。常德之名最早出自老子《道德》:“知其雄,守其雌,天下谿。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儿”。武陵因《桃花源》中的“武陵人捕鱼为业世人熟知,是道家向往的避世地。善卷更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名利的典型代表。刘禹任常德司十年,留下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二是感天动地的坚贞爱情文化。《刘海砍樵》描了刘海哥与胡大姐之曲折人的情故事,与道家思想“阴抱阳,冲气以和”阴阳和平衡的观不谋而合。据考为常德籍的孟姜女哭传说催人泪下,津市望夫崖亦是其见证。三是千古流的中华诗词文化。常德被举为“中华诗词之市”,以防洪墙为载体,修建了一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获“吉尼斯之最”。鼎城沿江风光带逐步建成集书画、音乐等为一体的新型文化长廊,与诗墙隔江呼应。

(三)常德综合资源正在崛起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近年来,常德多方面资源正在迅速汇集,并多角度彰显了常德文化。一是产品创新体现的开拓文化。常德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稻谷、棉花、油菜籽产量均居湖南前列,淡水珍珠养殖占到全国一半以上。石门柑橘、汉寿甲鱼等通过产品创新策划、创新营销在全国渐有名气。常德兴建了德山、鼎城等数个经济开发区,开拓性地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到实处。二是城市发展带来的包容文化。常德是一座极具包容精神的城市。既有历史悠久的城头山遗址,又有现代时尚的繁华商圈。常德人既重名利又讲义气,乐善好施之义举在地方志《义行》篇中随处可见。常德虽地处湘西北,格局却提升至全国甚至全世界。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中德法治国家对话研讨会、全运会龙舟决赛和首届海峡两岸旅行商大会等活动已将常德推向国际视野。三是各项荣誉展现的和谐文化。“海绵城市”体现了天地共存、生态与人文环境相得益彰的和谐文化。“桃花源里的城市”隐含了道家隐士避世文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无不凸显常德和谐奋进的现代文明。

三、前景好

(一)用文化吸引人,创造经济增长点

推行常德“上善若水、德行天下”的核心价值观,将常德本身独特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和具体产业相结合,形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发展创造动力。一是利用“德商文化”推动招商引资,吸引商人。常德拥有独特的人文优势,以“文化常德”为着力点,强调政府诚信(德政)、企业诚信(德企)、民众诚信(德民)的德文化,推崇“德行天下”的德商理念,为企业搭建德商交流平台,提供优惠政策与“二十证合一”等优质服务,进一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与民间资本投资,助推地方经济发展。针对大学生、高端人才、创业者等特殊群体,成立相关协会组织,增加“常德人”的文化自豪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其购买社保、缴存住房公积金、购买房屋和车辆、缴纳税款、加入常德户籍的优惠政策,为其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推行“德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打造常德“德育”文化品牌,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争取将常德建设成全国传统文化德育的典范城市。升智慧谷,建立大学城。提湖南文理学院,升格部分科学校,新引如湘雅医院对应的著名医科院校、专业学校等,提高大学影响力,增加生源,吸引外来人口。三是利用“常德元素”加快旅游发展,吸引游客。打造最具常德特色的“山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大概念旅游营销,开辟“善卷让王”道德文化亲子游、星德山道家思想胜地游、刘海砍樵孟姜女爱情圣地游、柳叶湖上善若水乐园游、城头山寻根游、芙蓉王价值游等,在桃花源影视城、大小河街电影取景地建成基础上,综合建设常德影视文化基地,用文化作品展现常德之美,形成“浙有横店,湘有常德”的影旅游文化氛。整合全市旅游线路,与张家界、长沙等周边城市形成线路互动营销。

(二)用文化留住人,增强市民幸福感

文化建设能够培养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且对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市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以“文化常德”为主导,树立良好形象。树立品德好、诚信度高、爱学习、有文化的“常德人”形象,全面提升市民文化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全过程,发挥强基固本的作用。评选各行业道德模范,树立市民心灵标杆,重点宣传王新法等道德模范人物。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镇开展以诚信、孝敬、责任等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开展公共文明礼仪教育和实践活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深化政风行风建设,逐渐杜绝食品安全、健康医疗、金融经济、市政管理等领域存在的道德缺失问题。 二是以“文化常德”为载体,搞好城市建设。将“文化常德”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个角落。尽可能地将航班、高铁、动车线路以常德元素命名,城市道路、桥梁命名力求与常德典故相关。建设有常德特色的城乡建筑,争取做到每个景点、每条街、每栋楼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与故事,使本地人感觉亲切、外地人觉得新奇。三是以“文化常德”为内涵,提升幸福指数。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我市多平原优势,有序推动城镇化建设,打造“现代常德,幸福家园”。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劳动收入、与市民分享红利等途径,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三)用文化成就人,提升城市竞争力

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为常德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一是大“文化常德”影响,促进开放发展。争取将常德打造成“中国最具道德文化的城市”。要发挥好本土甚至省级媒体优势,系统地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常德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的曝光率,增强宣传权威度。要善用自媒体、新媒体接地气地搞好常德城市及活动宣传,使城市名片增光添彩。要争取更多全省、全国甚至国际赛事在常德组织,扩大城市影响力。二是好“文化常德”故事,促进创新发展。道理易听厌,故事永流传。要多开展故事营销,借故事提高常德知名度与美誉度。桃花源、《刘海砍樵》的古老故事已耳熟能详,石门柑橘“国果”端上钓鱼台国宾馆的故事继续上演,王新法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等现代故事还可讲得更深更透,民国时期在大小河街发生的故事可重现银幕,穿紫河的传奇变样还可提炼升华。三是推广“文化常德”品,促进共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消耗资源少,产出价值却巨大。要增加常德文化创意产业含金量,建设常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步带动相关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以文化常德为核心,举办各种主题的“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常德产品。用农业产品彰显常德地方特色,用工业产品凸显科技文化含量,用服务产品体现城市文化氛。常德要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实现产品精准定位、精致包装、精彩营销,从而打造享誉国内外、畅销全世界的常德精品、名品。


迈进“高铁时代”的思考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人事科  周  涛

 

虽然我市是目前还没有通高铁,但从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来看,重庆至厦门、呼和浩特至南宁这“一纵一横”国家高速铁路通道在我市“十字”交汇,并都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常德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市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交通体系,迈进高铁时代”的战略目标,并作出了交通建设五年大会战的决策部署,力求用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来补齐常德交通建设短板。当常德迈进高铁时代后,将极大地缩短与长沙、重庆、武汉、南宁等沿线城市的空间距离,对支撑和引导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员和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常德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趋势。

一、“高铁时代”给常德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常德迈进高铁时代后,将给常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六大发展机遇。

1、交通枢纽地位将明显提升。我市现有二广、杭瑞、常张、常吉等多条高速公路,市城区已形成了“一环六射”高速公路格局,是全国地市级城市中高速公路密度和通车里程较大的内陆城市,也是全国重要公路枢纽城市之一。随着石长铁路复线竣工通车和桃花源机场改造完工,加上正在进行的沅澧水高等级航道整治,我市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待长益常、襄常、黔张常等项目全部建成后,我市高铁通车里程将位于全省前列,成为名副其实可以 “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之一。

2、旅游消费将快速发展。高铁的第一客运对象为商务人群,其次是旅游人群,商务、旅游成为最先、最直接的受益产业。高铁的建设也将部分改变旅游市场的格局,原有的部分景区因为交通的问题被冷落,受益于高铁的发展,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景区。我市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柳叶湖、桃花源等旅游名片知名度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桃花源风景区明年重新开园后,将为常德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带来巨大消费群体,甚至高消费群体,商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3、物流条件将显著改善。目前,由于客货相互干扰,我市境内石长铁路运能均不同程度受到限制,制约了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按照客货分运原则,长益常、襄常等客运专线建成后,不仅有效分担了庞大客流,而且极大地释放了原有铁路和公路运输压力,较好地实现了“人便于行、物畅其流”。同时低廉的铁路运输价格将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4、产业转移将大为改观。长株潭、成渝、江汉经济区是我国中西部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经济总量规模快速增长。高铁建成后,常德将形成“融入长株潭、连接成渝经济区、对接武汉城市群”格局,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加上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区域内很大一部分高端客商或将选择在常德投资,带来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将为常德接受产业辐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布局提供重大历史契机。

5、城镇化进程将加快推进。高铁开通使高铁站周边地区成为城市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快速集聚了人气、财气和商气,扩大了城市辐射半径,拉动了周边土地升值,带动偏远郊区的开放开发,崛起了一批新城区、新商圈、新业态,为城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在高铁效应的带动下,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完善,人口吸引力和承载力将大为增强,城市化步伐将不断加快。

二、“高铁时代”常德面临的挑战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高铁网络的快速形成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负面效应和挑战也不容小觑。最大的问题是存在“被虹吸”的潜在风险。

虹吸效应是指奥运主办城市强大的吸引力会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要素资源流动总是向环境最好、效率最高的区域聚集和流动,高铁开通后,常德离重庆、长沙、武汉等发达城市都在三个小时之内,这样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所获得的利益会更明显,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窘境。另外,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受到益阳、襄阳、宜昌等沿线等城市阻滞。

三、应对挑战的对策建议

1、树立开放化发展理念。高铁时代的到来,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将更大区域内加速流动,必须把常德置于“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在更大范围、更宽视野、更高层次上谋划循环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使长沙、重庆、武汉等大城市成为我市开放的“市场”,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吸引更多外商来我市投资创业,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

2、加速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充分发挥常德经开区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建成招商引资主战场、科技创新基地、承接转移平台。加强常德高新区以及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内外相应配套设施,积极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准备。二是整合既有基础优势,提升改造传统产业。高铁通车后,必然会冲击原有的产业布局,衍生出新的业态。我们必须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引进先进管理理念、设备技术、资金运作模式,改造提升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整合现有企业群体,瞄准重庆、武汉优势大集团大产业,选准协作配套增长点,当好最优配角,实行错位发展。同时,积极培植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亮点和优势。

3、聚力突破旅游产业。高铁建成后,我市旅游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我市要充分发挥常德好山好水好风光的优势,努力把美丽变成财富、变成增长动力。要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打响“世外桃源”旅游品牌,塑造“亲亲常德”旅游形象,打造提升柳叶湖浪漫之旅、桃花源灵魂之旅、壶瓶山生态之旅、城头山历史之旅,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城市旅游、红色旅游新热点。把握大众旅游新趋势,提高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益,深化文化旅游区域协作,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精品工程,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名城一体化发展。

4、努力打造常德硬环境。 基础环境是发展的保障,在全面实施“三改四化”后,常德城市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品位、高水准加快全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加快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建成功能完善、管理到位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同时,完善公路、机场、客运、公交等交通线路规划,强化高铁与高速、国省道的高效衔接。

5、着力营造常德软环境。在目前各城市硬环境、大气候日渐趋同的情况下,营造一个地方独具的“软环境”尤为重要,让人们“值得来”。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多开绿灯,在建设用地、环保审批、财政扶持、园区建设等方面,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迎接高铁时代的产业转移和聚集,形成对外开放的“强磁场”。



回首70年历程 展望美好未来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办副主任  王  霞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追忆往昔岁月,回首来时路,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成绩。曾经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靠着自强不息实现了从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伟大新中国正式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中华儿女的幸福。

作为拥有12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实践者。从1949年到2019年,她完整、清晰地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发展,也同步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蓄力跨越,医院党建不断加强

70年的发展,医院党组织从最初的一个独立党支部、3-4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一个党委,下设7个党总支、33个党支部,1182名党员的庞大队伍。在医院的发展进程中,党的思想旗帜始终引领航向。尤其2018年11月以来,医院以党建创新为导向,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科学设置党组织,将支部建在学科上,实行党政一肩挑,强化党建责任担当,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职代会,医院明确提出了“一条主线”“三大目标”“五项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今年4月,芷园宾馆正式划入我院,市委书记周德睿亲自来院指导工作,为医院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医院再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对于未来,目标已经越来越清晰,思路也越来越开阔,前景必将越来越美好。

借风助力,医院规模完美巨变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是始建于1898年的“广济诊所”,是湖南省首家西医诊所。时至今日,经过几辈一医人的共同努力,医院的变化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更,而是实现了从一个普通诊所向一所集医疗、教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1949年常德解放后,作为广德医院的传承者,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迎来了自己的大发展。1949年的广德医院仅是一幢三层楼,共有医务人员48人、工友24人,分设内、外(五官),妇产三个病房及门诊部。1988 年, 地改市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再次更名有了今天这个称呼。1992年5月,医院成为全省首批二级甲等医院。1997年10月,医院成为全省首批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在的常德一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拥有设备设施齐全的门急诊医技大楼和一、二、三住院大楼及儿科大楼等医疗用房,设47个医疗医技科室;医院环境舒适,门诊和住院大厅标识系统清晰醒目;大厅、候诊厅、走廊、病区等公共区域的专家简介、文化宣传、科普介绍等,营造出浓厚的医院文化氛围;儿科住院楼上“崇德精医、惠泽沅澧”的标语,既是对自己的提醒和勉励,更是对百姓、对社会的承诺。

开拓创新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医院的发展,医疗技术是最根本的生命力。从诊所到三甲医院,一代代一医人始终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攻克一个个医疗技术难题,用足迹探索出一条适合医院实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医院层出不穷。从1980年计绍云等开展首例脑瘤手术成功,到1983年周汉槎、文尚武首次成功施行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裂修复术;从1984年成功实施断指再植术到2004年成功实施全省地市级医院首例心脏移植;从医用3D打印技术、移脚趾“再造”拇指,到西北首例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首例无疤痕腹腔镜直肠肿瘤根治术……在追求医疗技术的进程中,每一个医疗症结的成功解除,都是医院前进的一个有力步伐;每一难关的攻克,都为病痛中的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70年的发展,当年的广德医院用技术创新手段把医院做强做大,实现了医疗任务的大飞跃。1950年,医院日门诊量为250-280人,住院病人经常为70-90人次。2018年,医院全年总诊疗142.5万人次,出院病人8.9万人次,手术量3.5万台次,医院各项医疗任务完成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数据的背后彰显的是医院技术的不断突破。

人才强院医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医院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兴院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一直是医院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上世纪80 年代初期, 时任院长的周汉槎就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当时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医院在人才方面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周汉槎把支持年轻医生接受继续教育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他的鼓励下, 一大批年轻医生接受了大专课程的学习,为医院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可借鉴之路。自此,医院每年都会选派一批青年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学习,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为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员,医院先后实施各类人才战略。2000 年,实施“123”和“369”人才战略,对引进的高科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给予100、120、130 平方米的住房, 30000、60000、90000 元安家费。同年2月,外科主任文尚武因其突出贡献, 获得了130 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和10 万元奖金。2018年,医院再次提出百万年薪引进人才计划。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工程,医院现有博士9人,硕士494人,硕士生导师29人,有508人获正副高级职称, 659人中级职称,医院拥有了强劲的人才队伍,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稳居全市龙头位置。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首来时路,每一个步伐都是一次探索,每一个突破都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在总结过往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要从过去的历程总结提炼,获得启发和思路,让成功的经验再一次指挥未来的道路,激励我们在担当中创造未来。从医院70年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经验: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作用,保持正确的路线不偏航。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没有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要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用党建引领航线。70年来,一代又一代医院院领导班子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将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路线,认真谋划医院发展。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医院从小诊所摇身变为泛湘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影响力、辐射力显著提升。伟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医院党委的英明决策。

始终坚持领导带头,发挥好“领头雁”示范带头作用。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任何领域的发展中,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永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百年一医的发展历史也同样证明如此。医院创始人罗感恩胸怀大爱,远渡重洋,在常德救死扶伤21年,最终将满腔热血喷洒常德;第二任院长涂德乐在常德一呆就是29年,他始终坚持每天查房1-2次;老院长周汉槎把“我是名医生,更是一个党员”作为自己的口头禅。在抢救病人时,他用背顶住钢丝床,协助同事对患者实施心脏按压……这些医院的“领头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向全体医职员工生动的解读了责任的深刻含义。他们像一面旗帜,凝心聚力,指引着医院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激发出全体医职员工兴院强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始终坚持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对医院来说,只有不断创新医疗技术,才能实现医院的功能定位,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落到实处。70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医院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是面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沉稳应对各种艰难险阻,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大胆突破,在困难挑战面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公益属性不动摇。人民是共产党的衣食父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诠释, 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医院而言,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始终坚持“患者利益至上”“以病人为中心”。 70多年的光阴里,医院先后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建设人民满意医院”“微笑服务推进年”等主题活动,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始终贯穿到医疗活动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病人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医院也赢得了声誉和口碑。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刻,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回忆历史,就是为了展望未来。肩负着新时代使命的一医人将始终把历史当做最好的老师,时刻不忘自省反思、总结经验,不断转化为推进医院发展的理论动力,在新时代的巨轮上乘风破浪再起航,向着“省内领先、市州第一”的目标奋勇前行。



深学圳心 常思德政

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  张  骏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我们一行十分有幸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参观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号称中国第一区深圳市南山区的一些高科技企业,比如腾讯公司、商汤科技、中科院先进所等,还参观了南山区的孵化器和公共服务机构,并和南山区的行政职能部门进行了座谈。初次接触,南山区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经济发达、科技进步、发展强劲,是创造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地方。随着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我真切的感受到,在这些表象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思想。思想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思路就是实现思想的道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都是在跟随思想前进的脚步,谁先打开思想的大门,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就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尽先机。

改革开放之前,深圳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开始了他的蝶变之旅。尽管深圳经济特区越办越好,但关于“办不办特区”、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一直存在,直到小平同志1984年南巡才基本有所定论。对改革开放的怀疑,则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持续到现在,可见,思想的解放并不能一蹴而就。现在,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正是要通过解放思想,激发全市的改革热情,进来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大繁荣,这一重大举措也必将开启常德发展的新篇章。

从此次学习的深圳经验并结合常德实际来看,我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四破四立”。

一、破环境不佳的思想,立敢为人先的思想

一部分人认为常德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人文地理环境不佳,如果常德也处在深圳这个地理位置,也能达到深圳的发展水平。这其实是错误的。首先,从地理角度来说,深圳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优势,不比其他地方好多少。从位置上看,深圳地处中国南部一隅,离我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相去数千公里。即便是临海,在全国临海的城市中,深圳也不是地理条件、基础条件最好的那一个。其次,从人文角度来说,深圳差不多是从零开始。原住民几乎都是渔民和农民,人口少,文化低,大部分人都只会说粤语或客家话,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最后,从历史角度来说,岭南自古为流放之地,一个小渔村的历史干净得就像还未动笔的空白纸,几乎没有什么历史沉淀。在经济地位上,远处,有着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早已蜚声海内外,近处,省会广州早已开埠上百年,而深圳从有历史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像样的繁荣。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不佳的地方,硬是靠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一举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后,又通过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打造了中国版硅谷,继续把握着时代的脉搏。相比而言,常德其实更富优势。常德地处川黔咽喉,头顶长江,腰缠沅澧,脚踏洞庭,交通便利;常德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屈原、陶渊明、刘禹锡等都在此地留下了不朽之作,近现代以来,更是涌现了林伯渠、丁玲、宋教仁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常德经济长期稳居湖南前列,一直以来都是湘西北的经济中心。显而易见,人文地理条件并不是决定深圳比常德发达的决定性因素。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沿海与内陆的差距,那和同样是内陆城市的重庆相比,重庆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表现同样好于我们。事实证明,深圳也好、重庆也好,他们都率先在全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又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加了活力,慢慢形成了比较优势。反过来,在思想的引领下,在市场的推动下,又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继而将比较优势越放越大,并且在未来极有可能形成绝对优势。

时不我待,今天,我们必须努力向深圳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湖南人敢于天下先的精神,勇敢的扬起思想的风帆,敢想、敢为、敢新、敢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起直追。

1.制度上敢为人先。充分利用好地方立法权,从法律层面上对增强市场活力的行为提供法律保障。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从行政层面上打破对市场主体的各种束缚,在更大程度上变准入制为备案制。

2.职能上敢为人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起完善的服务型政府,优化好营商环境,改变以筑巢引凤为主的招商模式,更多的依靠以凤引凤、以龙引凤,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减少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特别是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行政、资金扶持力度,敢于让一批僵尸企业自然消亡或主动消亡,为市场创造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健康的环境。

3.宣传上敢为人先。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打造好、宣传好、实践好常德重商、爱商、护商的良好形象。要创新宣传模式,少用说教式,多用娱乐式,少用直述式,多用互动式。要创新宣传内容,请来常的企业家站台、背书,宣传常德。适当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诸如“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等标新立异的口号博眼球。

二、破资源不够的思想,立科技创新的思想

深圳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这里既不盛产煤也不盛产油,既没有埋藏黄金也没有发现钻石,他拥有的自然资源只是气候温润,适宜荔枝生长,所以一直以来,荔枝都是深圳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现在的深圳,却拥有了人类最伟大的资源—知识,人类最伟大的动力—梦想,人类最伟大的希望—未来。常德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很多矿产储量在全国都榜上有名,其中雄磺储量亚洲第一。上天给了我们如此优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发展不起来。现在,常德将城市定位为省级副中心城市,将担负起引领湘西北和武陵山片区发展的重要使命,但如果按照常规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要想达到省级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现有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加大引智和科技创新的力度。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前人才留不住,主要是钱没给够和受委屈了,现在,除了物质享受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享受。深圳、西安、长沙等地都在进行抢人大战,无非给予人才落户奖励政策,对人才落户实行一站式办理。常德在基础条件方面,相比深圳、西安、长沙等大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获胜,就必须剑走偏锋,硬件不够软件来凑。除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对人才落户给予相应优待外,还要在公用场所,倡导人才优先。譬如,可在政务中心或公安部门设立人才专柜,给予一站式服务;与车站、机场、银行等机构联系,设立人才专用通道,给予引进人才VIP待遇;每年由相关领导对引进的人才进行慰问。总之,除了物质享受外,还要将精神层面的奖励进一步扩大,直到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对人才的引进还可以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的路子。比如,现在政府机关招人,有时发了招聘信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今后可以尝试将用人条件交给人力资源公司,由他们组织招聘,组织人事部门、用人单位派人参与监督,确保过程合理合法合规即可。

2.加大科研能力构建力度。深圳的大学并不多,科研能力也并不强,但深圳巧妙的借助了全国和国际上其他著名高校的科研能力,引进虚拟大学概念,让一些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把部分科研、实习基地建在深圳。现在深圳虚拟大学园聚集了53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8所中国内地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院校,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等6所国外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常德的大学也不多,科研能力也十分一般,如果单纯依靠本地科研能力,很难形成大的、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因此,我们要紧紧依靠省内和周边省份一些高校的科研能力,争取把他们吸引过来为我所用。比如,常德农林牧渔条件好、种养殖面积大,特别是汉寿县是中国甲鱼之乡、石门县是柑桔之乡,石门、桃源、澧县茶叶在全国都小有名气,辖区范围内的贺家山农场是一家专业育种育稻单位,如此丰富的农业资源,对一些农业科研机构的吸引力肯定不小。我们可以学习深圳模式,在常德大学城设立虚拟农业大学园,将市棉科所、市林科所等相关机构先行迁入农业大学园,同时,邀请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到大学园里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由市委市政府对相关科研活动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或承担一定的技术推广费用和责任,相关科研人员享受人才引进VIP待遇,毕业生优先安排到我市工作等。总之,要想尽一切可能办法,提高常德的科研水平。

3.加大创新创业推进力度。深圳为什么有吸引力,年青人为什么喜欢深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深圳接纳年轻、包容失败、锐意创新。因此,深圳也被年青人称为“实现梦想的地方”。现在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深圳在创新创业方面,已走在前列,有着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比如,深圳湾创业广场是一条贯穿于18栋甲级写字楼400米长的主题街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各种融资平台、上市保荐机构一应俱全,可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上市不出街区。客观地说,常德在创新创业这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些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在柳叶湖设立了清科基金小镇,在北京设立了常德科创未来智造中心等。今后,在创新创业园区的设置上,我们要学习借鉴深圳模式。首先,园区运作主体去行政化。创新创业不能搞行政命令,更不能搞计划经济。深圳湾创业广场并不是由政府运作,而是交给市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至于哪些项目可以入园,哪些项目必须调整,都是由园区管理方做主。常德由于创新创业主体活跃程度不高,政府的引导十分必要,但我们也要把握好度,在适当的时候,将管理主导权交还给市场。其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创新创业项目。要坚持以社会资本为主建立完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建立孵化器、加速器、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最后,完善配套措施。创业团队在苗圃期除研发投入、人员工资等基本开支外,其余的配套措施都由政府部门免费提供,比如人员培训、投资引荐、信息分享、党建活动等。

三、破政策不优的思想,立自力更生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之初,五大经济特区确实在政策上有所优惠,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现在,全国各地的优惠政策基本相同,而深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科技经济,其环保政策相比其他地方标准更高,执行更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深圳对工业企业的政策并不是比内地好,而是比内地差。而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我们对工业企业的需求还比较旺盛,对深圳的工业企业来说,在经济战略和经济定位上,我们是潜在的投资目的地。所以我们现在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力更生,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加快产业的对接。要抓住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承接他们的转移产能。要注重发挥常德现有的经济特色,改变传统招商模式,加快产业招商的步伐,实现以产业招产业、以产业聚企业,特别是重点引进可以形成产业集群的项目和配套项目。比如,常德现有的装备制造业已达到一定规模,我们可以加强与中建钢构类似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的机械制造和装备制造企业,让产业实力更强、产业规模更大。还比如,常德现有的上市公司中,金健米业和大湖股份都是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我们可以加强与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引其到常德开辟基地。

2.加快服务的对接。特别是要做好政务服务的对接。我们要学习深圳“把对企业的服务放在企业家门口”的理念,把政务服务延伸到企业园区,在园区或企业集中的地方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或其派出机构,让企业不出园区、不出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手续。要加快构建企业线上服务平台,做到以线上申报资料为主,线下服务为辅,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要探索企业服务预约制和提醒制,对需要多部门联合审批事项,由企业预约,政务服务中心安排时间,集体研究决策,让企业少跑路。对日常事项,比如资格年审、权利延续等,由政务中心提醒企业及时办理。对重点企业设立专人对接服务,让企业办理手续享受VIP待遇。

3.加快配套的对接。一是提供金融支持。企业的发展一般很难离开金融的支持,因此,我们要加快金融保障体系建设,在融资环境、政策担保、利率补贴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力度。二是提供法律保障。由政府在园区或企业集中的地方设立公益性律师事务所,为企业免费提供日常的法律咨询和法律保障服务。三是提供人力资源。倡导在家门口就业,大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加大对适龄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按照具体企业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为企业提供、储藏一批符合年龄和技术能力要求的工作人员。

四、破本位主义的思想,立整体联动的思想

在深圳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所有行政审批均严格实行“只跑一次”要求,所有窗口均打破了单位界线,可以接受任何性质和类别的行政审批申请。现在,我们常德在政务服务方面和深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国土审批事项只能去国土窗口,林业审批事项只能去林业窗口,造成了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忙闲不均,有的窗口排起了长龙,群众要等上几个小时,有的窗口一天一个业务也办不了。这种现象,既容易让群众造成误解,认为有人也不为他们办业务,更容易让各单位窗口工作人员产生攀比,不利于工作。我们要借鉴深圳经验,打破部门壁垒,牢牢树立起整体联动的思想。

1.坚持考核导向。人都有趋利性,每位领导、每个单位都想干出一番事业,很容易陷入自身的小利益而忽视了集体的大利益。因此,我们要利用考核手段,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改变以结果论英雄的考核方式,多关注背后的牺牲,从考核中杜绝各自为政的现象。比如,对区县(市)GDP的考核,既要考虑实际存在的GDP,也要考虑有的区县(市)为了环保而主动减产影响的GDP,增强各地区各单位主动服务大局、服从中心的决心。

2.加强部门协作。政策制定前充分做好事前沟通,政策制定后统一思想认识,严格执行。不能一家简化手续,另一家却不认可。各部门要主动配合,主动担当,不能搞“公章旅行”,不能要求“奇葩”证明。要加大电子政务网建设,实行数据共享和共同认可,避免企业和个人反复填报资料,反复调整指标。比如,社保缴费基数、医保缴费基数、个人所得税缴费基数要互相认可,一家申报,三家共享,而不是互不认账,让企业多头跑。

3.实行集中审批。积极探索新型审批模式,在内部,由各单位保持各自的审批权限,在外部,打破部门界限,由政务中心实行窗口一键受理,真正实现让数据在内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此次,在全市机构改革中,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要求各单位将行政审批服务权限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服务科室向政务中心集中。这一重大改革举措,为将来实现集中审批打下了坚实基础。

解放思想,绝不是某一个人某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以来,大家共同的坚守和包容。创新的灵感,来自于思想的奔放,禁锢的土地永远开不出炫丽的花朵。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指引下,常德一定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创造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做实城市水文章 建设文明宜居城

市住建局研究室主任  邬同林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本。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高度重视水资源节约、水安全防护和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建设成为常德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丰水城市抓节水,着力建设两型常德

坚持把创建节水型城市作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导向性工程来抓,2011年常德市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节水型城市。一是强化两型意识,推进观念节水。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让节水的观念深入人心;采取专题征文、我为城市发展献一策等形式,组织各类居民群体为节约用水建言献策;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组织终端,全面动员企业和市民参与节水型城市创建。二是强化法治意识,推进制度节水。先后编制了2010-2030年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节约用水四个中长期规划,确保城市水务工作有步骤顺利稳步推进;重新修订和颁布了《常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常德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常德市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严把项目设计审批、施工许可、质量验收等重要关口,加大违法违规用水案件查处力度,把节约用水的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三是强化保障意识,推进设施节水。先后投入1.2亿元用于供水管网检测、维修、新建,积极推行“一户一表”改造,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3.7%的较高水平;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8.48%,二次利用量达到277.5万吨;在居民小区推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大大节约了景观用水、绿化浇灌用水和环卫用水。四是强化创新意识,推进科技节水。创新激励机制和投入机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器具的研发和推广,共取得10项节水专利并研制出高精度机械水表推向全国市场。政府投资1000万元对家庭非节水器具改造进行补贴,并对194座公厕进行节水型改造。2018年,市城区居民人均日用水量、城区万元GDP用水量分别达到121.94升、6.48立方米的全国先进水平。

二、政绩甘愿埋地下,着力建设海绵常德

利用参与“中欧水平台”合作项目建设和自身长期探索积累的经验,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2015年成功跻身全国首批、湖南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抽调有实践经验、有专业特长的干部统筹抓好试点建设,首先是做好建设规划。重新划定“红线”、“绿线”、“蓝线”,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3年行动计划,编制修订了10多个专业规划,40多项建设、管控、维护制度规范。市城区规划区内新建、改扩建项目,雨水径流管控指标一律按新的规划要求统一建设推进。坚持大、中、小海绵体并购重建,灰、绿、蓝工程有机结合,在17个汇水区源头大量新建和改造LID(低冲击开发模式)雨水设施和排水设施,退田还湖扩大雨水调蓄空间,增强城市防内涝能力。二是坚持合力共建。为解决试点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建立起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社会筹资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模式,3年共完成投资近80亿元。改变海绵院落改造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其余资金由业主单位自筹。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引入北控水务、首创水务等社会资本参与海绵项目建设,如老西门及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6.72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仅为0.36亿元。三是坚持地下优先。甘愿把政绩埋在地下,大力加强管道输送和排水能力建设。经过3年多的努力,新建和改造城市排水管道632公里、排水检查井24000座,江北城区29个雨水泵站总装机容量增加到21206千瓦,排水能力达到642960立方米/小时。在应对今年7月16-18日连续两场短时超强暴雨灾害中,海绵城市试点中新建的建设路、长庚路等5条地下输送管网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往市人大门口、市自来水公司、双拥路盐关码头等“老水窝子”,在近几年的大暴雨中均未发生积水现象。

三、持之以恒治黑臭,着力建设宜居常德

城市水体黑臭是周边居民反映最为强烈集中的人居环境问题。2016年年初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黑臭水体清单,持之以恒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先后投入资金10.8亿元,共治理清单内黑臭水体17个,水体面积2864亩,水系长度34.38公里,治理后的各水体水质均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标准,其中穿紫河今年入选湖南省30条美丽河湖。一是实施清淤疏浚和控源截污。启动穿紫河、护城河清淤工程,清除底泥污染,保证排水畅通并促进水体水质改善;实施雨污分流,对沿岸110个污水口全部进行截留封堵,把混接到雨水管的污水截留,进入污水管网;结合老城区棚改,将合流制污水系统改造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对穿紫河沿岸9个雨水机埠全面实施改造,并配套建设生态滤池,通过分级沉淀、溢流滤渣后补入河道净化水质。二是推进河湖连通和生态修复。先后恢复渐河、花山河、柳叶湖、穿紫河、护城河、新河等城市水系的自然连通,并适时引沅江水为江北城区水系补水,让城区水网连通流动成为活水;完成总长54公里的生态岸线建设,在滨湖公园、屈原公园、白马湖、穿紫河等水体水系沿岸广种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有效改善和提升城区水体自净能力,水生态系统转入良性循环,水体水系沿线成为本地居民休闲散步、外地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三是挖掘文化底蕴和旅游潜力。在提升内河水质的同时,重点在挖掘水文化底蕴和开发水旅游资源上下功夫。如穿紫河流域治理不仅进行生态驳岸建设和沿线机埠新建改造,还包括特色商业街建设和水上观光游览等,大小河街和穿紫河游船成为常德旅游的新名片。把老西门和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成为城市文化旅游街区,保留和修复了抗战碉堡、窨子屋等历史文化遗存,留住了城市记忆。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常德,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

湘雅常德医院  龚白璐

 

常德,魅也世外桃源,嘉者鱼米水乡。青瓦白墙,蕴含民情风俗;小桥流水,孕育山水文化。沧桑为饮,年华果腹,七十年嬗变,城址却未变;藉松风水带柳叶湖山峦更迭,水乡却无更。寻一处桃花源,悠久矣,时时恍若人在世外;秀美哉,处处感同身临仙境。常德奋进新时代,返观往古,忆七十年历史文明跋涉峥嵘岁月,瞻望未来,思十四亿炎黄子孙共创华夏辉煌。

改革开放新时代,政治如星璀璨生。

仰首即是春,俯首即是秋。时代更迭,新时代的政策与政治风貌像一颗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星,引领着人民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1949年7月29日常德解放,自此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当家作主的常德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伟大主席毛泽东曾有五次对常德点赞批示:“光辉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常德已今非昔比,她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努力奋斗,以最美的姿态、最饱满的热情、最坚强的毅力,谱写出对新时代祖国母亲的最真挚的颂赞!

筚路蓝缕七十年,经济建设层峦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常德是远近闻名的粮仓、茶乡、烟都、纺城、酒市,建成了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津市工业园等11个县级工业园区。设在常德的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生产的塔机,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德卷烟厂经过三易其址、七轮技改和五次转型,一度顶起了常德工业半边天;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占全球细分市场份额40%;“迪文屏”等品牌,成为工业GUI等领域全球知名品牌;常德生产优质农产品:“金健系列粮油产品”、“洞庭水殖系列水产品”、“武陵酱板鸭”、“津市张老头牛肉干”......而甲鱼和杨树的大量生产让常德成为了“中国甲鱼之乡”和中国黑杨之乡”;2018年,常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94.2亿元,是1952年的585倍、1978年的145倍。七十年的蜕变,常德社会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

世外桃源显于市,魅力文化秀美哉。

如果说政治是一盏指引人民走向光明大道的指路灯,经济是一地打造最美文化城市的路基石,那么“善德文化”则是这个城市发展历史长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把“桃花源”理念融入文化建设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美丽新画卷,常德先后荣获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多块城市“金字招牌”……

当沅江四桥伫立在晚霞里,成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文明发展的一道美丽的剪影;当常德桃花源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上惊艳众人,让中国领略到书中陶渊明所提的世外桃源是何等魅力无限、令人神往;当文化体育事业亦曲折向前,其活力全面释放,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产业繁荣兴盛,常德奋进新时代,与祖国一起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全市艺术表演团体从1983年的12个增加到了2018年的1678个。2018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65%。常德拥有体育场地8698个,运动场59个,各种训练房563个,体育馆11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240万人。桃花源里的城市,德智体全面发展,魅力文化亦秀美哉!

日新月异促发展,社会面貌焕然新。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犹记抗日战争时期,常德城在常德会战中千疮百孔,俨然演变成一座废墟,到解放前,常德城区仍破败不堪、面积狭小,自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城区逐步扩大,但发展仍然偏慢,撤区建市后,常德城市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人口快速增多,2006年市城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0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市大力推进城市创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于是有了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三馆三中心”、常德诗墙、武陵阁步行城、欢乐水世界、穿紫河风光带、柳叶湖环湖风光带等一批城市新亮点的诞生,2018年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4.9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99.8万人,基本实现“双百城市”目标。

市城区主干道从窄短的“一横三纵”扩容延伸至“十纵十横”,路面也由岩石板、泥渣路变为水泥路、沥青路;道路面积提升至1278.6万平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4.5平米。七十年来,常德人民在祖国的领导和扶持下衣食住行皆发生深刻变化,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9.9平米,是1981年的10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9.7平米,是1981年的4.5倍。1986年,沅水大桥、武陵大道和洞庭大道修通,大幅拉开了常德城市骨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衣由暖到美、食由饱到好,住由土坯房、筒子楼到别墅洋房、高楼大厦,出行由双腿到立体化交通,常德人民的生活跟随祖国母亲发展的脚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沧海桑田倾年华,生态文明心中造。

常德地处洞庭湖西部,深受水害,十年九涝,十堤九溃,而且历经战火,正可谓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与洪水进行了艰苦斗争,防洪能力越来越强。除水患、兴水利,先后完成西洞庭湖堤垸建设、荆江分洪等重大水利工程,系统治理洞庭湖,建设城市防洪圈。目前,常德有独立的防洪圈38个,堤防长达2870公里。

由于新时代的奋进,常德人民意识到水是常德得天独厚的资源,整个城区水域面积占35.5%。近年来,常德水利建设投入每年超1亿元,并对治水提出更高要求,退田还湖,修复生态,化水害为水利。城市发展中,常德坚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对建筑物与城市道路距离划定红线,并广建公园、绿地,截止2017年,常德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分别达到1300.23公顷和4418.02公顷,城市中的那一抹清新美丽的绿色已经成为了常德人民心中不可缺失的一道风景线。与此同时,常德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水资源转变,城市从追求颜值向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转变。引进德国汉诺威水协工程技术,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治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这个城市里莺飞草长已不再是传说,如诗如梦的园林建筑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碧绿山水、屋檐人家的模样,常德亦对穿紫河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实施江湖连通工程,将环湖水岸打造成沙滩公园,建设马拉松赛道,打造了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人与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现在常德已有湿地19.0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与祖国母亲一同成长蜕变的这七十年里,常德人民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机遇,打造出了最美的生态文明!

不忘初心严治党,牢记使命终奋斗。

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蓬勃,以及文化、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祖国母亲的领导,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常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结合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等统筹安排党建活动;切实担起“一岗双责”,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确保财政干部“两个安全”;常德共产党党员们凝心聚力、率先垂范、带好队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使命担当抓好财政系统党的建设,激发做好财政工作的热情,以廉洁高效、争先进位的实际业绩向新中国七十周年献礼。

巍峨如昆仑,那是万载岁月的积累,雄奇如广厦,那是千万人的堆积,而有一种不可企及的高度却只用了七十个春秋的积淀。祖国母亲,您于波涛之中守一方清净之地,于厄运之下育一朵惊艳之花,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纵观您七十年果敢嬗变,七十年跋涉艰辛,如今已是发展创新新时代,国旗飘扬红星冉冉,中华腾飞笑迎风浪;港澳回归奥运圆梦,征途漫漫洗雪国耻。恍若岁月倾尽腌臜,祖国母亲,您依旧以纯白之心来守护人民心中的碧水蓝天,您的青春热情依旧似闪电那般,划破天际,穿透阴霾,为九州五岳点燃那束仁爱的火炬,高峰之上,纵横天下,唯您最美!


 

浅谈中西方协商民主

中共汉寿县委党校  王  颖

 

摘  要: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型的民主范式,了解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变异有助于加深对协商民主的认识,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中西方;协商民主

 

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源自于英美传统的自由宪政主义和欧洲大陆传统的批判理论。它强调在多元社会结构的背景下,普通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协商在立法和对策问题上达成共识。然而西方学者所探讨的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中国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协商民主的萌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存在,有着丰富的历史实践经验。[[21]]就以我们党来说,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西方协商民主还主要停留在学者层面上,还是一种民主理想,而我国的协商民主早已经在实施并积极探索新的协商民主形式。

一、什么是协商民主

(一)协商民主的含义

作为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主要在于承认并接受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差异和分歧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公民通过自由平等地讨论、对话和交流等形式,实现决策的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它强调通过平等公民之间理性公共讨论,实现理解的交流来寻求合理、合法的民主决策,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政治讨论,是看待民主政治的一种新视野和新模式。

(二)协商民主的起源

协商民主是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界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是克服代议制民主制缺陷而出现的一种民主构想和实践。早在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中,在现代的民主理论家卢梭、杜威那里,我们都能发现协商民主的影子。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协商民主异军突起,在罗尔斯、哈贝马斯等著名政治哲学家的推动下,协商民主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成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乔治·M·瓦拉德兹曾说过:“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类型,它能够有效地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的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22]]

西方的协商民主深深植根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现实,来源于自由主义理论和批判理论,是立足于西方政治文化、理论和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民主决策和治理形式,其核心理念是协商或者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和审议和共识,旨在通过公民的参与与协商实现所有公民对政治决策过程与结果的平等控制。

(三)协商民主传入中国

“协商民主”这一概念本是舶来品,1981年由美国学者瑟夫·毕塞特提出,2001年由哈贝马斯引入中国,哈贝马斯不仅带来了“协商民主”的理念,更为中国学术界带来了重新思考与理解民主的当代形态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此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解、引进与解读“协商民主”理论的进程。接下来的十年,协商民主迅速地从学术热词变成政治热词,随即在中国引发“协商民主”的研究热潮,从政治学界到实务界,“协商民主”从最初一个单纯的学术概念,演变为政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再发展为中国式民主试验的制度选项。直至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成为制度建设的目标,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和政治发展的一些新特征,那就是:中国政治发展呈现更加开放多元的姿态,对理论的反应更加敏感快捷,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更加紧密,新的政治智慧与政治语汇相得益彰,政治学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路途正在缩短,中国政治学逐渐摆脱最初的注解诠释阶段,慢慢走向成熟。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发展以及主体意识的提升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增强,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要求也在显著增长。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一样是共同构成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协商民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为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除人民政协制度外,中国城乡社会已经发展出了许多协商民主制度形式,包括民主恳谈会、民主理财会、参与式预算等。基层发展起来的这些协商民主形式,成为新的协调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政治程序和途径,从而使得由于社会分化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都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得到反映与保护。[[23]]应该说,在中国,协商民主已经超出了政治协商的一般范畴,如浙江温岭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会以及其他领域的各种听证会,已经与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一道,成为我们探索协商民主的杰出成果。此外,还有一些非正式的协商民主形式,如公共讨论、网络论坛等,也在一种程度上行使着协商民主的功能,成为公民互相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沟通与对话的桥梁。

三、中西方协商民主的比较研究

(一)政治实施基础不同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当代西方协商民主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具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土壤和政治实施基础。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协商制度与形式主要有协商性民意测验、协商日制度和公民评议会制度。协商性民意测验是以人口分布特征随机选择集中代表性样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紧迫协商,协商日制度与此类似,主要用于弥补协商性民意测验公共效力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公民评议会制度主要用于就具有广泛争议的问题向中央提出建议,提高公共协商的质量。中国协商民主更多体现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层面,具体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种协商途径,协商的第一种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协商,第二种方式采取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等形式。[[24]]

(二)协商主体不同

西方协商民主强调平等,平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普通公民直接参与政治过程,采取公共协商是为了弥补“选举民主”“代议制”的缺陷和不足。程序上的平等和实质上的平等成为公共协商参与主体平等性的体现。程序平等赋予了公共协商的参与者在对话和交换意见中平等表达其偏好与理性的机会,实质平等则主要从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的角度要求全体社会阶层的每一位社会成员,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官员都能够平等的获得参与影响政治决策的机会。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制度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社会其他阶层代表的协商,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其他社会阶层更多的是承担建言献策的职能,发挥咨询和建议的作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体现的是参与代表的协商,参与代表由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构成,并不是所有公民直接参与。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参与者之间地位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呈现出一种政治精英性的特点。

结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协商民主都只能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与选举民主一起共同构成中西民主政治的框架。协商民主对于缓解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危机如阶级对立、种族冲突、多元文化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中借鉴有益的东西,一方面要加强与西方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借鉴、吸收西方的优良成果,另一方面又要顾及中西方文化传统和现实政治制度的不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协商民主发展模式,从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做好人大工作应把握和处理好六个关系

——对人大机关履职工作的几点思考

常德市人大农业委主任委员、常委会委员  谭徽立

 

我来市人大机关工作已有三年。在三年的角色转换中,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对人大多了一份感情与感悟,对工作多了一些责任与思考。本人认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科学把握、善于处理好六个关系,才能保证履职有为有位。

一、在政治站位上,要正确处理好党与民的关系。处理好党与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行权,必须恪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既要与党同向,又要与民同心。其中,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旗帜、是方向,任何时候都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也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与党同向”就是对宪法精神的尊重,就是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同。所以,在履职行权的实践中,对重点监督议题、重大议决事项、重大立法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各级人大党组都要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人大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大工作必须与民同心。“与民同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充分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处理党与民的辩证关系时,既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而应在回答“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上,准确把握党与民之间相互转化、高度统一的正确关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百姓所望、人大所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切实找到“敬畏人民、引领人民、造福人民”的情感归属,体现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情怀。

二、在作用发挥上,要正确处理好前与后的关系。有人说,人大是无所作为的“二线”,是徒有虚名的“地线”,我觉得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很片面的。从机构设置、权力运行来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既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又侧重不同、方式不同。作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讲,不处于攻坚克难的前线,不属于改革开放的一线,不位于经济建设的火线,但一定是民主法治的前线、领衔监督的一线、汇集民意的主线。人大与党委政府部门只是职责分工不同、履职方式不同,作用发挥不同。来到人大工作的同志,只要调整心态,保持事业心与责任感,想做事,敢做事,就有事做,也能办好事、成大事。所以,人大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角色定位,正确认识人大组织的使命担当、人大机关的性质作用、人大工作的职能职责,主动积极履职,依法尽责履职,大胆作为履职。每位在人大机关工作的同志,既要有在民主法治前线、立法监督前线、仗义直言前线等靠前作为的能力,还要有在监督、支持和促进“一府一委两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幕后协调的本事,在摆正前与后的关系时,坚持做到既不越权争功,又不错位渎职。

三、在权力运行上,要正确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党委、人大、政府各自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各自的权力划分与责任体现。有人说,人大是权力机关,排位在政府前面,但实际上是虚职部门,人大并不像党政部门那样有管人、管钱、管物的有效实权,所以在人大发话办事,似灵非灵、似硬非硬,好像有人听,实际不管用,说一说可以,说多了不行。这是现实社会对人大的一种普遍看法和偏见。但我们要懂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权力是一种公共产品,只能在阳光下运行;权力是一种历史责任,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权力是一种服务载体,只能当做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国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都有各自的责任田、份内事,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都是“一盘棋”、一部分,相互之间应该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各级人大干部职工,无论是转岗的,还是老把式,都应客观审慎地看到,人大虽然在管人、管钱、管物方面没有直接审批权力,但人大同样具有宪法赋予的法定四权,即立法权、决策权、任免权、监督权。尽管四权的使用都有严格的法律程序规定,但四权中,有三权是规定动作,即立法权、决策权、任免权,有一权是自选动作,即监督权。人大可以依法对“一府一委两院”行使最大限度和最有效的监督。因为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国家和人民实施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人大监督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程序性和党执政的合理性。我们认可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认可人大的监督地位,尊重国家的法律法规,就必须尊重人大的监督职权。由此可见,人大履职的权力体现,只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动真碰硬、敢于作为,就完全可以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发挥作用、体现责任,形成力量、促进发展。

四、在方法手段上,要正确处理好干与评的关系。人大工作的职能和性质决定,人大工作不是运动员而是裁判员,不是各项具体工作决策指挥部门,而是依法监督部门。做人大工作不能像在政府部门工作那样,亲自干、具体做、直接抓,但也要扎实细致看、严肃认真说、客观真实评。因为人大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对政府一些重要工作、民生热点工作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审议评议、质询测评、表决任免,对人大代表的建议进行督办。在工作手段上,一般性工作可以采取审议督办;重要工作可以进行询问整改;不满意工作可以进行通报批评,否决重来。既然人大以监督为主,对政府工作进行审议评议询问时,就要始终坚持突出以问题为导向,敢于直面问题、正视问题,不能光说套话空话、溜须拍马的话、歌功颂德的话,更要说一点实话真话,关键时刻还要说一点逆耳难听的话、霸气硬朗的话、群众想说的话。真正做到在调研视察中发现问题、在审议询问中指出问题、在执法检查中跟踪问题、在督办落实中整改问题。因此,各级人大干部职工不能把人大当成坐的最后一班车、站的最后一班岗,而应把人大当作新赛场、新舞台,干在实处、做在明处,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人民期望。同时还要处理好身先士卒“干”与置身事后“评”的关系,以“决定不指挥,参与不包办,监督加支持,同唱一台戏”为干与评的平衡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当好众议员、评论员、裁判员。当好众议员,就要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通过调研,为改革鼓劲加油,为发展挑刺找茬;当好评论员,就要善于保持客观的立场,依托审议,评论对错、评论是非、评论好坏,支持、促进监督对象及时修正、迅速整改;当好裁判员,就要善于作出优劣的取舍,借助建议批评,坚持好即是好、错就是错,不打和牌,不和稀泥,努力议出真理、评出干劲、判出标杆。

五、在价值衡量上,要正确处理好优与劣的关系。有人说在人大工作没有味,干不出什么政绩,体现不出个人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和对人大的认识问题。因为人大的地位与作用是宪法规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宪法至上,就是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依法治国。每个到人大工作的同志,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自己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履职行权的能力。而且还要注意人大工作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人类社会越进步、民主法制越健全,监督工作越需要加强。执法监督是地方人大的主要职责和神圣使命,是提高决策效能、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律保障。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做好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评价、衡量人大工作,虽然不是以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社会均量等这些量化指标来斗称器量,但是也不能有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消极无谓心理,而是应该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定以对宪法尊重的高度、执法监督的力度、人民认可的程度等来衡量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优劣。因此,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要在其位谋其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要积极进取、务实创新。要争当履职的角斗士,较真碰硬,求真务实;要争当人民的代言人,忠实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要争当党委的贤内助,积极监督、大力支持“一府一委两院”以实干凝聚民心、以实绩赢取民心。

六、在角色演绎上,要正确处理好主与仆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制度,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代表要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就不能成为简单的开会代表、举手代表、参观代表、哑巴代表,而应该在实际履职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具有法定意义的代言代表、议政代表、监督代表、维权代表、“桥梁”代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人大代表都是主人的“化身”。作为驻常委会机关的人大代表,要切实增强权力来源意识、群众意识和基层意识,以舍我其谁、当仁不让和责无旁贷的主人翁姿态,在收集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上作表率,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争做践行“群众路线”的榜样;在表达民需、解决民难、致力民富上带好头,实打实解决基层困难,争做践行“三严三实”的模范。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代表机关,也是工作机关、服务机关。常委会机关及其干部职工又是为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服务的“仆人”和“勤务员”。工作中,要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人大代表的位置关系,积极为常委会及其委员履职提供支持辅助、热情服务;要为代表履职、群众信访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要为党委决策、政府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意见建议。同时,作为“公仆”,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人大属性,慎重使用公权、公器、公物,警惕和防止公权变私权、公仆变私仆,甚至蜕变为凌驾于主人之上、作威作福的“主子”。

 

 



[1]  张天白:《回应型司法:兴起、正当性及中国的实践选择》,载《东南法学》2014年2014年辑总第6辑。

[2] 刘治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法院制度自觉和检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为文本》,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6年第1期。

[3] 李东澍:《社会治理转型时期的基层司法实践逻辑——以贵州远山县法院为例》,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 李水明、余向阳:《善待能动司法——从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角度》,载《法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5] 陈金钊:《“能动司法”及法法治论者的焦虑》,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3期。

[6]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2-3期。

[7]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8] 金民珍 徐婷姿:《回应型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12月11日第8版。

[9] 王旭:《“回应型司法”更能粘合民心》,载《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31期。

[10] 高志刚:《回应型司法制度的现实演进与理性构建—— 一个实践合理性的分析》,载《法律科学》2013年第4期。

[11] 李莉:《法院功能扩展——从直接功能到延伸功能》,载《法制博览》2016年第7期。

[12] 郑智航:《法院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法院司法建议为参考对象》,载《法商研究》2017 年第 2 期。

[13] 资料来源:林毅,唐志勇.相安共美的人水壮歌[N].常德日报,2019-6-15(A01).

[14] 资料来源:曾玲.观察团眼中的海绵城市[N].常德日报,2018-8-2(A03).

[15] 资料来源:祝嘉锶.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让夏季热岛效应降低0.92度[EB/OL]. http://changde.cdyee.com/content/2017-08/29/content_846443.htm, 2017-08-29/2019-7-8.

参考文献:

[[16]] 周勇军. 王新法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N].三湘都市报,2018年01月04日第A8版

[[17]] 徐虹雨.王新法为何能成为新闻媒体眼中的“最美”[OL]. 常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http://skl.changde.gov.cn/art/2017/8/7/art_6986_1115055.html

[[18]] 黄媛媛, 邹坤源. 名誉村长王新法[N].常德日报, 2015年04月26日第A01版

[[19]] 邓桂明, 孔令芳. 王新法:河北老兵自掏腰包帮扶石门贫困村[OL]. 华声在线, 2016-07-29. 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1607/201607290857326971.html

[[20]] 习近平: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OL]. 新华网, 2014年01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14/c_118967450.htm

[[21]]陈家刚;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7期。

[[22]]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协商民主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23]]朱健康;协商民主: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理性借鉴[J];西安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4]]韩冬梅;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