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理论研讨>详细内容

被误解的《道德经》——浅谈正确汲取《道德经》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0-03-11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道德经》长期被人们误解,而且这种误解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以澄清,很难从《道德经》中获取正确的教益,甚至会被别有用心的人作为搞阴谋的手段,把人引入歧途。

首先要弄清楚,《道德经》是论道德,因此,此经的品味是十分崇高的,充满着正能量。决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是什么消极退步的观念,甚至是什么阴谋诡计。如果这样理解《道德经》,就是最大地误解《道德经》。

首先,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德经》的主张是一种消极的、退步的观念,代表了中国奴隶社会末期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观念。这种说法实在是一种误解。《道德经》固然是春秋战国之交的思想家李耳所著的经典,但并不是一种消极退步的思想观念。《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是周朝的守臧史,见周之衰,天下将乱,乃弃官归隐,西出函谷关。守关吏尹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果见老子骑青牛而来。守关吏尹恐圣人将隐,后世不得闻道德之言。于是强行留住老子为著《道德经》。可见,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一部消极退步的经典。《道德经》讲的是如何以道德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一种积极治世的哲学、伦理和政治思想。

其次,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德经》的主张就是“清静无为”,因而是消极退步的思想。实际上,《道德经》的主旨是论“道德”,是论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进而治国平天下,因而是一种非常积极进步的思想。其所谓清静无为,是指不要做有损道德的事情,不要妄作非为。《道德经》并不主张在治国平天下上一味消极无为,不然就不会说“上善若水”、“无为而无不为”之类的话。他讲的无为而治,就是讲的要“节俭”、“廉洁”、“谦虚”、“止战”、减轻人民赋税负担,强调统治者不要好战、不要大兴土木、不好穷奢极欲、不要骄横无礼、不要随便扰民,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胡作非为,这样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天下才能治理好。从这个角度理解,《道德经》就是一种非常积极主动的进取的观念,哪里有消极退步的影子?

第三,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德经》是一种权谋,是一种阴谋手段,认为老子是兵家阴谋诡计之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深的误解。《道德经》确实论述过战争问题,而且论述过如何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他并不是阴谋家。而是论述的是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战争理论。《道德经》是阳谋,并不是阴谋。首先,他反对发动非正义战争。其次,他强调预防战争,强调防御,抵抗侵略。再次,他强调不能轻视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最后,他反对有勇无谋,主张以退为进,运用计谋取得战争的胜利。对敌人使用计谋,并不是什么阴谋诡计,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在战争中当然会运用各种办法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以争取战争的胜利。

综上所述,要正确领会和运用《道德经》,必须消除对《道德经》的误解。要消除对《道德经》是消极、退步观念的误解,确立《道德经》是积极进步观念的看法;要消除对《道德经》“清静无为”观念的误解,弄清“清静无为”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是指不要胡说非为;要消除《道德经》是一种阴谋论的误解,确立《道德经》正确地阐述了与战争有关的主要问题的观点。只有消除了这些长期没有消除的误解,才能正确领会《道德经》、正确运用《道德经》,做到古为今用,汲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为反腐败斗争服务。

(作者胡成璋系中国常德市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

 

 

(编辑:雷春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