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社会科学研究 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当前,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等诸领域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与变迁,诸多的热点难点问题,迫切需要社会科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已经站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的起点上,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发展形式。深入推进常德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不仅是常德市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升常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影响力和学术声誉,建立起与常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常德市社科联顺应时势,科学谋划,大胆探索,从2016年始,启动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对几年来常德市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进行回顾与分析。
一、前几年工作情况回顾
㈠.大胆探索,精心组织,循序渐进,年度课题立项工作稳步推进。
开展科研工作是促进生产发展、社会治理进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社科联的工作职能。过去,由于人、财、物的极端缺乏,此项工作一直没有系统组织。从2016年开始,我们多方汇报、多方协调,大胆探索,启动了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工作。我市社科课题研究工作,立足市情实际,在年度立项数量和课题资助方面,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2016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18个,其中重点课题11个,一般课题7个,结题17个,安排资助经费14.5万元;2017年,立项课题81个,其中重点资助 17个,一般资助 37个,自筹27个,已结题65个,安排资助经费35.5万元。
2016年,是市级社科课题研究的启动年,仅面向市直机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内几所高校,但效果很好,一些成果得到推介和转化,如湖南文理学院王明安老师的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城市生态文化培育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以常德市为例》被核心期刊《生态经济》刊发并被中国知网收录。为促进成果转化,市社科联创办“社科课题研究成果专报”,将第一批结题课题成果报送给每一位市级领导,并将应用对策型课题研究成果应市委政研室要求打包发送给他们参查。小规模试水搅起了大波浪,课题研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17年2月,市社科联根据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面向全市征集推荐课题,并向各高校科研处、市直机关、市级社科类社会组织、科普基地下发荐题通知,收到自荐课题59项,课题申报数量达百余项。市社科联以服务大局和问题导向为原则,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层层把关,最终研究决定立项课题81项。已结题的65篇成果中,其中46项形成成果专报送至各市级领导,并得到多位市级领导的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和应用;多篇成果被学术期刊发表和被中国知网收录。 2018年课题申报工作(还没有扩展到县市区)已经完成,收到立项申请130多项,4月底将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五月初下达研究项目。
申报数量逐年递增的数字说明,社会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社科工作者的科研意识、科研理念、科研精神不断增强,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普遍高涨。
㈡.突出应用对策和地域文化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两年来,社科课题在立项研究的主攻方向上,突出为地方发展服务,重点选择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热点问题、明显代表常德地域特色的基础课题进行立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体现在现实对策研究方面。我们根据常德市“两会”、市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计划拟定课题《参考指南》作为重点选题,加大应用对策研究的立项布局。每年确立10至20个重点课题,承担着关系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地域特色问题的研究任务,实行重点项目,重点研究,重点投入,重点管理,成果重点宣传推广的特殊运行机制。有些成果已先后进入决策领域,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产生或正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是体现在地域特色文化研究方面。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开放强市 产业立市”的战略背景下,文化的助推功能日益显著。我们加大地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以全方位、大容量、高质量的地域文化研究成果,为常德市社会发展提供厚重的文化支撑。涉及“善德文化”、“抗战文化”、地方文学、以及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手工艺文化等六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领域。取得了十分丰厚的研究成果,如周友恩的《善卷史料考》和夏子科的《新世纪常德地方文学论》等课题成果已分别形成文化专著。
三是体现在常德市经济发展研究方面,主要是常德问题的立项研究。从2016年研究工作开展初期,就开始对常德旅游文化、乡村旅游、扶贫攻坚、互联网+、供给侧改革、政治生态、城市文化生态等等问题进行专题立项研究,在投入的课题数量上比重占40%以上,取得了《基于富硒产业构建的常德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常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常德市农村精准扶贫障碍、路径及评价研究》、《供给侧改革与林业新业态发展探讨》等30余项成果,为了解、掌握、指导和深入研究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㈢.探索建立立项评审机制,逐步实现规范管理,积极推进成果转化。
1.注重机制建设。去年三月,由市社科联提出,市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了常德市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并逐步在课题申报、课题评审、在研管理、中期检查、成果验收、成果鉴定、成果宣传推广以及成果档案管理等每个基础环节上力求“做全、做准、做细、做实”。
2.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评审原则。逐年改进项目申报材料的设计内容,尽可能真实反映申报者的实际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采取匿名评审,量化排序的评审方式进行择优立项,从根本上调动和保护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有利于成果质量的提高,得到了项目申报者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3.坚持立项和转化并举,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为解决成果转化渠道不足、不畅的矛盾,我们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努力开辟转化渠道,一是资助部分课题项目一定经费,助力成果向外宣传推广;二是形成《社科成果专报》及时向各市级领导和有关决策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课题成果,对市领导批示的成果,及时对接相关职能部门;三是在市社科联主办的《常德论坛》、《常德社科网》、《常德智库》上刊发结项的成果;四是将年度课题成果汇编成册,发放到各相关职能部门。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一是课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市内包括七所高等院校在内,超过2000人具备参与项目申报和研究的条件,申报项目逐年大幅增长,市财政预算的课题研究经费太少,以致年度立项、课题调研、项目管理和资助标准等方面的矛盾十分突出,经费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项目成果的完成率还有待于提高,对立项课题的管理力度还有待于加强;三是研究成果质量相对不高。目前,社会科学知识与方法论已经进入到跨学科、杂交化、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学科为中心,多种方法组合、协同研究的发展阶段,而我们的课题成果多数是基于工作实践的总结性思考,关注实践前沿、扎根数据分析或田野调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特别是研究重大问题、系统问题、战略问题的成果还很少。
三、今后工作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市社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决定从2018年创新课题立项方式。一是增加重大委托课题项目,采用合作的形式,和市委机关、政府职能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常德当前经济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课题研究的精准发力和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二是争取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重视,面向全国、全省发布重大研究课题,政府购买研究成果。三是要进一步争取重视,加大财政对研究经费的投入。四是加大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展产业经济发展行业经济发展研究。五是进一步探索、健全科研发展管理的体制机制。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建立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又符合常德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要恢复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制度,制定《常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与奖励办法》,每两年举办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重要奖项或对社会科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市委、市政府根据相关规定应给予重点奖励和表彰,以调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六是要通过科学研究的组织,力争为常德培养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术研究队伍。
常德市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4月25日
(编辑:雷春嫍)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