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科研究>理论研讨>详细内容

浅谈常德太阳山文化对沅澧地方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14 信息来源:社科联 浏览次数: 【字体:

太阳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太阳文化,是围绕太阳而滋生的文化,也就是世界最优秀的核心文化。

常德太阳山的太阳文化,就是依托太阳山地域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是常德的,也是湖湘的、中华的、世界的。它的物化表象,是茂密原始次森林中的“年代最久远的楚人祭祀天然太阳神像”、“最多原生石垒砌的石像——盘古坐像”和“最长的摩崖石雕群——太阳山壁画”以及神兽彘、三足乌、十牛图、太阳殿、普光寺、发射塔等等。它的物化内涵,则是精神层面的包容与磊落、拼搏与奉献、开拓与进取、勤劳与勇敢、善良与道德、和谐与幸福、希望与光明。

常德太阳山文化经过古今数千载蓄积、融合与光大,对沅澧流域的地方文化具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影响:

       一是农耕文化。万物生长靠太阳。从太阳山玄天第一峰北壁面山展示的盘古开天的传说以及武陵山脉末端发现的城头山6500年前的水稻种子、汤家岗7000年前大量的稻属植硅石来看,沅澧先民祖祖辈辈在这块地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的活动以原始的“男耕女织”为中心展开,不断创新劳动工具、改善生产条件,对山水田林路接力治理,使滨湖地区、澧阳平原成为闻名的洞庭渔米乡,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当今提倡的和谐共处、环保低碳、绿色生态等经营和文化理念不谋而合。进入决胜小康的新时代,“三农”的变迁与发展更加现代并富有成效,常德曾享有“粮仓、纺城、烟都、酒市、茶乡”的美誉,目前正朝着“开放强市产业立市”迈进,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攀升。

       二是祭祀文化。祭祀体现感恩,其前提是崇拜,它又源于农业耕种的风调雨顺所带来的好年景、好日子。人们淳朴的意识总是祈求神灵的保佑,当幸福感获得之时,对太阳更是心存敬畏,于是就有了太阳图腾崇拜并由此而催生出的祭祀文化。太阳山祭祀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从面山年代最久远的楚人祭祀天然太阳神像到汉高祖刘邦诏令祭祀阳神;从白鹿寺的三足乌到澧县城头山与安乡汤家岗祭祀遗址;从野外阳山庙赛神到常徳府城太阳祠祭坛的设立等等,常德地域的太阳崇拜与祭祀,经历了从野蛮~愚昧~文明、野外~室内~融和、单边~联合~多元、原始~简陋~现代的演变过程。太阳崇拜的祭祀文化之完整、之深厚,举世罕见。

       三是善德文化。善卷,是中华三始祖之一的蚩尤的后代,他对太阳大公无私的领悟,最为重要的便是行善积德,充分体现了华夏贤士一心一意敬奉天下苍生的民本意识。善卷辞帝不授,归隐枉山,广施善心,德播人间,开启民智。善卷虽为一介布衣,然而这位“帝者师”每在关键时刻却敢于担当,时常为舜禹二帝指点迷津进而为民谋利。毛泽东主席亦盛赞其德,撷民谚称“常德德山山有德。”2004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征集“常德精神”的措辞,受善卷故事启发而表述的“德行天下,和谐奋进”,被人们广为认可,最终高票当选。

       四是佛教文化。太阳山的佛教文化,始于西晋盛于唐宋。是整个东南亚佛教与道教的发祥地,它比南岳庙还早200多年。宋代廓庵师远禅师所撰的《十牛图并颂》远播日本、韩国,已成为国际佛学的一部经典。如今,太阳山顶的晨钟暮鼓时常撞击着人们的心扉,频把“大爱”洒向人间;盘古、如来殿、观音殿、平安佛前香烟袅袅缭绕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引人进入“无我随缘”的境界;太阳山西麓的白鹿寺已成为善男信女精进修持的地方,告诫人们弃恶从善……太阳山的佛教文化正与山下的释文化、儒文化、道文化融于一炉,对宗教文化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五是隐逸文化。沿着太阳山下的沅江母亲河上溯到桃源县境内白鲶洲的“渔村夕照”,观赏“三日同辉”的胜景,人们自然会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风光,令人神往。然而,人们在欣赏这种美好生活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了那种躬耕自资、安贫乐贱的隐逸文化,而忽略了“鹤栖”背后太阳文化所折射出的要义。我们从秦民对渔人这一误撞者的态度,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那种怡然胸怀,正好体现了太阳文化宽容和谐的蕴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体现了他对光明、美好的憧憬与追求。因此,《桃花源记》表面上讲“隐逸”,实际很“阳光”。要不然,人们怎么会把常德沅水三桥叫“桃花源大桥”、把斗姆湖机场改称“桃花源机场”、把常德城亲切地称呼为“桃花源里的城市”呢?!

       六是诗词文化。诗魂就是太阳之魂。三闾大夫屈原行吟泽畔创作《九歌》并成为太阳山祭神赛神的雅作,唐代诗豪刘禹锡谪贬朗州创立“竹枝词”诗体并留下《阳山庙观赛神》的美律;宋代名相周必大的绝句《游阳山》;白石道人的《念奴娇》、显夫宋裘的《阳山图》以及杨嗣昌《梁山游记》、武陵君御(龙膺)的众多佳作传诵至今。这些作品不是直接歌颂太阳文化,就是传播着太阳文化的正能量。于是在沅水北岸人们把《中国.常德诗墙》称为“诗国长城”、常德被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华诗词之市”并评为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就不足为奇了。

       七是演艺文化。在太阳山盘古广场的壁画上,雕刻有常德地方近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含民俗传统文化)的图案,集沅澧大地楚文化之大成而为常德所独有,其中就有享誉神州的“常德汉剧”、“常德花鼓”、“澧水号子”、“湘北大鼓”和走进联合国的“常德丝弦”。在摩崖壁长廊上,雕刻的《刘海砍樵》传奇故事就发生在太阳山。新中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剧院将此传奇编排成花鼓戏并搬上银幕,澧水中游的张家界也依此编演《天门狐仙》,享誉大江南北。

在太阳山非遗文化、戏剧演艺、民俗风情的传播中,孝道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每当常德先人在祭祀太阳神时,阳山之女即云梦之神便腾云驾雾来到太阳山为其父献上鲜鱼以表孝心,为人景仰。正因为有这样美好的传说,津市嘉山《孟姜女》的故事美誉四面八方,常德人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如宾,邻里和睦相处,礼仪文明之风遍拂城乡。

八是绘画文化。宋代师远撰绘的《十牛图并颂》、清代本土画家髡残的山水画使太阳山蓬荜生辉。2009年至2011年,太阳殿金顶西侧长达600米山坡上的摩崖石刻建成,彰显着当代资讯画的美术风格。其中一幅长卷被中国壁画协会秘书长发现,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高度重视,多次组团前来太阳山考察并与常德市、鼎城区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商议,在江南打造3750米的“常德画墙”长廊,使之成为“中外一流,百年不朽”的现代壁画艺术博物馆。建成之后,将与江北的“常德诗墙”交相辉映,形成“北书南画”的姊妹篇,成为常德独有的“城市名片”。

       九是旅游文化。太阳山树木葱茏,花草华滋;山势起伏,云雾缭绕;气温适宜、环境生态。山上今古文明交相辉映,山下沾天湖、柳叶湖、穿紫河一望无际,武陵山之余脉与洞庭湖之尾闾巧妙地连在一起,构成了太阳山山城、山湖、山河、山水相依的胜境。古人对常德这一方热土概括了四句话:“前有金鸡报晓,后有阳山靠背;上有犀牛把口,下有老龙镇潭”。说明这里物华天宝、人文景点蔚蔚壮观。在玄天第一峰脊岭观日出,既有远山的潜影,又有平湖的波光,还有城廓的英姿,集仁者、智者、玩者喜乐之大全,可谓中国观日之胜景。把太阳山太阳文化推向了极致。早在清代,“阳山耸翠”就被列为“常德八景”之首。如今在着手打造5A景区和城市优质森林公园。自2013年3月29日开园以来,游客每年达10万人次以上,正在成为旅游胜地、登山要地、休闲福地、文化高地。

       十是精英文化。太阳正能无穷,太阳光芒万丈,照到哪里那里亮,照到哪里那里就人气旺旺。车胤晨昏兼修,囊萤夜读,官至户部尚书,终成正果,便是范例之一。人们由此看到:太阳照在沅澧江岸,武陵阁旁矗立的笔架城显得是那样的宽广雄伟,象征沅澧“文运昌盛、文人辈出”。这里记载的常德历史上高中的状元、进士精英就高达350多人。太阳照在柳叶湖畔,紫气腾升,人脉绵延,柳、陈、龙、杨、刘五大家族雄居于此。许多帝王与名流,如蚩尤、杨嗣昌、髡残的墓位,明宪宗第十三子朱佑枢荣庄王、兵部侍郎陈良的精魂,长眠于斯。彰显出他们勤政为民、清廉为官、诚信为人的德行。太阳照在武陵大地,武陵历史的天空曾经群星灿烂。有被孙中山称为“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宋教仁,有指挥“武昌首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刘复基、蒋翊武,有被周恩来誉为无产阶级“壮烈的死”的坚强战士黄爱;有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帅孟奇;有在井冈山武装革命斗争中“朱毛”的好参谋长王尔琢;有名垂青史的史学家翦伯赞和著名教育家余嘉锡、生物学家辛树帜,有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丁玲……最近又经考证,首开先河、宣传马列主义的第一人,就是出生于常德太阳山下的赵必震,等等。现代精英更是层出不穷,不论是在保家卫国的血与火的战场上,还是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平凡工作岗位上,都为武陵的星空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他们是太阳山光芒沐浴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儿女,形成了人文叠加的常德精英文化,将为后人景仰并激励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作者周则强,常德市纪委退休干部,常德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

 

 

(编辑:雷春嫍)

分享到: